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 中國 >西藏 > 阿裏
顯示地圖
目錄
阿裏 Ali (598~661) 
  阿裏·本·阿比·塔利卜(阿拉伯語: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約598年10月23日、599年或600年3月17日—661年1月28日)是伊斯蘭教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穆聖)的堂弟及女婿,在656年至661年間統治阿拉伯帝國。遜尼派穆斯林視阿裏為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的正統哈裏發;什葉派穆斯林視阿裏為第一代伊瑪目,又視阿裏及其後裔為穆罕默德的正統繼承者。阿裏及其後裔都是穆罕默德祖係聖裔的成員。穆斯林社會因意見不合而分成遜尼及什葉兩派。
  
  許多資料都顯示,在穆罕默德在世時,阿裏是唯一一個出生在麥加聖域剋爾白的人,剋爾白是伊斯蘭最神聖的地方。阿裏的父親是阿布·塔利布·伊本·阿布德·穆塔裏布(Abu Talib ibn Abd al-Muttalib),母親是法蒂瑪·賓特·阿薩德(Fatima bint Asad),但他是由穆罕默德傢族撫養的,而穆罕默德則由叔叔阿布·塔利布撫養成人。當穆罕默德受到默示時,阿裏是首批接受神示的一個,他將畢生奉獻給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起程前往麥地那後不久,阿裏亦追隨而去。穆罕默德告訴阿裏,他已經接受了真主的指示,要將女兒法蒂瑪嫁給阿裏。穆罕默德在麥地那領導群衆的十年裏,阿裏表現活躍,他領導戰士作戰,又傳送命令及信息。阿裏幾乎參與了所有保衛穆斯林社會的戰事。
  
  第三任哈裏發奧斯曼·本·阿凡被刺殺後,阿裏被穆罕默德的同行者選為哈裏發,他在任內遇到反抗及內戰。661年,他在庫法的清真寺進行禮拜時被襲,數天後逝世。
  
  在伊斯蘭文化裏,阿裏因其勇氣、知識、信念、正直、對伊斯蘭教不屈的奉獻、對穆罕默德的忠誠、平等對待所有穆斯林及對敵人的寬容而受人尊敬。在古蘭經註釋、伊斯蘭法學及宗教思想上,阿裏的肉身長存不朽。阿裏在幾乎所有蘇非教團裏的地位崇高,他的影響力貫通整個伊斯蘭教史。
  
  麥加
  出生及童年
  
  阿裏的父親阿布·塔利布·本·阿布德·穆塔裏布是剋爾白的管理員,是巴努哈希姆(Banu Hashim)的謝赫,巴努哈希姆是古萊什部落的一個分支。阿布·塔利布·本·阿布德·穆塔裏布同時是穆罕默德的叔叔。阿裏的母親法蒂瑪·賓特·阿薩德亦是巴努哈希姆的族人,故阿裏是易卜拉欣之子伊希梅爾的後裔。
  
  許多的資料來源,包括什葉派的紀錄也證實,阿裏是穆罕默德在世時唯一一個在麥加剋爾白裏出生的人,他和母親在那裏待了三天。不過,有一些來源卻爭論阿裏是在剋爾白外出生,而不是在剋爾白裏。據傳,穆罕默德將阿裏抱在手上,阿裏出生後第一個看見的人就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為他命名為阿裏,意指“崇高的”。
  
  穆罕默德與阿裏的雙親關係親密,穆罕默德在成為孤兒及失去了祖父沙伊巴·本·哈希姆後,阿裏的父親收納了他。阿裏出生在穆罕默德迎娶了海迪徹的兩至三年後。阿裏在五至六歲時,麥加城內外發生饑荒,影響了阿裏父親的經濟狀況,阿裏父親須支撐一個龐大的家庭,穆罕默德遂將阿裏帶到他的傢族裏撫養。
  接納伊斯蘭教
  
