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敵愾同仇
目錄
敵愾同仇 Dikaitongchou
拼音: dí kài tóng chóu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一致痛恨敵人

解釋: 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資料來源: 《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丘明《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No. 2
  《詩.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杜預註"敵,猶當也;愾,恨怒也"◇以"敵愾同仇"指抱着無比仇恨和憤怒共同一致地對付敵人。
dí kài tóng chóu dí kài tóng chóu
  指抱着共同的憤,一致對付敵人
No. 4
  十年抗戰,共賦無衣,敵愾同仇,卒緻勝利,而今卻成為追憶了。——郭沫若《洪波麯·南京印象》
No. 5
  亦作“同仇敵愾”
No. 6
  《詩·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杜預 註:“敵,猶當也;愾,恨怒也”。後以“敵愾同仇”指抱着無比仇恨和憤怒共同一致地對付敵人。《清史稿·李宗羲傳》:“天下臣民,知皇上有臥薪嚐膽之思,必共振敵愾同仇之氣。” 郭沫若 《南京印象·秦淮河畔》:“十年抗戰,共賦《無衣》,敵愾同仇,卒緻勝利,而今卻成為追憶了。”
No. 7
  敵愾同仇 ( dí kài tóng chóu )
  解 釋 抱着無比的仇恨和憤怒一致對付敵人。
  出 處 《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丘明《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一致痛恨敵人
  示 例 郭沫若《南京印象》十四:“十年抗戰,共賦《天衣》,~,卒緻勝利,而今卻成為追憶了。
  如蒙皇上乾綱立斷,速諭停工,天下臣民,知皇上有臥薪嚐膽之思,必共振~之氣。 ★《清史稿·李宗羲傳》
  近義詞 同仇敵愾
英文解釋
  1. n.:  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be unanimous in their hatred against the enemy
近義詞
同心同德, 同仇敵愾, 同舟共濟, 戮力同心, 同心協力, 群威群膽, 同仇敵慨, 一心一德, 一德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