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427200 代碼:430821 區號:0744
拼音:Cí Lì Xiàn,Cili Xian
慈利縣位於湖南省北部。總面積3481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2003年)。
慈利縣轄13個鎮、11個鄉、7個民族鄉:零陽鎮、岩泊渡鎮、溪口鎮、東嶽觀鎮、通津鋪鎮、杉木橋鎮、象市鎮、江埡鎮、苗市鎮、零溪鎮、高橋鎮、竜潭河鎮、廣福橋鎮、南山坪鄉、宜衝橋鄉、洞溪鄉、金坪鄉、景竜橋鄉、二坊坪鄉、三合口鄉、國太橋鄉、莊塌鄉、楊柳鋪鄉、朝陽鄉、三官寺土傢族鄉、高峰土傢族鄉、許傢坊土傢族鄉、金岩土傢族鄉、趙傢崗土傢族鄉、甘堰土傢族鄉、陽和土傢族鄉。縣人民政府駐零陽鎮。
江埡鎮是張傢界市農村最大的建製鎮、慈利縣第二大鄉鎮,是由原江埡區公所、江埡鎮、江埡鄉、竜潭灣鄉和熊傢莊鄉五個區鄉鎮單位合併而成的,總面積298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轄4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年)合併三叉溪、金雞等偏遠小村,合併丁字街、興隆街、東河街三個街道為婁江街道居委會;到5月底,全鎮行政村和居委會由52個減少到48個,村民小組由500個減少到210個。 |
|
慈利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澧水中遊,東北與石門縣毗連,東南與桃源縣接壤,西北與桑植縣相鄰,西南與永定區連接,是一個“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全縣總面積3480平方公裏,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7%,其中山地面積340萬畝,耕地面積57.12萬畝;轄31個鄉鎮(包括7個土傢族鄉),675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67.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9.65萬人,以土傢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40.91萬人,占總人口的61%。
史籍記載,慈利素有“銀澧金慈”之稱——這喻示慈利物華元寶,富饒美麗。慈利建置已有2200餘年,面積3480平方公裏,人口68萬。慈利位於湖南省的西北部,是風景名勝張傢界的重要一翼。
就在這片沃土上,育出了愛國將領孫開化、中華英豪杜心武、無産階級革命傢袁任遠、著名核物理學家陳能寬等一大批傑出人才。
就在這片沃土上,生長着銀杏、珙桐等427種珍貴樹木,種植名貴藥材40萬畝,被譽為“中國杜仲之鄉”;由中科院命名的“慈利金香柚”甜美醇香,飲譽海外;還集聚了雲豹、大鯢等472種野生動物,珍藏着27種礦産,尤其是大理石,工業儲量達3億立方米,虎皮黃、雲黃玉等品種全國稀罕,故慈利又有“大理石之鄉”的美譽。
就在這片沃土上,慈利兒女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勵精圖治,使“銀澧金慈”更添風采。現已初步建成糧、棉、油、煙、果、差、藥等十大商品基地,並初步建成電力、冶金、輕紡、食品、化工、建材等工業體係。慈利交通大為改善,枝柳鐵路東西貫通,張傢界機場近在咫尺,省道縣道四通八達,常(常德)張(張傢界)高速公路已經動工,她將給慈利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131處小水電站,裝機6萬千瓦,是“全國農村電氣化達標縣”。與美國AES公司合作興建的城關電站、裝機30萬千瓦的江埡電站均已竣工發電,收到良好效益。郵政通信發展迅速,程控電話、移動電話遍布城鄉,互聯網也“飛入尋常百姓傢”。
慈利縣有“南武當”之稱的道教旅遊勝地——五雷山,江埡電站興建後形成的漊江風光以及跨流域的趙傢埡水庫風光,吸引着成千上萬的遊客。投資環境寬鬆,有20多傢外資企業在慈利安傢。文化、教育、衛生、科技、體育等社會事業同步發展,是全國的教育和體育先進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均被評為全國二甲醫院,中醫院為“全國示範中醫醫院”。城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人民安居樂業。可以豪邁地說,慈利已成為湘西北地區開放發展的前沿。 |
|
慈利縣地處東經110°27′-111°20′,北緯29°04′-29°41′。位於湖南省北部、澧水中遊。東北界石門縣,東南接桃源縣,西南與張傢界市相接,西北與桑植縣毗鄰。縣境東西最大距離72.2公裏,南北最大距離69公裏。總面積3692.5平方公裏。