  阿裏人生的第二個階段始於610年以十歲之齡信奉伊斯蘭教,止於622年追隨穆罕默德到麥地那。穆罕默德收到啓示後,年僅十歲的阿裏相信他,並信仰伊斯蘭教。根據伊本·易斯哈格及其他的權威人士所說,阿裏是第一位信奉伊斯蘭教的男子。史學家塔百裏補充,其他一些關於宰德及阿布·伯剋爾的說法亦作出類似的主張,認為阿裏是第一位穆斯林。一些歷史學家及學者則認為阿裏是第一位穆斯林男子的說法不太可靠,因為他當時衹是一個男童。
  
  什葉派主張,阿裏在信仰伊斯蘭教前沒有參與過前伊斯蘭時期麥加的傳統宗教,這些傳統宗教被穆斯林視為多神教及異教,因此什葉教認為他保存了尊嚴,沒有在其他的偶像前跪拜。遜尼派對此亦持同樣的見解。
  
  阿裏不像其他的麥加人民一樣曾經是偶像的崇拜者,因而他對伊斯蘭的信仰不被稱為“改信”(Conversion)。他曾打破一些以亞伯拉罕塑像為模所造的偶像,並質問人們為何要相信自我創造出來的東西。阿裏的祖父沙伊巴·伊本·哈希姆及巴努哈希姆的一些成員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都是一神論信仰的追隨者。
  信奉伊斯蘭教後
  
  穆罕默德用了三年時間秘密傳教,後來公開傳教。據古蘭經所載,穆罕默德被真主指示要引導親人信仰伊斯蘭教,巴努哈希姆部落遂信奉了伊斯蘭教。
  
  據塔百裏、學者本·卡希爾、阿布·菲達所說,穆罕默德在一些被邀請的場合上稱,任何幫助他傳教的人都會是他的兄弟、他的受托人及繼承者。當時十三或十四歲的阿裏願意幫助他。穆罕默德重複了三次,但衹有阿裏回應他,穆罕默德於是宣佈阿裏是他的兄弟及繼承人,人民必須服從他。當時在場的包括阿裏及穆罕默德的叔伯,阿布德·穆塔裏布大笑,他說他須順從他的兒子,因阿裏成為了他的埃米爾。這被稱之為告誡聖訓。
  
  雖然在麥加經歷過麥加人迫害穆斯林及杯葛哈希姆係,阿裏仍一直支持穆罕默德。
  遷至麥地那
  
  662年,穆罕默德遷居至耶斯裏卜(今麥地那)。阿裏曾經冒險裝作穆罕默德在穆罕默德的床上睡眠,以挫敗暗殺者的計劃,讓穆罕默德得以安全往麥地那逃生。根據一些聖訓,一首詩文記載了阿裏的犧牲精神:“在雲雲人海當中,他奉獻他的生命來換取安拉的寬慰。”
  
  阿裏在該次暗殺陰謀裏得以幸存,但他為了執行穆罕默德的指示而再次犯險:“歸還所有托給穆罕默德的一切財産予所有人”。阿裏與他的母親、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及另外兩名女人趕往麥地那。
  麥地那
  穆罕默德時代
  
  阿裏在移居至麥地那時年約22至23歲,穆罕默德在夥伴當中挑選出一些人成為他的手足,阿裏是其中一員。
  
  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的十年裏,阿裏作為他的副手及代理人表現活躍,又在軍中任職,在戰事裏經常帶領戰士衝鋒陷陣,傳達信息及命令。阿裏是穆罕默德部下的將軍,又是他的女婿,在穆斯林社會裏建立了不可動搖的權威。
  家庭
  1989年敘利亞的阿裏畫像
  
  在623年,穆罕默德嚮阿裏說,真主命令他將女兒法蒂瑪許配給阿裏。穆罕默德對法蒂瑪說:“我已經將你許配給傢族裏我最愛的人”。阿裏的家庭被穆罕默德時常祝福贊美,穆罕默德在一些場合如宗教布道辯論會等稱他們是聖裔。他們在古蘭經裏被多次贊美。
  
