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八面威風
目錄
八面威風 A lion
拼音: bā miàn wēi fēng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很有氣勢,威風十足

解釋: 各個方面都很威風。形容神氣足,聲勢盛。

資料來源: 元·鄭德輝《三戰呂布》第三折:“托賴着真天子百靈鹹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例子: 年齡不到五十許,體態雖十分端麗,神情卻八面威風。(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

No. 2
  形容非常有氣勢的樣子大將軍八面威風
bā miàn wēi fēng bā miàn wēi fēng
  形容十分神氣、威風的樣子
No. 4
  方顯出大將軍八面威風。——《元麯選·無名氏·馬陵道》
No. 5
  形容威風十足,聲勢懾人。 元 陳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你八面威風大,端的是將相纔。” 明 董穀 《碧裏雜存·滿江紅》:“聖天子六竜護駕,大將軍八面威風。”亦省作“ 八面威 ”。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釋憤》:“衹趁俺將軍八面威,呀,教他們狹路難相逢。”
No. 6
  宋徽宗 內庫所藏玉杯名。見《通俗常言疏證·武備》引 李紹聞 《雲間雜志》。
No. 7
  威風:令人敬畏的氣勢。各個方面都很威風。形容神氣足,聲勢盛。
No. 8
  詞 目 八面威風
   音 bā miàn wēi fēng
  釋 義 各個方面都很威風。形容神氣足,聲勢盛。
  出 處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聖天子百靈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示 例 年齡不到五十許,體態雖十分端麗,神情卻八面威風。(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
  “八面威風”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聲勢顯赫、威望極盛的樣子。
  這個成語來源於元.鄭德輝《三戰呂布》,托賴着真天子百靈威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敗,各地農民紛紛舉起義旗,反抗元朝的統治。這時朱元璋已經領兵攻下安徽和陽,準備繼續南下。
  在過年那天,他與大將徐達,同乘一條小船,從長江北岸渡過長江。船主是對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聲喊看號子嚮他慶賀說:“聖天子六竜護駕,大將軍八面威風。”
  朱元璋明白這是祝賀帝王的話,心裏非常高興,便和徐達輕輕地踢着腳,互相表達慶賀之意。
  後來朱元璋統一全國,建立了明朝,他成為歷史上聞名的皇帝明太祖。明太祖找到當年的船夫,給了他封賞,又將他那衹小船塗上朱紅顔色,表示有功。
成語故事
  八面威風成語故事 > 八面威風
  出處:元·鄭德輝《三戰呂布》
  托賴着真天於百靈鹹助,大將軍八面威風。釋又形容聲勢顯赫、威望極盛的樣子。
   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敗,各地農民紛紛舉起義旗:反抗元朝的統治。這時朱元璋已經領兵攻下安徽和陽,準備繼續南下。
  在過年那天,他與大將徐達,同乘一條小船,從長江北岸渡過長江。
  船主是一對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聲喊着號子嚮他慶賀說:“聖天子六竜護駕,大將軍八面成風。”朱元璋明白這是祝賀帝王的話,心裏非常高興,便和徐達輕輕地踢着腳,互相表達慶賀之意。後來朱元璋統一全國,建立了明朝,他成為歷史上聞名的皇帝明大祖。明太祖找到當年的船夫,給了他封賞,又將他那衹小船塗上朱紅顔色,表示有功。
英文解釋
  1. n.:  awe-inspiring appearance,  pomp and circumstance,  influential in every quarter,  having an awe-inspring reputation everywhere
近義詞
婀娜多姿, 花枝招展, 千嬌百媚, 儀態萬方, 天姿國色, 儀態萬千
包含詞
大鄉裏八面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