慈利縣地處澧水中遊,屬湘西山區嚮濱湖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自西北嚮東南傾斜,武陵山餘脈在境內分為3支東西走嚮的山脈、澧、漊兩水縱貫全境。蜿蜒於縣西北部和中部。北支的高架界,海拔1409.8米,為縣境最高峰。中支的寶峰山、馬兒嶺,南支的剪刀寺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澧水自西南嚮東北流貫縣境,沿岸有河𠔌平原。最低處苗市鎮界溪河邊海拔75米。山河相間,構成三山兩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類型多樣,以山地、山原為主,占總面積的64%。全縣800米以上山峰278座,岩性組成主要是碳酸????岩類,占總面積的54%。境內弧峰、峰叢、峰林、溶洞多。
慈利縣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武陵山餘脈分三支自西部入境嚮東部蜿蜒;主要山峰有高架界、袁傢界、回頭山、天鵝池、剪刀寺、太平山河二門山,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北支的高架界,海拔1409.8米,為縣境最高峰。全縣800米以上山峰278座。
袁傢界
袁傢界位於杉刀溝北麓,地處張傢界世界自然遺産的核心,海拔1000餘米,四周陡壁懸崖,矗立在武陵山區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臺。是以石英岩為主構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嶽。
慈利縣境內地表水係發育,除澧水幹流外,流域面積5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96公裏。其中一級支流27條,二級支流36條,三級支流27條,四級支流6條,分屬澧水和沅水兩大水係,以澧水水係為主,流入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3.3%澧水幹流及其最大的一級支流婁水縱貫全境。境內修築多個大開型水庫,有江埡水庫、趙傢埡水庫等。
其中澧水幹流全縣388公裏。流經縣境1909.7公裏,占全縣的28.3%,婁水全縣250公裏,流經縣境69.3公裏,占全縣的27.7%。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4億立方米,容水3.4億立方米。灌溉還原水1.1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為34.58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5377立方米,為全國的1.96倍,為全省的1.34倍。目前,全縣現有總蓄、引、提水總量達2.3億立方米,占地表水資源總量的6.65%。
慈利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6.8℃,年活動積溫5200℃,年日照1563.3小時,年均太陽光輻射總量102千卡/平方釐米,年降雨日143.2天,年降雨量1390毫米,無霜期年均267.6天。
境內的五雷山氣候宜人,環境優雅,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氣溫晝高夜低,鼕寒夏涼,最高溫度為32℃,平均溫度11.6℃,不僅是旅遊避暑勝地,更是道教聖地,素有“楚南第一勝境”之稱。
慈利縣自然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41.07千公頃。農業以糧、棉、油、烤煙、苎麻為主。甑山“銀毫茶”和江埡“九溪金香柚”為名産。旅遊資源更有素有“南武當”之稱的五雷山,距慈利縣15公裏。山勢險峻雄偉。山脊上有自元、明以來修建的長達1公裏的古建築群。該山海拔976米,山峰疊嶂,風光秀麗,環境宜人,每年一度的五雷山廟會吸引了大批遊人至此觀光。
礦産資源以大理石、煤、矽砂、鎳鉬、石膏等為主的27種礦産資源遍布全縣,特別是大理石的工業儲量達3億立方米,雲黃玉、虎皮黃、墨玉等品種全國稀有,被譽為“大理石之鄉”。
境內水能資源豐富,除澧、漊兩水外,溪𠔌密佈。計有溪河69條,大型水庫106座,利於發展水電事業。水能藴藏量大,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達68.5萬千瓦。
森林覆蓋率達29.8%,人工林以鬆、杉為主。杜仲産量居全國首位,被譽為“杜仲之鄉”烏桕産量居全省首位,桐油産量居全省前列,還盛産油茶、茶葉、柑桔、煙草、苎麻等。境內崇山峻嶺是名貴中藥材的寶庫。植物品種2377種,其中珍貴樹木427種,森林覆蓋率57.8%,尤其是名貴中藥材杜仲面積達40萬畝,是全國最大、世界著名的杜仲基地縣。 |
|
慈利縣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公元前221年,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取“土俗淳慈,産物得利”之義。沿用至今!