  阿裏與穆罕默德的獨女法蒂瑪共育有四名孩子,他們的兩名兒子哈桑及侯賽因被穆罕默德引以為他的男性後裔,授以“堅奈青年的領袖”(堅奈意指天國)的稱號。
  
  他們衹過著艱辛的簡單生活。縱觀他們的生平,阿裏沒有積纍財富,生活貧睏。阿裏是一位運水及汲水工人,法蒂瑪是一位𠔌物的研磨工人,他們傢裏經常都沒有儲糧。有一天法蒂瑪對阿裏說:“我會一直磨到我的雙手長滿水泡。”阿裏回應道:“我會一直汲水,直至我胸口疼痛。”
  
  阿裏及法蒂瑪的夫婦關係一直維持到法蒂瑪去世。雖然一夫多妻是被允許的,阿裏在法蒂瑪在生時卻沒有迎娶其他人。他們的婚姻對所有穆斯林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這是穆罕默德身邊神聖人物的婚姻。法蒂瑪去世後,阿裏纔迎娶其他人並生下了其他的孩子。
  戰役
  以阿拉伯語書寫着:“沒有任何青壯比阿裏更英勇,沒有任何刀劍比佐勒菲卡爾(阿裏的佩劍)更鋒利。”
  
  除了塔布剋戰役外,阿裏都參與了所有為伊斯蘭而戰的戰役及徵戰。他在這些戰役裏除了作為旗手外,還帶領戰士衝鋒陷陣。
  
  在624年的拜德爾戰役裏,阿裏首次以戰士的身分作戰,他擊敗了倭馬亞王朝的瓦利德·本·烏特巴。據一些穆斯林的傳說所述,阿裏在是役殺了二十至三十五名敵人,大部分都認為他殺了二十七人。
  
  阿裏在戰場上使用一把名為佐勒菲卡爾(Zulfiqar)的分叉劍。他在伍侯德戰役裏表現突出,在大部分穆斯林軍隊戰敗逃亡後,阿裏保護着穆罕默德,因而有“沒有任何青壯比阿裏更英勇,沒有任何刀劍比佐勒菲卡爾更鋒利”之說。阿裏在海拜爾戰役裏是穆斯林軍隊的指揮官,此役後穆罕默德將“安拉的雄獅”的稱號賜予阿裏。在630年的侯乃尼之戰裏,他同樣保護着穆罕默德。
  伊斯蘭教的使命
  
  穆罕默德指定阿裏為古蘭經的其中一名作者,古蘭經是在過去二十年由真主嚮穆罕默德默示的。伊斯蘭教開始嚮整個阿拉伯擴散開去,阿裏協助製定伊斯蘭教的教令,他又受命擬定侯代比亞和約(Treaty of Hudaybiyyah),這是628年穆罕默德與古萊什簽訂的和約。阿裏深受穆罕默德信賴,常為穆罕默德傳達訊息及指令。630年,阿裏在麥加的一次朝聖大型聚會上誦讀了古蘭經的一部分,那一部分宣佈了穆罕默德及穆斯林社會不再受早前與阿拉伯多神教簽訂的盟約約束。在630年徵服麥加時,穆罕默德要阿裏保證這個過程要兵不血刃,又命令阿裏要打破所有巴努奧斯、巴努哈茲拉吉、泰伊等部落的偶像,還要淨化被蒙昧時代多神教所污染的剋爾白。翌年,阿裏前往也門傳教。他還負責解决了多次部落的紛爭及壓製了多次部落起義。
  宗教辯論
  
