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石柱概況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
郵編:409100 代碼:500240 區號:023
拼音:Shí Zhù Tǔ Jiā Zú Zì Zhì Xiàn
英譯: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石柱土傢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境東部,總面積3013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2006年末),有土傢、漢、苗、蒙古、回等民族。
全縣轄12個鎮、20個鄉:南賓鎮、西沱鎮、下路鎮、悅崍鎮、臨溪鎮、黃水鎮、馬武鎮、沙子鎮、王場鎮、沿溪鎮、竜沙鎮、漁池鎮、大歇鄉、三河鄉、萬朝鄉、黎場鄉、三星鄉、六塘鄉、橋頭鄉、三益鄉、王家乡、河嘴鄉、石家乡、冷水鄉、楓木鄉、中益鄉、洗新鄉、黃鶴鄉、竜潭鄉、新樂鄉、金鈴鄉、金竹鄉。縣政府駐南賓鎮。
地勢東高西低,西北有方鬥山、東南有老廠坪,形成“兩山夾一槽”的主要地貌特徵。竜河、官渡河、油草河、馬武河及支流呈葉脈狀分佈。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16.5℃,年均降水1126.6毫米。有鐵、銅、銀、鉛、鋅、鋁、磷、石灰石、天燃氣等礦藏資源。
形成以長江和川漢高等級公路為主的交通網。工業以采礦、建材、輕紡、化工、機械、電力業為主。農業主産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子、煙葉。萬壽寨是明末清初巾幗英雄俊秦良玉備戰的重要山寨,前寨南側有高70米一石峰,人稱“女石柱”,後寨與神仙洞相對的山峰上,聳立高100米的石峰,人稱“男石柱”。
石柱土傢族自治縣簡稱石柱縣,位於重慶市東部、長江南岸、山峽庫區腹心,是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傢扶貧工作重點縣於一體的特殊縣份。幅員面積3012平方公裏,轄32個鄉鎮,總人口54萬人。從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開始建縣,因縣城南賓鎮東部萬壽山上有一對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別稱"男女石柱"而得名。
石柱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縣境內擁有煤、天然氣、石英砂等20多種礦産資源,已探明煤炭儲量1.54億噸,天然氣儲量量272.15億立方米,水能儲量26.45億千瓦。
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共218種。是中外聞名的"黃連之鄉"、"長毛兔之鄉"、"緑色之鄉"。黃連栽培歷史長達300多年,其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60%以上,産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50多個國傢和地區;長毛兔圈存達250萬衹,年産兔毛1000噸以上,居全國之首,出口日本、西歐及東南亞;
秦良玉雕像是全國造林緑化百佳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達52.8%,珍貴樹種較多,有全國一級保護植物中國一噸水杉母樹、活化石銀杏、紅豆杉、黃杉、茭頭、葛丁主銷日本;
石柱旅遊資源優勢明顯,專傢確認全縣共有168個旅遊資源單體,集原始森林、高山平湖、高原草場和民族風情於一體,其中以秦良玉雕像、太保祠、祭神壇、太白崖、秦良玉陵園、畢茲卡緑宮、奇特的三教寺、萬壽寨、黃水國傢森林公園、竜河懸棺群、橋頭湖、千野草場、銀杏堂、大寨坎、大風堡原始森林、西沱古鎮、竜骨寨和有萬裏長江第一街之稱的西沱雲梯街等較為著名,民間擺手舞、燈彩、燈舞、山歌等也具有深厚的土傢族文化特色。同時,石柱民風純樸,土傢人熱情好客。 |
|
全縣共有工業企業850余家,其中産值2000萬元的有4傢,産值上1000萬元的有10傢。 銷售上5000萬元的有3傢,銷售上2000萬元的有9傢, 利稅上百萬元的有13傢。多年來,全縣始終堅持改革、管理、挖潛、創新、扶優扶強的方針,努力調整工業結構。
強化營銷措施,拓展市場空間,特別是近幾年實施"工業興縣"戰略以來,工業經濟得以呈快速、高效的恢復性發展。至2002年來,全縣工業總産值達到7.5億元,銷售收入達到9.1億元,實現利潤4700萬元,入庫稅金達到3500萬元,新産品産值達到2078萬元。全縣三大産業的比例為:31.2:31.0:37.8,工業經濟對全縣GDP的貢獻率的28%。
黃水國傢森林公園 |
|