慈利縣歷史悠久,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轄區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屬崇州。縣名取“土俗淳慈,産物得利”之義。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慈姑州,旋改為慈利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為縣,沿襲至今。縣治漢至隋初設白公城,後幾經遷徙,明萬歷未年遷至永泰街,即今城關鎮。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農歷丙辰年)湖南省栽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規辰沅道。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農歷壬戌年)裁撤“道”的建製,僅存省、縣兩級,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縣均屬省直轄市。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農歷甲戌年)11月24日,賀竜、任弼時、蕭剋、關嚮應等,領導紅軍二、六軍團解放大庸縣,建立中華蘇维埃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農歷乙亥年)紅軍長徵,湖南省建湘西綏靖處,管轄慈利、大庸、桑植、臨澧、石門、澧縣等6個縣,專員辦事處,設在慈利縣。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38年至1949年,農歷戊寅年至已醜年),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八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永順。慈利縣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公元1949年至1988年(農歷已醜年至已巳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1988年至1990年(農歷已巳年至辛未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大庸地級市,轄慈利、桑植兩縣和永定、武陵源兩區。
2000年,慈利縣轄13個鎮、11個鄉、7個民族鄉。總人口636659人,其中: 零陽鎮 121453 岩泊渡鎮 26029 溪口鎮 17232 東嶽觀鎮 25953 通津鋪鎮 26679 杉木橋鎮 26513 象市鎮 21470 江埡鎮 46485 苗市鎮 24499 零溪鎮 25394 高橋鎮 13046 竜潭河鎮 10592 廣福橋鎮 13790 南山坪鄉 11132 宜衝橋鄉 14125 洞溪鄉 9898 金坪鄉 8278 景竜橋鄉 10305 二坊坪鄉 9418 三合口鄉 8940 國太橋鄉 8226 莊塌鄉 6694 楊柳鋪鄉 20224 朝陽鄉 8948 三官寺土傢族鄉 21533 高峰土傢族鄉 15143 許傢坊土傢族鄉 17702 金岩土傢族鄉 16716 趙傢崗土傢族鄉 13751 甘堰土傢族鄉 19131 陽和土傢族鄉 1736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2年,慈利縣轄31個鄉鎮,675個行政村(居委會)。總面積3480平方千米,年末總人口67570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702人。
2004年,慈利縣轄13個鎮、11個鄉、7個民族鄉。 |
|
慈利县 风土人情
土傢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衹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傢人平日用鼎罐做飯,“年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蔔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護佑。
團年時,要先給果樹和犁鏵、牛欄、豬圈、雞捨喂飯,給碓、磨、鋤等貼“壓歲錢”,以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瓜果豐碩、財源興隆。
關於趕年的來歷,土傢族民間流傳着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故事有別或情節不一,但大都與土傢族的歷史、戰爭有關。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土傢族人民為送子弟兵奔赴東南沿海抗倭前綫而“趕年”的故事。
相傳明嘉靖年間,倭寇屢犯我東南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下令徵調湘鄂士兵前往徵剿,而且限期到達指定海防前綫。戰事緊急,軍令如山,可又新年在即,無奈,老人們决定,提前過年。讓孩子們過完闔傢團圓的新年再啓程上路,高高興興地奔赴前綫,驅逐倭寇,安定海疆,保衛祖國的神聖領土不受侵犯。從此,便形成了過趕年的習俗。
趕年的習俗與傳說,體現了土傢族人民對先輩們的敬仰與懷念,同時也反映了土傢族人民誠摯、持久的愛國主義情懷。 |
|
