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成语 > 梦幻泡影
目录
梦幻泡影 Menghuanpaoying
拼音: mèng huàn pào yǐng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解释: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资料来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例子: 但听得那长老将“~”四个字,已讲得天花乱坠,大众无不齐声念佛。(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

mèng huàn pào yǐng mèng huàn pào yǐng
  佛家语。指世间万事万物都像做梦、幻觉和泡影那样空虚不实
No. 3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No. 4
  佛教语。以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比喻世上事物无常,一切皆空。今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二本第五出:“生呵,一心怀远恨,千丈繫游丝;死呵,如梦幻泡影,那有再来时。”《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我想人生梦幻泡影,石火电光,不必往远里讲,就在坐的你我三个人,自上年 能仁寺 初逢, 青云山 再聚,算到今日,整整的一年。” 冰心 《往事(其二)》九:“九个月来悬在云雾里,眼前飞掠的只是梦幻泡影,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很异样,很麻木,很飘浮。”亦省作“ 梦泡 ”。 清 赵翼 《秋园预制敛具,诗以调之》:“卓哉所见高,勘透梦泡理。”
No. 5
  mèng huàn pào yǐng
  佛教认为,世事无常,犹如梦境、泡沫、物影一样,一切皆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家语。指世间万事万物都像做梦、幻觉和泡影那样空虚不实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比喻空虚而易破灭的幻想
佛教百科
  【梦幻泡影】  人生无常,世事虚幻,不可捉摸,常常谓之“梦幻泡影”。语本《金刚经》中的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除“梦幻泡影”外,还有“露”、“电”二喻,故称“六如”。明才子唐寅号“六如居士”,即本于此。《大日经》所说“十缘生句”中也包括“梦幻泡影”(“泡”作“浮浪”)。其他佛书上引用这个比喻的也很多见。“梦幻泡影”比喻的对象是“一切有为法”,即世间所有可以感知的事物,有形有相,有声有色。佛教认为,“有为法”无不虚妄。“梦”喻梦中所见本无,“幻”喻幻术所化不实,“泡”喻易生易灭。“影”喻从(光和形)缘而现。《维摩诘经·方便品》载,维摩诘大士“示疾”,说人身虚幻无常。谓人身如梦,“为虚妄见”;如幻,“从颠倒起”;如泡,“不得久立”;如影,“从业缘现”。后在文学中运用如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五出:“生呵,一心怀远恨,千丈系游丝;死呵,如梦幻泡影,那有再来时!”(李明权)
英文解释
  1. n.:  like a dream and a bubble's shadow,  emptiness,  nothingness,  visionary,  illusory,  in vain
近义词
荒诞不经, 子虚乌有, 海市蜃楼, 空中楼阁, 镜花水月, 蜃楼海市, 象牙之塔
包含词
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都作如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