目前,石柱已初步形成商業業態齊全、功能設施齊備、市場日趨完善,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商貿流通新格局。從商業業態看,既有初具規模的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又有履蓋全縣城鄉的連鎖店、專賣店、專營店、便(利)民店。經營品種從糧、油、肉、蛋、奶到服裝、五金交電、醫藥、糖煙酒、文體用品等,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截止2003年9月底止,全縣共有國有商貿流通企業21個,股份製(合作)商貿流通企業8傢,股份有限公司5個。全縣共有商業網點2853個, 營業面積11.8萬平方米,商貿流通從業人員達12000人,年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億元。在商業網點中,從事百貨業的有806傢,營業面積2.6萬平方米,專業店10個、0.2萬平方米,專賣店65個、0.6萬平方米,便民、便利店1120個、3.5萬平方米。計有餐飲店564個,2.4萬平方米,住宿業126傢,1.8萬平方米,休閑、娛樂、洗澡、照相等162傢,1.8萬平方米。全縣共有專業市場2個、2650平方米,大型綜合農貿市場7個,總面積21940平方米。基本滿足了人民群衆生産生活需要。 |
|
西沱古鎮農業的發展以緑色生態為基本特徵,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運行質量顯著好轉,一些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潛在動力因素正在積纍。2002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4.76億元,比上年增長10.4%,三次産業結構比達到31.7:30.9:37.4,農民人均純收入1439元,比上年淨增203元。
1.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
建立了長毛兔、肉牛、烤煙、林業、蠶桑、中藥材、銀杏、辣椒、香菇、蒓菜等骨幹商品基地,鞏固提高了煙、畜、藥、林等基地建設水平,啓動實施了"農業産業化百萬工程"和"二三産業超億元強鎮工程",發展了中藥材、辣椒、魔芋、"豫薯王"紅薯、香菇等新興産業基地。各業內部在註重數量結構調整的同時,更加註重質的提高。
2、種植業:全年農作物種植總面積穩定在120萬畝左右。
①糧食作物:常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在95萬畝左右,𠔌物類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占糧食作物面積的58%,薯類以紅苕、洋芋為主,占30%。由於良種和一係列糧食增産適用技術的不斷更新、推廣和普及,使糧食作物單産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現糧食總産穩定在2.8億公斤以上,農業人均糧食占有量穩定在600公斤以上。
橋頭湖
②經濟作物: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現已建成8萬畝烤煙、5萬畝辣椒、2萬畝魔芋、5000畝蒓菜、5萬畝優質甘藍型黃籽油菜、2萬畝"豫薯王"紅薯等一批緑特産業基地。中藥材在地面積10萬畝、其中黃連在地面積保持在5萬畝左右,産量穩定在100-1500噸左右,是全國最大的黃連生産基地。
3、畜牧業:生産規模日趨壯大,畜禽結構日趨合理,品種質量得以提高,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長毛兔年圈存量穩定在200萬衹左右,兔毛産量1000噸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長毛兔生産基地縣。生豬年圈存穩定在28萬頭以上,年內出欄27萬頭以上;肉牛年存欄10萬頭以上,年內出欄穩定在3萬頭左右;山羊年圈存4萬衹,年內出欄2萬衹。畜肉産量達到27000噸。傢禽年存欄達到150萬衹以上,禽肉産量突破3000噸,禽蛋産量6000餘噸。該縣畜牧業開始由豬、兔、雞三元結構嚮兔、牛、羊、豬、雞、鴨全面發展的多元結構轉變,特別是南方草山草坡示範工程和良種種兔場的建立以及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草食牲畜"百萬産業化"工程的實施,必將帶動和促進該縣草食牲畜的發展。
4、林業:林業生産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保護,造林面積、質量均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全縣林業用地達到243.5萬畝,有林地面積126.5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422.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2.8%,是重慶唯一的全國造林緑化百佳縣。優質用材林和名、特、優經濟林的比重不斷增加,黃水國傢級森林公園為標志的森林旅遊業也正在興起。特別是退耕還林的實施,20萬畝藥材林、5萬畝香料林、20萬畝工業原料林、10萬畝幹果經濟林和5萬畝優質桑園正在規劃和實施之中。同時,2000萬段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也正在抓緊建設。