2005年,慈利縣人民在縣委和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旅遊帶動,工業強縣”的戰略目標,把握機遇,開拓進取,國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質量逐步提高,經濟發展的活力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一、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357436萬元,比上年增長10.9%,經濟增長速度比上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90167萬元,增長5.7%;第二産業增加值116555萬元,增長18.7%;第三産業增加值150714萬元,增長8.9%。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27.3:32.5:43.2調整為25.2:32.6:42.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5768元。物價總水平有所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6%,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3.3%。
八件實事全面達標。城鎮新增就業人員、通鄉公路、通村公路、鄉鎮衛生院建設、鄉鎮敬老院建設、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奬勵互助金發放和農村中小校危房改造等各項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較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瓶頸有待緩解;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還比較睏難。
初步核算,2008全縣全年完成GDP555806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03540萬元,增長5.7%,占GDP的比重為18.6%;第二産業增加值171972萬元,增長12.3%,占GDP的比重為30.9%;第三産業增加值280294萬元,增長16.8%,占GDP的比重為50.5%;一、二、三産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9、6.7和4.5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3%、27.9%、63.8%。
二、農業
農業生産獲得好收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45726萬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農業産值78392萬元,增長2.9%;林業産值12081萬元,增長3.0%;牧業産值49424萬元,增長5.5%;漁業産值2879萬元,增長5.6%;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2950萬元,下降4.0%。
種植業生産增産增效,經濟作物種植結構不斷調優。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46.87萬畝,比上年增加0.34萬畝,其中糧食作物86.44萬畝,增加1.90萬畝。除玉米略有減産外,主要農産品産量均有所增長。糧食總産量27.74萬噸,增長1.2%,其中稻穀15.95萬噸,增長1.7%;玉米6.02萬噸,下降1.6%;薯類4.10萬噸,增長1.2%;油料3.46萬噸,增長4.5%,其中油菜籽3.04萬噸,增長5.1%;棉花1500噸,增長15.4%;水果10.17萬噸,增長12.5%;柑桔9.20萬噸,增長14.8%;茶葉1280噸,增長4.9%;烤煙3360噸,增長3.0%;蔬菜15.2萬噸,增長3.8%。年末全縣擁有耕地面積36.28萬畝,其中,水田22.81萬畝、旱地13.47萬畝。
林業生産進一步加強。年末封山育林面積40萬畝,當年造林面積27萬畝,育苗面積1200畝,采伐木材4.3萬立方米、竹材373萬根,生産油茶籽1000噸、油桐籽1450噸、烏桕籽180噸、板慄1600噸。
牧、漁業穩步發展。全年出欄生豬53.5萬頭,增長2.6%,年末存欄35.2萬頭,增長4.1%;出欄牛2.58萬頭,增長7.5%,年末存欄7.41萬頭,增長1.6%;出欄羊15.2萬衹,增長5.5%,年末存欄8.8萬衹,增長3.5%;出籠傢禽234萬羽,增長4.0%,年末存籠122萬羽,增長7.9%;禽蛋産量8550萬噸,增長2.2%。淡水養殖面積4.53萬畝,增長3.4%;水産品産量4510噸,增長3.6%,其中鮮魚産量4463噸,增長2.3%。養殖業産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産值比重為33.9%。
