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chán gōng zhé guì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比喻考試得中
解釋: 蟾宮: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
資料來源: 《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舉賢良封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例子: 衹要吳剛老爹修桂樹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賜給我們老爺,我們老爺就可以中舉,名叫~。(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
|
|
蟾宫折桂
《晉書.郄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相傳蟾宮中有桂樹﹐唐以來竅兩事﹐遂以"蟾宮折桂"謂科舉應試及第。 |
chán gōng zhé guì chán gōng zhé guì |
攀折月宮桂花,比喻科舉登第,榜上有名 |
|
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
《晉書·郤詵傳》:“ 武帝 於東堂會送,問 詵 曰:‘卿自以為何如?’ 詵 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相傳蟾宮中有桂樹, 唐 以來牽合兩事,遂以“蟾宮折桂”謂科舉應試及第。 元 施惠 《幽閨記·士女隨遷》:“鎮朝經暮史,寐晚興夙,擬蟾宮折桂之梯步。”《紅樓夢》第九回:“彼時 黛玉 在窗下對鏡理妝,聽 寶玉 説上學去,因笑道:‘好,這一去,可是要蟾宮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亦作“ 蟾宮扳桂 ”。 明 謝讜 《四喜記·鄉薦榮歡》:“蟾宮扳桂折高枝,書香還有繼,天道豈無知。”參閱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捲下、 清 翟灝 《通俗編·祝誦》。 |
|
chán gōng zhé guì |
|
蟾宮: 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 |
|
《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鑒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郄詵當左丞相。後來郄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裏的一段桂枝,昆侖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昆侖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衆的人才,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蟾宮即月宮,即月亮之宮。晉武帝大笑並嘉許他。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 |
|
衹要吳剛老爹修桂樹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賜給我們老爺,我們老爺就可以中舉,名叫蟾宮折桂。(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 |
|
蟾宫折桂 传 说 蟾宫折桂 传 说
蟾宮折桂,也有一此傳說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榮桂記》所敘最詳。
文章說江西廬陵周孟聲與其子學顔都是讀書人,在當地很有名氣。其傢在吉水泥石村,院內有棵大桂樹,枝葉繁榮,樹蔭可遮蓋二畝地面。元末動亂中房屋被焚毀,樹也被燒死,樹枝被砍做燒柴,衹留下光禿禿的樹幹。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樹幹竟發出新芽,不幾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說,此樹經火之後,外焦內枯,現發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說,草木無知,卻得風氣之先。當年寇準病故,人們為憑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筍,田氏兄弟鬧分傢,其傢的荊樹無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樹又復榮,可見周傢又將復興。不入,學顔之子仲方考中進士,人們就都認為此樹重榮是祥瑞了。祥瑞之說本出迷信,牽強附會的以自然現象解釋社會現象,毫無可取,但從老樹重榮中,亦可看到桂的頑強生命力。
漢晉以後,又有月中桂樹的傳說盛行,《太平御覽》引《淮南子》雲:“月中有桂樹”。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則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有一位吳剛因學仙術違規被罰在月宮砍桂,每砍一斧,桂樹的創傷就會立即愈合,因此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而始終砍不倒樹。關於月中桂樹的傳奇故事被古人演繹附會得五花八門,尤其以唐宋兩代為盛。月中桂樹又被命名娑羅樹、騫樹,月中桂樹的果實每年四五月後飄落人間,稱“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對月中桂樹的確深信不疑,文人學士每當中秋望月,吟詩作服,都把月中桂樹、桂子作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樹的傳說,所以人們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輪”等。
在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場,每年秋闈大比剛好在八月,所以人們將科舉應試得中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紅樓夢》第九回仲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以蟾宮折桂比喻科場得意,也表現出古代人民對月亮的美好嚮往。 |
|
蟾宫折桂 月桂简介
月桂屬樟科長緑喬木,春季開花,原産地中海地區,與中國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國也有桂冠之說,是以帶桂枝編製的,取其清香高潔。三國時魏國繁欽的《弭愁賦》中有“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之句,意思其實就是編織桂冠來打扮自己,鋪排像錦綉一樣華美文字。因為桂清香高潔,人們早就用它來形容、評價人物。漢武帝曾問東方朔,孔子和顔淵誰的道德最高尚,東方朔說:顔淵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衹像一山桂花,獨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風一樣浩蕩,天下萬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
折桂的習俗 Custom titles and captured |
圍繞蟾宮折桂,不少地方還有這樣的習俗:每當考試之年,應試者及其傢屬親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稱為廣寒糕,相互贈送,取廣寒高中之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