  根據聖訓,在631年,一個來自奈季蘭地區(Najran,今也門北部,部分屬沙特阿拉伯所有)的阿拉伯基督徒使團會見穆罕默德,跟他辯論基督教及伊斯蘭教有關耶穌的教義,探討哪一方在爭議先知爾撒(耶穌)是上帝兒子的問題上出錯,伊斯蘭教認為爾撒未必是上帝的兒子:“爾撒確是像阿丹一樣的。他用土創造阿丹……”,穆罕默德說他們應“召集我們各自的孩子,我們的婦女和你們的婦女,我們的自身和你們的自身,然後讓我們祈禱真主棄絶說謊的人”。穆罕默德為了證明他是先知,他攜同阿裏、法蒂瑪、孫兒哈桑及侯賽因一起拜見基督徒使團,又為他自己及他的傢人披上鬥篷。伊斯蘭哲學思想傢阿拉梅赫·塔拜塔貝(Allameh Tabatabaei)在《米贊經註》(Tafsir al-Mizan)裏提到經文裏的“我們”是指穆罕默德和阿裏,他又引述第八任什葉派伊瑪目阿裏·裏達(Ali ar-Ridha)與阿拔斯王朝哈裏發馬蒙的討論,引證穆罕默德的後輩較其他穆斯林優秀,以此證明安拉使阿裏與穆罕默德的本性相似,阿裏因而應有哈裏發的繼承權。
  蓋迪爾鬍木
  
  穆罕默德在632年辭朝回來後,他就有關阿裏成為他的繼承人的說法引發了遜尼派及什葉派的爭議。當時穆罕默德在蓋迪爾鬍木停止前進,聚集了返途當中的朝聖者並發表講話:
  “ 信衆們,我也是常人,我從真主處接受了啓示並將會蒙受安拉的召喚,我會留下兩件重要的事物給你們:第一是真主安拉之書,它會引導你們邁嚮光明,你們應該牢牢地把安拉之書放在懷裏,時刻信奉它……第二是聖裔的成員,我在此提醒你們要履行對他們的義務。 ”
  
  什葉派及遜尼派都認同穆罕默德的這段講話,但他們在解說上卻出現差異。
  
  一些遜尼派及什葉派的資料指出,穆罕默德在演說裏又讓阿裏站在他的身邊,並握着他的手高舉說到:
  “ 我是所有信奉者的毛拉,阿裏也是。 ”
  
  什葉派認為這一聲明正是任命阿裏作為穆罕默德的繼承人及第一代伊瑪目;遜尼派則認為這衹是穆罕默德表達他與阿裏的親密關係,以及對堂弟及女婿在他去世後承擔傢族的期望。許多蘇非主義者則解釋為穆罕默德將他的宗教權力轉移給阿裏,他們視阿裏為瓦利(預知者)。
  
  阿裏以這個聖訓為依據,在後來堅持他的宗教權力,不屈服予阿布·伯剋爾及歐麥爾·本·赫塔卜。
  穆罕默德的繼承權
  十八世紀以奧斯曼書法寫成的鏡像書寫,指“阿裏是真主的代理人”。
  
  穆罕默德在後半生將阿拉伯部落整合為單一的穆斯林宗教政體,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引發了繼承穆斯林領袖的爭議。阿裏及穆罕默德的傢人將穆罕默德的遺體洗淨準備下葬,同時在一些穆斯林參與的塞基法會議上,一位穆罕默德的親密夥伴提名阿布·伯剋爾為穆斯林社會的領袖,其他人都紛紛和議,阿布·伯剋爾於是成為首任哈裏發。一些穆罕默德的夥伴爭論阿裏早已被穆罕默德指定為繼承人。
  
  在阿布·伯剋爾當選為哈裏發後,他與歐麥爾及一些同夥來到法蒂瑪的房子,以獲取阿裏及其支持者的宣誓效忠。有資料提出歐麥爾曾威脅要放火來迫使他們出來嚮阿布·伯剋爾效忠,歐麥爾後來果然點燃房屋,並把被焚毀的門戶推嚮法蒂瑪。阿裏見狀後提劍而出,但迅即被歐麥爾及其同伴拌倒,劍亦被奪去,法蒂瑪激動地表示她會“展露她的頭髮”(阿拉伯女性衹會在最危急的情況下纔會展露頭髮),阿布·伯剋爾動容並撤走。據說阿裏當時曾說如果有四十人站在他的身邊,他會作出抵抗。阿布·伯剋爾成為哈裏發既成事實,阿裏堅持不會在法蒂瑪在生時嚮阿布·伯剋爾作出效忠誓言。阿裏沒有高調地主張他的權利,因為他不願意看到穆斯林社會的內鬥。
  