農業生産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擁有各類農業機械3.51萬臺,其中,拖拉機2605臺、種植機械3993臺;排灌機械11486套、植保機械752臺、聯合收穫機97臺、機動脫粒機3736臺、農産品加工機械14605臺,農業機械總動力36.50萬千瓦,全年農用柴油消耗量25269噸,增長21.4%。全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實現勞務總收入3.35億元,增長23.5%。全年共投入專項扶貧資金613萬元,有9600人解决溫飽和越過低收入綫。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産穩步增長。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89559萬元,比上年增長16.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050萬元,增長18.1%,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26509萬元,增長12.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産原煤14.95萬噸,下降8.3%;發電量14995萬千瓦時,下降82.2%;服裝220.38萬件,下降12.0%;皮鞋223萬雙,增長15.1%;氮肥1.22萬噸,下降62.1%;水泥59.27萬噸,增長33.7%。實現銷售産值159662萬元,增長9.5%;産品銷售率為99.8%,下降0.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39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産品銷售收入110820萬元,比上年增長59.1%;實現利潤總額1195萬元,增長100.2%;利稅總額4192萬元,增長60.3%。虧損企業虧損額1200萬元,增虧269萬元。
建築業快速增長。全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6996萬元,較上年增長25.2%。7傢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産值19217萬元,增長1.5%;工程結算收入19120萬元,增長2.5%;實現利潤335萬元,增長6.3%;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9.45萬平方米,增長13.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4.98萬平方米,增長13.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1.13萬平方米,增長14.5%。
四、固定資産投資
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全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89852萬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跨區項目投資105846萬元,增長20.6%;城鎮以上投資38363萬元,下降42.4%,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5433萬元,下降8.1%;城鄉居民投資23180萬元,增長9.0%。全年49個在建項目中,有34個項目全面竣工。
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常張高速竣工通車;湘西開發重點項目中的農豐苎麻3000噸開鬆麻生産綫、華儀實業皂素雙烯生産綫、金秋實業葛根粉和玉米深加工生産綫建成投産,楚霸水泥100萬噸迴旋窯水泥生産綫、恆亮礦業超微粉碳酸鈣加工生産綫進展順利;關門岩電站主體工程基本完成,萬福溫泉國際度假旅遊風景區第一期工程基本竣工。
房地産開發房屋施工面積20.4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2.9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8.9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8.10萬平方米;商品房屋銷售面積6.3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6.14萬平方米。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日益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718萬元,比上年增長12.6%。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94740萬元,增長10.9%;餐飲業13977萬元,增長16.5%。按城鄉分:縣城市場零售額58206萬元,增長13.4%,農村市場零售額50511萬元,增長11.7%。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商品銷售總額16068萬元,增長4.9%。
六、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
交通運營能力不斷增強。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548輛,其中載貨汽車977輛,載客汽車571輛。全年完成全社會貨物運輸周轉量16540萬噸公裏,旅客運輸周轉量21547萬人公裏。
郵電通信業繼續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002萬元,比上年增長14.7%。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10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8萬戶,其中市話用戶數2萬戶,農話戶數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8萬戶,寬帶用戶3682戶。全縣電話普及率為11.7部/百人。訂銷報紙纍计數45816份,訂銷雜志纍计數21098份,郵寄函件91167件,包件14577件。
