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上下其手
目錄
上下其手 Manipulate
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解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資料來源: 唐·周矩《為索元禮首按製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聖旨也。”

例子: 虧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註腳,還可~一番。(朱自靖《“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No. 2
  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國進攻鄭國,穿封戌俘虜了鄭國守將皇頡,王子圍要爭功,請伯州犁裁處。伯州犁叫皇頡作證,有意偏襢王子圍,將手嚮上一指暗示皇頡說他是王子圍,是楚王尊貴的弟弟。”又用手嚮下一指說此人是穿封戌,他是方城外一個縣的長官。你到底是被誰抓獲的?”皇頡回答我是遇見了王子圍,打不過他,因而被他擒獲的。”後因以上下其手”指暗中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shàng xià qí shǒu shàng xià qí shǒu
  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No. 4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 楚 攻 鄭 , 穿封戌 虜 鄭 將 皇頡 , 公子圍 與之爭功,請 伯州犁 裁處。 伯州犁 曰:“請問於囚。”囚出作證, 伯州犁 有意偏襢 公子圍 ,故意上其手,曰:“夫子為 王子圍 ,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 穿封戌 , 方城 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 頡 遇王子,弱焉。”後因謂玩弄手法,通同作弊曰“上下其手”。《舊唐書·魏徵傳》:“昔 州犂 上下其手, 楚國 之河遂差。”《金史·刑志》:“是非淆亂,莫知適從,姦吏因得上下其手。” 秦牧 《一九七九年的晨鐘》:“﹝某些人﹞搞假成績,假産量……然後上下其手,從中取利。”
No. 5
  名稱:上下其手
  拼音:shàng xià qí shǒu
  解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詞性:貶義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二十六年,楚侵鄭。五月,至於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於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於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 頡遇王子弱焉。 ”
  事例:虧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註腳,還可~一番。 ★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營私舞弊、徇私舞弊
  反義詞: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國出兵攻打鄭國,穿封戍和公子合圍鄭國大夫皇頡,穿封戍俘獲了他。在戰後,公子圍爭功,穿封戍不服,請太宰伯州犁裁决。伯州犁有意把手擡高對皇頡介紹公子圍,把手降低介紹穿封戍。皇頡會意說是公子圍俘獲他的。
  典故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魯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夏天,楚國進攻鄭國(國都在今新鄭市)。楚軍的前鋒將領有兩位,一位是平民出身的猛將穿封戍,另一位是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圉。穿封戍英勇善戰,機智多謀,公子圉出身貴族,膽小怕事,所以每每徵戰,公子圉總是跟在穿封戍的後面。
  戰爭剛一打響,穿封戍便一馬當先,衝上前去,和鄭軍守將皇頡廝殺開來。幾個回合下來,皇頡漸漸力不從心。倉皇之中,皇頡馬失前蹄,滾下鞍來。穿封戍躍馬飛奔過去,將皇頡活捉。
  戰爭結束後,公子圉心裏很不舒服,他覺得,這麽好一個機會,平民出身的穿封戍竟然搶了風頭,自己卻顔面掃地。於是,他橫下心來,耍賴說皇頡是自己俘虜的。穿封戍早對公子圉的仗勢欺人懷有不滿,這次自然不肯相讓。二人爭得面紅耳赤,差點動起武來。
  後來,他們請隨軍的太宰伯洲犁做公證人,判定是誰的功勞。伯洲犁命人把皇頡帶來,嚮他說明原委,然後故意把手擡得很高,畢恭畢敬地指着公子圉說:“這位是公子圉,他是我國國君最寵愛的弟弟!”接着,伯洲犁又把手壓得很低,不屑一顧地指着穿封戍說:“這個人叫穿封戍,是我國方城外的一名小縣尹。你看清楚了,這二位中的哪一位生擒了你?”
  很明顯,伯洲犁有意偏襢公子圉。皇頡從伯洲犁的手勢中明白了他的意圖,於是指認說是公子圉俘獲了自己,還拍馬屁說:“公子圉身手過人,驍勇善戰,在下服輸。”於是伯洲犁便把生擒皇頡的功勞判給了公子圉。不久,公子圉加封,伯洲犁提升,穿封戍被貶,皇頡脫險。示枉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裏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成語故事
  上下其手成語故事 >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麽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决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嚮他說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裏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英文解釋
  1. n.:  practise fraud; league together for some evil end
  2. v.:   distort facts to suit one's private ends
近義詞
阿黨比周, 結黨營私, 朋黨比周, 拉幫結派, 招降納叛, 植黨營私, 以權謀私, 宰相肚裏好撐船
反義詞
廣開才路, 愛纔如命, 愛纔如渴, 愛纔若渴, 求賢如渴, 求賢若渴, 招賢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