5、漁業:近幾年,我縣漁業生産有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以山坪塘拍賣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體製改革的啓動,放活了經營權,極大地調動了漁業養殖的積極性。淡水養殖面積穩定在3000畝左右,水産品年産量達到了300噸以上。然而,漁業養殖面積卻僅占可利用工程水面的44%,漁業發展潛力還相當大。 大風堡 |
|
98年起,石柱開始改造縣城危舊房,先後完成了玉帶河南岸片區,體育館、正街、百貨公司、農機廠、商業招待所、下街、糧食局等50餘個片區的拆建,拆除舊房48萬平方米,搬遷居民和單位1899戶,新建房屋62萬平方米,拆遷安置1600餘戶,舊城改造率達95%。縣城人均住房面積從改造前的12.17平方/人,提高到目前的25平方/人。建成了玉都、太玉、交通、電信、建設、縣"四大傢"辦公樓等一批標志性建築。同時,改造道路8.4公裏,擴建排水管網10余公裏,新建公厠5座,安裝路燈250盞,空中射燈2座,啓動了霓虹燈一條街建設,新增緑地4萬平方米。建成了玉帶河南北兩岸公園、休閑廣場、旗山廣場(吊橋)、良玉廣場、石柱大道等一批民心工程。建成了集商貿、娛樂、休閑於一體的陽雀巷步行街;建成了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加快西沱、黃水、魚池、下路等市級試點集鎮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五年來,全縣新增集鎮面積3.2平方公裏,新增房屋面積93萬平方米,全縣城鎮化水平由1987年的9.1%提高到2000年的20.5%。
玉帶河 玉帶河公園
玉帶河位於縣城中心,自東嚮西穿城而過,總長1.6公裏,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在總體規劃中定位為城市公園。於2000年元月動工,同年5月1日建成嚮市民開放。
玉帶河公園長1000米,占地面積15000萬平方米,其中緑地10000平方米,硬質景觀及道路5000萬平方米。園內設置有草坪、廣場、噴泉、雕塑、盆景、小橋、燈飾等,與玉帶河交相輝映。玉帶河公園的建設是實現生態型山水園林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環境,擴大對外開放的形象,縣委、政府把玉帶河公園列為2000年舊城改造重點建設項目,采取多覿、多形式建設方式。一是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則,拆除舊房2.5萬平方米,其中經濟用房6500平方米,對居民營業用房用機關行政、事業單位主要街道門面償還,住宅實行就近異地安置,較好地 老百姓生産、生活問題;二是實行業主負責製,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公園設計、道路、硬質景觀由建設部門負責,河堤河床改造及電力下地由水電部門負責,橋梁由交通部門負責,緑化由林業部門負責;三是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環境招商引資,由廣東江門住宅建設總公司投資900多萬元,新建了農機廠住宅小區,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把舊城改造拆遷安置與房地産開發結合起來,為"經營城市"開闢了新的思路。
玉帶河公園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健身、黨員景的開放寬間,每天遊人如織,川流不息。
人行吊橋工程
人行吊橋是商貿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嚮旗山公園的主要通道,是市民休閑、娛樂、觀光的公共空間,是濱河公園的重要景觀。
該橋由黔江交通設計院組織設計,重慶市三峽天竜建築集團承建,預計總投資124萬元。
長度106,寬3米,索塔高度8.42米,過河主繩為8根6×37+1型直徑為65毫米鋼繩,設計荷載為3.5千牛/平方米。
目前已完成了東西岸錨錠,索塔的混凝土澆註工程,索鞍的安裝;東西兩岸索塔柱面磚琉璃瓦粘貼完工。近日正在進行主繩的架設和調校。其它設備和材料均已備齊。
商貿廣場
石柱商貿廣場景觀工程是以休閑、緑化為主體的景觀廣場,是由重慶英業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石柱村鎮建築公司承建。
廣場用地面積2810平方米,其中硬質鋪裝面積約2500平方米、緑化面積400平方米。
廣場為規整的矩形,平面設計上分為三大區域:入口區、中心區、緑化區。
入口區:由一組樹陣(銀杏樹)規律地排列作為入場的指導,包括一張拉膜帳篷、大型景觀樹、宣傳欄、指示牌等。