七、對外經濟和旅遊業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新批外資企業2傢,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00萬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107萬美元。引進內資實際到位3.4億元。旅遊業穩步發展。加快“東綫旅遊”開發,完善景區景點設施,五雷山風景區新一輪開發正在實施,二坊坪垂釣遊樂園、瀾川峽景區公路動工興建。加大促銷力度,積極推介江埡溫泉、江埡水庫平湖遊、萬福溫泉和五雷山景區。全年接待遊客78萬人次,增長19.4%;創旅遊收入2.2億元,增長39%。
八、財政、金融
經濟增長有效帶動財政收入的增加。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3946萬元,比上年增長14.7%。縣本級一般預算收入9785萬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國稅完成各項稅收1993萬元,地稅完成各項稅收3683萬元,財政完成4109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3041萬元,其中農林水事業費支出1817萬元,教育文化科技衛生廣播支出12791萬元,公交、流通、其他部門事業費支出1247萬元,行政管理費支出4380萬元。
金融機構存貸款快速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60779萬元,比年初增加38094萬元,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餘額29354萬元,增加2348萬元;儲蓄存款餘額240641萬元,增加28902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40733萬元,比年初增加21523萬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78245萬元,增加1691萬元;中長期消費貸款62025萬元,增加19611萬元。不良貸款比率為17.8%,比上年下降8.5%。金融機構現金收入785031萬元,增長14.0%;現金支出798215萬元,增長20.0%;貨幣淨投放13184萬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全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在校生5847人,鞏固率92.17%;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0944人,鞏固率97.7%;普通初中35所,在校生27254人,鞏固率97.3%;普通小學148所,在校生38329人,鞏固率100%;幼兒園97所,在園幼兒15627人。
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通津鋪完小、零陽鎮一完小被評為全國新課程“優秀學習型”學校;在全國、省、市第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國傢級三等奬1件,省級一等奬3件,省級二等奬5件,省級三等奬8件,榮獲全省科技創新先進單位。慈利一中朱銀坪獲全省第七屆“蘇步青數學奬”三等奬。全縣3564人參加高考,大學本科錄取1717人,專科錄取1670人,高考錄取率為78.6%。
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全年舉辦科技培訓班20期,培訓人數1000人。全年申報省市科技項目13個,其中張傢界正康實業瓦楞紙板、蜂窩紙板生産綫,華儀公司新工藝生産皂素、雙烯項目,金秋公司農産品係列開發加工項目被市科技局列為科技計劃重點項目。有5項科技成果獲縣級科技進步奬。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全縣擁有文化站3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縣公共圖書館藏書量8萬册,全年接待讀者1700人次,藉閱各類書籍、雜志2200册次。春節期間成功舉辦了“煤海之光”大型藝術燈會,接納觀衆6萬人次。全縣擁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電視覆蓋率93%,有綫電視用戶達1.6萬戶。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日臻完善。全縣擁有衛生事業機構39個,醫院病床1304張,平均每千人床位1.8張。醫務工作人員194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78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醫生717人,護士447人。體育事業得到發展。全年舉辦了7次大型體育賽事,組隊參加了中國象棋邀請賽,獲得全國老年中國象棋團體第2名的好成績。運動員在今年參加全省體育競賽共獲得金牌4.5枚,銀牌4枚,銅牌10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440元,比上年增長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3元,增長1.15%,城鎮居民生活消費支出5731元,增長2.92%。