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紙名。即麻紙。産於蜀地。南唐李後主請蜀箋工製造,因與玉屑無異,故名。參閱宋高晦叟《珍席放談》捲下。 |
|
| 玉的碎末。《周禮·天官·玉府》“王齊則共食玉” 漢 鄭玄 註:“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禦水氣。 鄭司農 雲:‘王齊當食玉屑。’”《三國志·魏志·衛覬傳》:“昔 漢武 信求神仙之道,謂當得雲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宋 謝翺 《後桂花引》:“修月仙人飯玉屑,瑤鴨騰騰何處爇。” |
碎末的美稱 Unqualified's reputation |
| 碎末的美稱。 唐 李賀 《題趙生壁》詩:“大婦然竹根,中婦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類選·雙忠記·張母憶兒》:“又節屆端陽,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 |
謂華而不實的文詞 Text fancy word that |
| 謂華而不實的文詞。 漢 桓寬 《????鐵論·相刺》:“故玉屑滿篋,不為有寳;詩書負笈,不為有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竜·時序》:“自 元 暨 成 ,降意圖籍,美玉屑之譚,清 金馬 之路。” |
轉以喻美好的文辭 Turn Yiyu good diction |
| 轉以喻美好的文辭。 元 許有孚 《觀雪冷然臺》詩:“ 坡 詩誦得聚星堂,字字珠璣飛玉屑。”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迭韻詩》:“話舊尚能霏玉屑,延齡端不藉金丹。” |
比喻雪末 Analogy snow at the end |
| 比喻雪末。 金 元好問 《讀書山雪中》詩:“似嫌衣錦太寒乞,別作玉屑粧山川。”《群音類選·升仙記·復度文公》:“萬裏雲彤,玉屑銀砂亂灑空。這雪聲敲窗紙,勢壓梅梢,色映簾籠。” 茅盾 《新疆風土雜記》詩:“紛飛玉屑到簾櫳,大地銀鋪一望中。” |
|
玉屑
1.玉的碎末。2.碎末的美稱。3.謂華而不實的文詞。4.轉以喻美好的文辭。5.比喻雪末。6.紙名。即麻紙。産於蜀地。南唐李後主請蜀箋工製造因與玉屑無異故名。參閱宋高晦叟《珍席放談》捲下。
玉屑
(《本草經集註》)
【異名】白玉屑(《中國醫學大辭典》)。
【來源】為礦物軟玉的碎粒。
【礦物形態】軟玉 ,為緻密或細粒的塊狀。白色至淡緑色,微透明至不透明。斷口呈多片狀,具燦爛之玻璃狀或蠟狀光澤。由角閃石或陽起石變質而成。
【性味】甘,平。
①《別錄》:"味甘,平,無毒。"
②《海藥本草》:"味鹹,寒,無毒。"
③《本經逢原》:"平,淡,無毒。"
【歸經】《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功用主治】潤心肺,清胃熱。治喘息煩滿,消渴。外用去目翳。
①《別錄》:"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
②《海藥本草》:"主消渴,滋養五藏,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鼕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
③《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明目,滋毛發,助聲喉。"
④《本經逢原》:"研細水飛,去目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入丸。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①《本草經集註》:"惡鹿角。"
②《綱目》:"畏蟾肪。"
【選方】①治小兒驚啼:白玉二錢半,寒水石半兩。為末,水調塗心下。(《聖惠方》)
②治痃癖,往來疼痛及心下不可忍者,不拘大人小兒:白玉、赤玉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聖惠方》) |
|
玉屑
(《本草經集註》)
【異名】白玉屑(《中國醫學大辭典》)。
【來源】為礦物軟玉的碎粒。
【礦物形態】軟玉
為緻密或細粒的塊狀。白色至淡緑色,微透明至不透明。斷口呈多片狀,具燦爛之玻璃狀或蠟狀光澤。由角閃石或陽起石變質而成。
【性味】甘,平。
①《別錄》:"味甘,平,無毒。"
②《海藥本草》:"味鹹,寒,無毒。"
③《本經逢原》:"平,淡,無毒。"
【歸經】《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功用主治】潤心肺,清胃熱。治喘息煩滿,消渴。外用去目翳。
①《別錄》:"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
②《海藥本草》:"主消渴,滋養五藏,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鼕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
③《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明目,滋毛發,助聲喉。"
④《本經逢原》:"研細水飛,去目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入丸。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①《本草經集註》:"惡鹿角。"
②《綱目》:"畏蟾肪。"
【選方】①治小兒驚啼:白玉二錢半,寒水石半兩。為末,水調塗心下。(《聖惠方》)
②治痃癖,往來疼痛及心下不可忍者,不拘大人小兒:白玉、赤玉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聖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