中心區:一規整的文武小廣場,外側由一組高桿銀座燈圍繞,中心為花池。
緑化區:由二條雨花石小徑將其分為三大塊草坡緑地,每塊均作視覺韻律的變化,周邊配在四級大樹池為點綴。
千野草場 目前整個廣場場地正在進行平整,已挖運土石方760平方米,拆除臨時工棚230餘平方米,鋪砌用的材料已選定落實。
人行吊橋是商貿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嚮旗山公園的主要通道,是市民休閑、娛樂、觀光的公共空間,是濱河公園的重要景觀。
該橋由黔江交通設計院組織設計,重慶市三峽天竜建築集團承建,預計總投資124萬元。
長度106米,寬3米,索塔高度8.42米,過河主繩為8根6×37+1型直徑為65毫米鋼繩、設計荷載為3.5千牛/平方米。
目前已完成了東西岸錨錠、索塔的混凝土澆築工程,索鞍的安裝;東西兩岸索塔柱面磚琉璃瓦粘貼完工。近日正在進行主繩的架設和調校 。其它設備和材料均已備齊。
五年來,完成舊房拆遷36萬平方米,新房屋竣工45萬平方米。
休閑廣場、旗山廣場、人賓廣場、玉帶河公園、吊橋、燈飾等一批精品亮點,玉都、太玉、建設、交通、電信大廈等一批標志性建設相繼建成投入使用。
在改造舊房的同時,打通人行道4575米,新建改造下水道16公裏,新建改建三條出口道路3公裏,農貿市場21400平方米,建成占地44600平方米的玉帶河公園,遷建房屋2萬餘平方米,建成硬質景觀有道路面積23000平方米,緑地面積21000平方米。五年舊城改造纍计完成建設投資5億元,其中招商引資達2.2億元。 |
|
石柱雪景 石柱土傢族自治縣轄12個鎮、20個鄉:南賓鎮、西沱鎮、下路鎮、悅崍鎮、臨溪鎮、黃水鎮、馬武鎮、沙子鎮、王場鎮、沿溪鎮、竜沙鎮、漁池鎮、大歇鄉、三河鄉、萬朝鄉、黎場鄉、三星鄉、六塘鄉、橋頭鄉、三益鄉、王家乡、河嘴鄉、石家乡、冷水鄉、楓木鄉、中益鄉、洗新鄉、黃鶴鄉、竜潭鄉、新樂鄉、金鈴鄉、金竹鄉。 |
|
以石潼關、砫蒲關二名首字而得名,縣東有石砫山。唐置南賓縣,明設石柱宣撫司、始設土司,後撤南賓縣,部份縣地並入豐都縣南賓裏,其餘縣地劃歸石砫宣撫司管轄,編為三裏十甲,隸屬重慶衛。清改置石砫廳。
1913年設石砫縣。以石潼關、砫蒲關二名首字而得名。縣東有石砫山。1959年改石柱縣。1983年改為自治縣。
1999年3月1日,鳳凰鄉人民政府駐地由磨盤村遷移至高崗院村,並將大歇鄉高崗院村(面積3.77平方千米,人口955人)劃歸鳳凰鄉管轄。鄉級行政區域調整後,鳳凰鄉面積49.57平方千米,人口6817人,轄10個村委會;大歇鄉面積39.36平方千米,人口18003人,轄17個村委會(渝府42號)。
2000年,石柱土傢族自治縣轄南賓、西沱、臨溪、黃水4個鎮;大歇、鳳凰、燈盞、華豐、雙慶、河壩、大河、三店、永和、下路、金彰、天泉、三樹、三星、五鬥、三匯、六塘、王傢、河嘴、黎傢、馬武、黃鶴、洗新、新樂、漆遼、木坪、都會、萬寶、石流、中興、王場、黎場、沿溪、坡口、萬朝、沙子、慄新、金竹、金嶺、湖鎮、捲店、蠶溪、中益、官田、悅來、魚池、竜沙、橋頭、三益、東木坪、冷水、楓木、洋洞、石傢5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84876人,其中:南賓鎮 33205人、臨溪鎮 18453人、西沱鎮 12727人、黃水鎮 6746人、大歇鄉 18372人、鳳凰鄉 6592人、燈盞鄉 13820人、華豐鄉 13348人、雙慶鄉 12590人、河壩鄉 1307人、大河鄉 8223人、三店鄉 6151人、永和鄉 6132人、下路鄉 17834人、金彰鄉 9887人、天泉鄉 5961人、三星鄉 9515人、三樹鄉 9860人、五鬥鄉 3616人、三匯鄉 7530人、六塘鄉 4277人、王家乡 9049人、河嘴鄉 11425人、黎家乡 5181人、馬武鄉 9411人、黃鶴鄉 3950人、洗新鄉 4838人、新樂鄉 4382人、漆遼鄉 1605人、木坪鄉 2199人、都會鄉 915人、萬寶鄉 1190人、 石流鄉 2577人、中心鄉 14524人、王場鄉 16841人、黎場鄉 13158人、沿溪鄉 11652人、坡口鄉 13453人、萬朝鄉 10497人、沙子鄉 5472人、慄新鄉 3064人、金竹鄉 1655人、金鈴鄉 3561人、湖鎮鄉 3723人、蠶溪鄉 3345人、捲店鄉 2928人、中益鄉 4700人、官田鄉 3123人、悅來鄉 13237人、魚池鄉 11427人、竜沙鄉 14390人、橋頭鄉 12577人、三益鄉 5169人、東木坪鄉 6830人、冷水鄉 5344人、楓木鄉 10545人、洋洞鄉 1673人、石家乡 9120人。
2001年7月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127號)批復同意石柱土傢族自治縣將58個鄉鎮調整為32個鄉鎮,其中撤銷47個鄉鎮,保留11個鄉,新設12個鎮、9個鄉。大歇、三河、三星、萬朝等4個鄉建鎮條件暫不成熟,仍維持鄉建製。調整後,鄉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51.9平方千米擴大至94.1平方千米,鄉鎮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8909人增至16148人。