社會保障工作逐步加強。年末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181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2424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800人。就業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578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和大齡就業睏難群體再就業1261人。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13927元,增長10.6%。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CiliXian
430821
427200
縣人民政府駐零陽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慈利縣轄13個鎮、11個鄉、7個民族鄉。
零陽鎮
轄琵琶、竜豐、畢架、零溪、石板、民和、中心、白竹水、仁和、雲盤、兩溪、七樅、水汪、青山、白沙溪、金花、石馬、郝傢山、長青、同心、永安、天星、豐陽、甑山、茶庵、寶蓮、蘆坪、陳溪峪、白坡、豐崗、柳林、白洋、鐵橋、團溪、幸福、陳傢山、亮埡、團坡、墨硯、七相坪、南洋、桑木溪、金竜、大星、長潭河、岩洛、埡井、長見、慄山、楠竹、勝利、剋西、大沙溪、星岩、芭茅、銀田56個村,南街、東街、北街、西街、紫霞、白沙井、朝王塔、鯉魚橋、白雲、銅臺、金臺、太坪、北崗、竜坪14個居委會,陳傢山和良種場、縣園藝場、縣楓埡林場。
岩泊渡鎮
轄:岩泊渡居委會;行溪、廖傢、雙橋、大安、鴨毛、雙溪、岩𠔌、萬傢、田坪、貢市、三灣、失馬、紅岩、馬公渡、和平、五音、兩山、獅岩、白洋檔、雙鴿、竜潭、集中、田峪、紅土、星明、岩市26個村委會。
溪口鎮
轄:新街、老街2個居委會;長潭、坪坦、王傢坪、杜坪、天橋、卓傢山、湖凹、白岩、丁竹、和愛、裏仁、立功、茅坡、同盟、雙峪、崗頭、雲桂、岩門、渡坦19個村委會。
東嶽觀鎮
轄:東市居委會;天鵝池、南傢、江西、彩球、銀泉、跑馬、板橋、三岔、涼水、當風、佛袈山、陽風坪、大岩、風洞、分水、北坪、長衝、新花、廣東、三橋、西邊峪、管傢峪、丁塔、鬥埡、陡溪25個村委會。
通津鋪鎮
轄:後溪峪、市場河、通津鋪、燕子4個居委會;風洞、長峪鋪、水井、水淌、河井、柳子泉、二吾臺、漁泉、竹葉坪、鎖坪、星峪、月塌、千步、葵花臺、陳坪、泗虎坪、趙傢坪、氽湖、坪山、苗山、黃崗、花合、九嶺23個村委會。
杉木橋鎮
轄:西街、東街2個居委會;湖塔、楓埡、竜關坪、小嶺、風嶺、豹子、泗水、中溶、七嶺、竜潭、月亮、清水、沅峪、楊傢塔、大市、關坪、沅坪、趙傢鋪、大門、湖丘、慄山、獅子、尖角、馬塔、楊華、三鬥、戰馬27個村委會。
象市鎮
轄:象市橋居委會;太平、竜興、雙橋、高潮、大尖、李子、謝高、三橋、符坪、白馬、走馬、坼岩、雙潮、慄埡、旭日、嚮溪、白楊、雙洲、竜坪、雙塔、雙聯、放馬、虎頭23個村委會。
江埡鎮
轄:東河街、臨江、興隆街、丁字街、農貿市場5個居委會;竜王崗、畢傢坪、三雙、教場坪、美世坪、竜臺、蓮坪、白堰、五四、四坡、李傢峪、五裏堆、官塔、清水洞、官橋、八鬥丘、卓傢峪、長峪、棋盤塔、江埡、九溪、筆架、合心、逃駕峪、老塘、雙潭、金雞、楓埡、白岩峪、熊傢莊、黃金塔、興隆鋪、廣濟、甘溪坪、細木坪、齋公坡、雞公落、灰塘坪、坼岩坪、犀牛園、萬石坪、九裏埡、三叉溪、皮埡、清長嶺、岩板田46個村委會;江埡林場、江埡水庫。
苗市鎮
轄:苗市居委會;黃花、保安、六王、一鬥界、鬥量、新蒼、新星、小沙、麻王、高橋、碗田、慄樹、大興、天星、關脈、明月、東洋、荷花、洞灣、界溪、東嶽、竜陽、茶林、白竜24個村委會。
零溪鎮
轄:墨園居委會;大莊、燕子橋、楠木、汪傢橋、揀花、岩溪、高峰、河塌、象鼻、兩岔、星旗、金陵、岩橋、二鬥崗、黃蓮、百壽16個村委會。
高橋鎮
轄:高橋、亭子橋2個居委會;岩音、四坪、陳傢河、光明、花椒坪、秋木山、陽坪、杜樹埡、纔樹、皂泥峪、砂場、白竹峪、黃林、興田口、梘潭、白果、金堰、新山、長白19個村委會。
竜潭河鎮
轄:鐵樹潭、街道2個居委會;楠木、水坪、岩坪、長岩、竹峪、長崗、飛馬、田灣、銀馬池、江星、大湖、潘坪、文高、鄭臺14個村委會。
廣福橋鎮
轄:廣福居委會;三王、辛銀、雙雲、桃溪、太坪、三絲、老棚、官見、井崗、烏竜崗、建設、獅岩、桃樹、亮獅14個村委會。
南山坪鄉
轄:南山、廣陽、梁山、沙灣、雙湖、????井、????市、白馬、大田、雙合泉、大沙、白果、犀牛、中山、新坪、楓樹、田埡17個村委會。
宜衝橋鄉
轄:宜衝橋、沙刀、長興、茅坪、楊傢橋、楠竹、月亮臺、漁米渡、夏傢坪、黃泥橋、下馬鞍、任傢坪、九竜、歇駕莊、長嶺崗、廖傢峪、赤生峪、竜象庵、岩峪、官莊20個村委會。
洞溪鄉
轄:洞溪、炭棚、金竹、蘭溪、大滸、樂莊、保安、大田、馬公坪、張三溪、郝溪、安理、田傢13個村委會。
金坪鄉
轄:金坪、竜溪、叢木、湯溪、優富、金富、聯坪、雲朝、清涼、金長、華山、福山、渠溶、福竜、細毛15個村委會。
景竜橋鄉
轄:景竜橋、八步橋、桐子巷、大清、聯合、楊傢埡、二溪、新豐、清泉、景泉、太坪、大溪12個村委會。
二坊坪鄉
轄:二坊坪、黃沙坪、新建、青葉、東升、雙聯、洞潭、占甲橋、盛德、高溪、岩屋11個村委會。
三合口鄉
轄:三合口、沙塘、望月坪、楊柳、戰馬、劃字、英塔、雙竜、馬漢、土地埡、關岩、小溪峪、水埡、豐泉、桑樹、池岩、聖竜、造化18個村委會。
國太橋鄉
轄:國太橋居委會;星明、磷礦、廣口、雷岩、雙合、道街、楊坪、白鶴、鳳鶴、新源10個村委會。
莊塌鄉
轄:西莊居委會;星鬥、莊塔、三岔溪、月岩、新車、水田、肖塔、楓坪、黑叢、毛塔、竜燈11個村委會;莊塔水庫。
