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纸名。即麻纸。产于蜀地。南唐李后主请蜀笺工制造,因与玉屑无异,故名。参阅宋高晦叟《珍席放谈》卷下。 |
|
| 玉的碎末。《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郑司农 云:‘王齐当食玉屑。’”《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 汉武 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宋 谢翱 《后桂花引》:“修月仙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爇。” |
碎末的美称 Unqualified's reputation |
| 碎末的美称。 唐 李贺 《题赵生壁》诗:“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类选·双忠记·张母忆儿》:“又节届端阳,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 |
谓华而不实的文词 Text fancy word that |
| 谓华而不实的文词。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寳;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元 暨 成 ,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谭,清 金马 之路。” |
转以喻美好的文辞 Turn Yiyu good diction |
| 转以喻美好的文辞。 元 许有孚 《观雪冷然台》诗:“ 坡 诗诵得聚星堂,字字珠璣飞玉屑。”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迭韵诗》:“话旧尚能霏玉屑,延龄端不藉金丹。” |
比喻雪末 Analogy snow at the end |
| 比喻雪末。 金 元好问 《读书山雪中》诗:“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粧山川。”《群音类选·升仙记·复度文公》:“万里云彤,玉屑银砂乱洒空。这雪声敲窗纸,势压梅梢,色映帘笼。” 茅盾 《新疆风土杂记》诗:“纷飞玉屑到帘栊,大地银铺一望中。” |
|
玉屑
1.玉的碎末。2.碎末的美称。3.谓华而不实的文词。4.转以喻美好的文辞。5.比喻雪末。6.纸名。即麻纸。产于蜀地。南唐李后主请蜀笺工制造因与玉屑无异故名。参阅宋高晦叟《珍席放谈》卷下。
玉屑
(《本草经集注》)
【异名】白玉屑(《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矿物软玉的碎粒。
【矿物形态】软玉 ,为致密或细粒的块状。白色至淡绿色,微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多片状,具灿烂之玻璃状或蜡状光泽。由角闪石或阳起石变质而成。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海药本草》:"味咸,寒,无毒。"
③《本经逢原》:"平,淡,无毒。"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功用主治】润心肺,清胃热。治喘息烦满,消渴。外用去目翳。
①《别录》:"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
②《海药本草》:"主消渴,滋养五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
③《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明目,滋毛发,助声喉。"
④《本经逢原》:"研细水飞,去目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恶鹿角。"
②《纲目》:"畏蟾肪。"
【选方】①治小儿惊啼:白玉二钱半,寒水石半两。为末,水调涂心下。(《圣惠方》)
②治痃癖,往来疼痛及心下不可忍者,不拘大人小儿:白玉、赤玉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圣惠方》) |
|
玉屑
(《本草经集注》)
【异名】白玉屑(《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矿物软玉的碎粒。
【矿物形态】软玉
为致密或细粒的块状。白色至淡绿色,微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多片状,具灿烂之玻璃状或蜡状光泽。由角闪石或阳起石变质而成。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海药本草》:"味咸,寒,无毒。"
③《本经逢原》:"平,淡,无毒。"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功用主治】润心肺,清胃热。治喘息烦满,消渴。外用去目翳。
①《别录》:"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
②《海药本草》:"主消渴,滋养五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
③《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明目,滋毛发,助声喉。"
④《本经逢原》:"研细水飞,去目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恶鹿角。"
②《纲目》:"畏蟾肪。"
【选方】①治小儿惊啼:白玉二钱半,寒水石半两。为末,水调涂心下。(《圣惠方》)
②治痃癖,往来疼痛及心下不可忍者,不拘大人小儿:白玉、赤玉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圣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