一、撤銷南賓、西沱、黃水、臨溪4個鎮及大歇、鳳凰、燈盞、華豐、雙慶、大河、三店、永和、河壩、下路、金彰、三樹、三星、五鬥、三匯、六塘、天泉、馬武、石流、木坪、都會、萬寶、黃鶴、漆遼、沙子、蠶溪、捲店、慄新、湖鎮、官田、中益、東木坪、洋洞、冷水、悅來、竜沙、魚池、黎傢、中興、王場、沿溪、坡口、萬朝等43個鄉。
二、保留楓木、河嘴、洗新、新樂、金鈴、金竹、石傢、橋頭、三益、王傢、黎場等11鄉行政區域不變。
三、新設12個鎮、9個鄉
南賓鎮:政府駐地南賓鎮正街居委會18號。管轄原南賓鎮、燈盞、華豐、雙慶鄉及河壩鄉的新橋、花果、茶坪村和大歇鄉的劉傢、大壩村及天泉鄉的桂花、中坪、寶塔村行政區域,面積144平方千米,總人口7639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747人,轄40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
西沱鎮:政府駐地羅傢灣。管轄原西沱鎮、中興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62平方千米,總人口3021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534人,轄15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
黃水鎮:政府駐地黃水壩。管轄原黃水鎮、洋洞鄉和東木坪鄉的茶花、南花、明月、石井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57平方千米,總人口845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80人,轄14個村委會。
臨溪鎮:政府駐地臨溪場。管轄原臨溪鎮、黎家乡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49平方千米,總人口228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960人,轄25個村委會。
悅崍鎮:政府駐地悅來場。管轄原悅來鄉的古城、茶山、南椏、五崗、蜜釀、紅𠔌、寺院、高橋、水車、雙建、聯豐、桃紅村和東木坪鄉的長嶺、東木、長徵、雙院、緑水、黎明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70平方千米。總人口199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21人,轄18個村委會。
竜沙鎮:政府駐地油房。管轄原竜沙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78平方千米,總人口1536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82人,轄16個村委會。
漁池鎮:政府駐地漁池壩。管轄原漁池鄉和悅來鄉的洋河、黃金村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93平方千米,總人口1249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95人,轄13個村委會。
下路鎮:政府駐地下路壩。管轄原下路、金彰鄉和三樹鄉的湖海、鳳鶴、大衝、趙店、豐坪、天池村及天泉鄉的花園、先鋒、石崗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58平方千米,總人口3870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34人,轄30個村委會。
沿溪鎮:政府駐地白鹿。管轄原沿溪鄉和坡口鄉的飄揚、活水、嚮陽、長樂、風雲、風景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總人口2192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63人,轄18個村委會。
沙子鎮:政府駐地沙子關。管轄原沙子、捲店、湖鎮等鄉和慄新鄉的蝸魚、盤竜、紅坡、馬鞍、慄坪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68平方千米,總人口1440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7人,轄21個村委會。
馬武鎮:政府駐地馬武壩。管轄原馬武、石流鄉和木坪鄉的春光村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91平方千米,總人口1203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68人,轄12個村委會。
