蛮夷
目录
No. 1
  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
mán yí mán yí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No. 3
  来蛮夷间。——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No. 4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No. 5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亦作"蛮彝" Also as "Man Yi"
  亦作“ 蛮彝 ”。
  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总论》:“ 蜀 地僻陋有蛮彝风。” 欧榘甲 《新广东》五:“况南方自古以为蛮夷,然其地温暖,万物繁生,觅食甚易。”
No. 7
  中国现存最早地理著作《山经》表明,两千多年前,一点四方的结构便已产生。这本书中,“天下”以中原为中心,被分作五个部分。
  在《史记·夏本纪》中,更是仔细地描绘出了一个以中原“天子之国”为中心,再向东南西北分别以500里、300里、200里依次延伸划出的若干个等距离层次。
  从这种观念出发,历代政权皆以中原汉文化为本位,把周围四方称为“蛮夷”。
  中国古代王朝正统性的地理认同
  国家从夏朝开始,功劳系在禹一个人身上,平水土,辨九州,分华夏蛮夷
  蛮夷
  mányí
  [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来蛮夷间。——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英文解释
  1. n.:  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