  這事件使穆斯林分裂成遜尼派及什葉派兩大陣營。遜尼派主張穆罕默德從來沒有指定繼承人,阿布·伯剋爾是穆斯林選舉出來的第一任哈裏發,並承認四大哈裏發是穆罕默德的正統繼承者。什葉派相信穆罕默德在蓋迪爾鬍木明確地指明阿裏是他的繼承者,穆斯林的領導權應歸阿裏所有,這是真主的旨意。
  
  遜尼派及什葉派就阿裏對阿布·伯剋爾及另外兩名繼承人歐麥爾及奧斯曼·本·阿凡的取態上亦存在分歧。遜尼派認為,阿裏應接受及支持他們的統治;什葉派則說,阿裏已經與他們保持距離,專註於履行穆罕默德的宗教遺志。遜尼派又指出,如果阿裏是真主授命的正統繼承人,他理應領導穆斯林民族對付他們(阿布·伯剋爾、歐麥爾及歐麥爾),直到落實他的使命,而什葉派就爭論,阿裏沒有嚮阿布·伯剋爾等人抗爭,是因為阿裏沒有軍事力量在手,如果他真的嚮他們抗爭,穆斯林將會爆發內戰,而阿裏也相信他不需要透過鬥爭來履行伊瑪目的角色。
  
  因他與穆罕默德有親密的關係,交際親和及擁有伊斯蘭教的知識,再加上他的功績彪炳,阿裏對哈裏發的正統性令人信服。他嚮阿布·伯剋爾表示,他延遲了發表效忠誓言是因為他對他的權利存有信念,即使阿裏最終嚮阿布·伯剋爾、歐麥爾及奧斯曼表示效忠時,他也沒有改變他的信念,他這麽做衹是為了伊斯蘭教的完整統一,當時有許多的穆斯林已離他而去。
  
  根據歷史記載,阿裏仍主張他的哈裏發權利,他說:
  “ 我敢嚮真主發誓,阿布·古哈法之子以哈裏發自居,他一定知道我的身份與哈裏發有所關聯,那就正如軸心與磨粉機的關係……我終止了與哈裏發的對立,並使之保持距離…… ”
  遺産繼承
  
  穆罕默德逝世後,他的女兒法蒂瑪要求阿布·伯剋爾交還屬於他們的財産及斐得剋(Fadak)及海拜爾(Khaybar)緑洲,但遭到阿布·伯剋爾拒絶,他告訴法蒂瑪,先知沒有任何財産,斐得剋是屬於穆斯林的。阿布·伯剋爾又對她說:“安拉的使徒說,他們沒有繼承人,他們留下的衹有施捨”阿布·伯剋爾要法蒂瑪證明她的說法,阿裏及烏姆·艾曼都證實穆罕默德將這些財産授予法蒂瑪。法蒂瑪感到惱怒,不再跟阿布·伯剋爾談話,她這種姿態一直維持至她去世。
  
  法蒂瑪去世後,阿裏在歐麥爾時期也想索回法蒂瑪的遺産,但亦被同樣的理由拒絶。繼承阿布·伯剋爾的哈裏發歐麥爾將他們在麥地那的不動産交還給阿拔斯·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及阿裏,而斐得剋及海拜爾的財産則依然是國傢財産。
  穆罕默德逝世後
  
  在632年穆罕默德逝世至奧斯曼·本·阿凡在656年被刺殺期間,阿裏沒有參與過任何的戰役,也沒有擔當任何的職務。在他的妻子法蒂瑪去世後,他沒有再參與政治事務,他專註於伺候傢人,成為一名農夫。阿裏在麥地那附近開挖了許多的水井及建造園林,供公衆使用。這些水井在現今被稱為阿裏之井。
  
  穆罕默德逝世六個月後,阿裏編排了古蘭經的定本,稱為穆斯哈夫(Mus'haf)。定本完成後由駱駝運往麥地那的其他麥地那的民衆手上。這個穆斯哈夫的時序不同於奧斯曼·本·阿凡時期匯集而成的版本。雖然有些民衆不接受阿裏所編的穆斯哈夫,但阿裏並不反對標準化的穆斯哈夫。
  阿裏與正統哈裏發
  