王場鎮:政府駐地王場。管轄原王場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57平方千米,總人口166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59人,轄17個村委會。
大歇鄉:政府駐地大歇塘。管轄原鳳凰鄉和大歇鄉的茶店、菜田、都雲、杉木、雙莧、大茶、陳高、亮廠、會傢、大歇、高莊、楊柳、仙橋、高廟、鄧傢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31平方千米,總人口2207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12人,轄25個村委會。
三河鄉:政府駐地輾盤店。管轄原大河、永和、三店、蠶溪等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00平方千米。總人口240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72人,轄27個村委會。
三星鄉:政府駐地三星半月。管轄原三星鄉和五鬥鄉的平安、五鬥、風光、中院、萬寶、下寨及三樹鄉的竜池、三樹、滑石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165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37人,轄18個村委會。
六塘鄉:政府駐地六塘壩。管轄原六塘、三匯鄉和五鬥鄉的涼風村、河壩鄉的天坪村、漆遼鄉的中河、五河、幹河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29平方千米,總人口13678人,轄21個村委會。
黃鶴鄉:政府駐地大壩場。管轄原黃鶴鄉和漆遼鄉的文河、山坪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47平方千米,總人口4313人,轄7個村委會。
木坪鄉:政府駐地竜潭壩。管轄原都會、萬寶鄉及木坪鄉的竜潭、四坪、通塔、陽光、春風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36平方千米,總人口4545人,轄12個村委會。
中益鄉:政府駐地中壩場。管轄原中益鄉和官田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55平方千米,總人口8175人,轄15個村委會。
冷水鄉:政府駐地冷水溪。管轄原冷水鄉和慄新鄉的學竜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74平方千米,總人口5425人,轄9個村委會。
萬朝鄉:政府駐地萬槽。管轄原萬朝鄉和坡口鄉的聯合、朱水、新豐、高峰、石方、東墻等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74平方千米,總人口1660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35人,轄17個村委會。
2002年7月31日,木坪鄉更名為竜潭鄉(渝府123號)。2002年,石柱土傢族自治縣轄12個鎮、20個鄉,11個居委會、496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51.1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6萬人。
2004年9月28日,冷水鄉政府駐地由冷水溪遷移至菜子壩(渝府243號)。 |
|
石柱縣是以古代巴人為主體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傢族棲息地之一。1985年,全縣428645人中:土傢族227017人,占52.96%,漢族200845人,占46.86%,其次有苗族759人、蒙古族7人、回族7人、滿族4人、布依族2人、朝鮮族2人、白族2人,計783人。全縣少數民族人口共計227800人,占總人口的53.14% 。 1986~2000年,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落實民族政策,恢復少數民族成份,漢族改為土傢族和婚嫁、繁衍及工作調動,少數民族及人口不斷增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少數民族由1985年的7個增至28個,全縣共有民族29個(包括漢族),總人口484876人(男248402人、女236474人),其中土傢族348790人(男18175人、女167033人),占總人口的71.93%,漢族134657人,占27.77%;其次有苗族961人、維吾爾族96人、蒙古族67人、獨竜族44人、侗族33人、哈尼族31人、瑤族29人、朝鮮族26人、滿族25人、回族23人、布依族16人、藏族12人、壯族12人、彝族8人、黎族8人、傣族7人、鄂溫剋族6人、畲族4人、佤族3人、珞巴族3人、白族2人、水族2人、土族2人、塔吉剋族2人、門巴族、基諾族和撒拉族各1人、未識別民族4人,共計1429人,占總人口的0.3%,全縣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2.23%。 全縣總人口52.41萬人,總戶數15.49萬戶,其中非農業人口8.13萬人,男性27.12萬人;出生人口5982人,死亡人口3009人,人口出生率11.32‰,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長率5.63‰,常住人口43.34萬人。 |