楊柳鋪鄉
轄:楊柳鋪、楊溪2個居委會;岔溪、四橋、新鋪、復興、三合、小坑、臘樹、長灣、康莊、中溪、竜躍、永聖、荷葉、寶景、嚮峪、南山、荷峪、申坪、中廣、華嶽、坪峰、鴛鴦、儉莊23個村委會。
朝陽鄉
轄:岩坪、三溶、洪源、朝陽、四坪、雙埡、鑼鼓、廟崗、萬福、沙泊街、合堰11個村委會。
三官寺土傢族鄉
轄:三官寺、苗嶺、雲山、朱埡、三坪、豐坪、雙峪、寨崗、雙泉、大泉、雙竜、慶豐、射泉、雙高、青竜、袁傢坪、甘泉、羅潭、雙橋、袁傢莊、雙埡、雙坪、吳王坡、長嶺、鬍傢坪、界河26個村委會。
高峰土傢族鄉
轄:農科、雙仁、槐樹、和坪、三溪、大興、雙星、連池、青竜、東泉、富埡、中坪、茅庵、高華、雙埡、風景、三陽、鄭坪、南井、渣角、雙元、雙合、長坪、長樂、高山25個村委會。
許傢坊土傢族鄉
轄:麒麟、紅坪、竜坪、岩口、南莊、鄧界、楊橋、大峪、鹹水、陽坪、堆金、大塘、棋盤、新建、浮石、陳坪16個村委會。
金岩土傢族鄉
轄:三元、落元、紅聯、月潭、保健、中坪、土溪、劉坪、茶坪、湖坪、鄭坪、落豐、金雞、金盆、南嶽、南坪、雙中、金竜、敏傢19個村委會。
趙傢崗土傢族鄉
轄:雙河、和坪、長安、新合、新坪、大庸、廣埡、於坪、天娥、麻山、株木崗、金坪、新泉、新莊、新安、碗田、新橋、天山、新峪19個村委會;接石岩林場。
甘堰土傢族鄉
轄:甘堰、萬福、貴竹、東峪、中心、白岩、兩峪、氽溪、月臺、四坪、三坪、太坪、桃埡、煙竹、馬安、勤中、高嶺、川石、金岩、坪溪20個村委會;園藝場。
陽和土傢族鄉
轄:甲石、大坊、寨峪、朱傢嘴、雙坪、漁浦、官坊、桃溪、三溪、長嶺、梨子坪、戴傢山、楊傢坪、甄傢坪、七方峪、鳳漁16個村委會。 |
|
張傢界大峽𠔌位於張傢界市慈利縣三官寺鄉,緊鄰世界自然遺産、世界地質公園張傢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張傢界大峽𠔌是一個新近開發建設的旅遊景區。張傢界大峽𠔌原來有兩個名字,一個叫做爛船峽:來源與神泉溪,整個大峽𠔌和南方紅旗渠的水流都來源於這裏,傳說以前從泉眼中涌出過很多爛了的船板,當地人們又無法知曉爛船板從何而來,所以這裏得名“爛船峽”;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亂泉峽:是指峽𠔌中的兩面石壁,溪泉衆多,滿峽飛流。
江埡溫泉度假村是張傢界第一傢溫泉度假村,也是目前湘西惟一一傢仿古式半露天江埡溫泉。建有20餘種各具特色、各富功效的高標準露天江埡溫泉池和室內江埡溫泉池。自然園林式佈局,鵝卵石青石板小路,假山瀑布,小橋流水,江埡溫泉池宛若明珠鑲嵌其中,一派恬淡寧靜的山野仙境,極具鄉土格調。她集溫泉、餐飲、客房、會務、健身、娛樂、桑拿、美容等經營項目於一體,特別適宜於休閑、度假、娛樂、療養、會議、培訓和商務活動。 江埡溫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溫度常年54℃左右,據專傢檢測,江埡溫泉水中富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對神經性骨痛、風濕病等多種疾病具有特殊療效,起到舒筋活絡、強身健體、潤膚養顔、安神定驚、延緩衰老等保健作用。 江埡溫泉以其豐厚的溫泉沐浴文化,加上熱情、周到、溫馨、細膩的""式服務,盡顯江埡溫泉神奇魅力,吸引了衆多追求健康、鐘情美麗的高尚人士,構成了悠閑舒適、安全健康的休閑、度假、旅遊新天地。
五雷山(五雷仙山)是湖南省首批確定的重點宗教場所,張傢界東綫旅遊核心風景名勝區,它位於慈利縣城東,距常張高速慈利東出口20公裏處,北臨石門,東依臨澧,南接桃源,是東入張傢界市的必經之地。五雷(仙)山,原名雷嶽,海拔一千米,主峰金頂分出數脈,呈輻射狀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訓》中的地維,因廟宇出現“雷掃其殿,鐘鼓自鳴,塵埃自淨”的奇跡,故更名為五雷(仙)山。山上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植被茂密,溝壑縱橫,空氣清新,自然景觀獨特,是有名的旅遊避暑勝地。同時五雷(仙)山更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素有“楚南第一勝境”之稱。 |
|
- n.: Cili County
|
|
慈利 |
|
學校 | 中學 | 湖南 | 教育 | 人物 | ????業公司 | ????業 | 國企 | ????務管理局 | 地理 | 湖南省 | 行政村 | 村莊 | 更多結果... |
|
|
慈利縣中醫院 | 慈利縣第三中學 | 慈利縣第一中學 | 慈利縣第二中學 | 慈利縣第六中學 | 慈利縣麻紡織廠 | 慈利縣鐵苑賓館 | 慈利縣紫霞賓館 | 慈利縣精神病院 | 慈利縣人民醫院 | 慈利縣????務管理局 | 慈利縣骨傷科醫院 | 慈利縣衛生防疫站 | 慈利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慈利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慈利縣紅十字會骨科醫院 | 慈利縣第二人民醫院 | 慈利縣博倫鞋業公司 | 張傢界慈利縣萬福溫泉國際度假酒店 | |
|
|
岩泊渡鎮 | 江埡鎮 | 零陽鎮 | 零溪鎮 | 洞溪鄉 | 金岩土傢族鄉 | 東嶽觀鎮 | 杉木橋鎮 | 苗市鎮 | 廣福橋鎮 | 南山坪鄉 | 宜衝橋鄉 | 景竜橋鄉 | 三合口鄉 | 莊塌鄉 | 三官寺土傢族鄉 | 高峰土傢族鄉 | 許傢坊土傢族鄉 | 朝陽鄉 | 高橋鎮 | 溪口鎮 | 通津鋪鎮 | 象市鎮 | 竜潭河鎮 | 金坪鄉 | 二坊坪鄉 | 國太橋鄉 | 楊柳鋪鄉 | 趙傢崗土傢族鄉 | 甘堰土傢族鄉 | 陽和土傢族鄉 | 莊塔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