|
各項教育融通發展。目前,全縣在校學生8.75萬人(其中普通高中0.83萬人,初中2.39萬人,職業中學0.28萬人,小學5.25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5%。普通高中畢業生1703人,初中畢業生6168人,職業中學畢業生1378人,小學畢業生8366人。普通高中招生3262人,普通初中招生8529人,職業中學招生370人,小學招生7805人。全縣共有專任教師4554人,其中普通高中467人,普通初中1082人,職業中學167人,小學2838人。專任教師中,取得中級 (含中級) 以上職稱1710人。 文化設施逐步完善。目前,全縣擁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藏書5.0萬册),電視人口覆蓋率80.2%,有調頻發射機3部,微波站2座,新建7個數字電視無綫發電站,完成300個自然村“村村通”建設任務。以《太陽出來喜洋洋》為主的民族文化得到新的傳承和發揚,以“玉帶河之夜”、“激情廣場大傢唱”和“動感舞臺”為主的群體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衆的精神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石柱土傢囉兒調列為國傢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有衛生機構38個,病床802張,衛生技術人員1056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469人,註册護士211人,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2.01人。衛生係統總收入7809萬元,增長18.0%。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村人口31.87萬人,參合率71.97%。參合農民補償82.22萬人,補償醫藥費用924.68萬元。 社會保障逐步增強。全社會從業人員24.97萬人(其中第一産業13.59萬人,減0.7萬人;第二産業6.52萬人,增加0.75萬人;第三産業4.82萬人,增加0.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78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6.12%,比去年同期下降0.81個百分點。單位從業人員2.21萬人。在崗職工2.2萬人(其中女性7593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789人(其中女性3307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5121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609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457元。有社會福利機構18個,床位400張,在院者322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1.8萬人(其中企業0.8萬人);醫療保險參保職工1.61萬人。商業保險保費收入7006萬元,增長26.7%,其中財産險保費收入1214萬元,增長9.4%,壽險保費收入5792萬元,增長31.0%。保險賠(給)付支出總額1690萬元,其中財險賠付支出602萬元,壽險賠(給)付支出1088萬元。 |
|
- n.: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
|
石柱土傢族, 石柱縣, 石柱 |
|
石柱土傢族自治縣皮膚防治院 | 石柱土傢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石柱土傢族自治縣衛生防疫站 | 石柱土傢族自治縣防疫站 | |
|
|
臨溪鎮 | 三星鄉 | 橋頭鄉 | 王家乡 | 石家乡 | 竜潭鄉 | 新樂鄉 | 西沱鎮 | 南賓鎮 | 悅崍鎮 | 黃水鎮 | 馬武鎮 | 沙子鎮 | 王場鎮 | 沿溪鎮 | 竜沙鎮 | 大歇鄉 | 三河鄉 | 六塘鄉 | 三益鄉 | 冷水鄉 | 楓木鄉 | 金竹鄉 | 魚池鎮 | 下路鎮 | 漁池鎮 | 萬朝鄉 | 黎場鄉 | 河嘴鄉 | 中益鄉 | 洗新鄉 | 黃鶴鄉 | 金鈴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