  阿裏一直沒有嚮阿布·伯剋爾宣誓效忠,直到他的妻子法蒂瑪逝世。他參加了阿布·伯剋爾的葬禮,他並沒有參與裏達戰爭。
  
  阿裏嚮歐麥爾·本·赫塔卜宣誓效忠,成為歐麥爾可靠的顧問。歐麥爾倚重阿裏,委任他為麥地那的審判長。阿裏建議歐麥爾以希吉拉為伊斯蘭歷的開端,歐麥爾考慮了當中的政治及宗教因素後接納了建議。
  
  歐麥爾又指定阿裏為第三任哈裏發選舉會議的成員。阿裏是兩名主要候選人的其中一人,但選舉安排對他不利,薩阿德·本·瓦嘎斯與阿卜杜勒·拉赫曼·本·奧夫有血緣關係,而奧斯曼則是阿卜杜勒·拉赫曼的連襟,所以兩人自然傾嚮支持奧斯曼,歐麥爾亦投票支持奧斯曼。阿卜杜勒·拉赫曼嚮阿裏開出條件,要阿裏必須依據古蘭經、穆罕默德的功行及前兩位哈裏發所建立的慣例統治,他纔支持阿裏成為哈裏發。阿裏拒絶了他開出的第三個條件,奧斯曼則接納了這些條件。據《辭章之道評註》所說,阿裏當時強調了他在伊斯蘭教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的選舉人都支持奧斯曼,阿裏衹得接受。
  圍攻奧斯曼
  
  奧斯曼·本·阿凡對其親族巴努阿布德沙姆斯過於寬容,加上被認為苛刻對待最早期的夥伴如阿布·吉爾·基法裏(Abu Dharr al-Ghifari)、阿卜杜拉·伊本·買斯歐德(Abd Allah ibn Mas'ud)及阿馬爾·伊本·亞西爾(Ammar ibn Yasir),引起人們的憤慨。不滿情緒及反抗在650年至651年間於帝國的大部分地區浮現,對他的政權及政府的不滿在阿拉伯半島內外蔓延。奧斯曼的親屬,特別是麥爾旺一世掌權後,一些較為著名的夥伴,包括選舉議會的成員轉而不再支持,甚或反對奧斯曼,以對他施加壓力,試圖改變他的行事方式及減弱其親屬的影響力。
  
  此時,阿裏沒有直接反對奧斯曼,而是起了抑製的作用。他多次表示不同意奧斯曼對規定的運用,並曾經公開地對阿布·吉爾·基法裏的同情及支持阿馬爾·伊本·亞西爾。他嚮奧斯曼轉達了夥伴們的批評,並代表奧斯曼作為磋商者與一些地方反對者進行交涉。阿裏與奧斯曼傢族似乎因此事而産生猜疑。
  
  歷史學家對於阿裏與奧斯曼的關係存有爭議。雖然阿裏已嚮奧斯曼宣誓效忠,但他對奧斯曼的一些政策存有異議。特別是,他在宗教法上的意見與奧斯曼相左,他堅持在一些情況下,宗教刑罰必須要執行,如歐拜德·阿拉·伊本·歐麥爾及瓦利德·伊本·奧卡巴。在650年朝覲期間,阿裏在奧斯曼面前指責他更改了禮拜儀式,奧斯曼稱他會利用任何在信仰上他所需的東西,阿裏驚呼在這種情況下哈裏發應受到製止。阿裏竭力於保護夥伴免受哈裏發苛待,如阿卜杜拉·伊本·買斯歐德。因此,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阿裏即使不是最主要的反對者,也是奧斯曼反對者裏的其中一個主要人物,因為阿裏是奧斯曼倒臺的最大得益者。伊斯蘭學者維爾法特·馬德隆(Wilferd Madelung)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他認為阿裏實際上得不到古萊什部落支持成為哈裏發,再者沒有證據證明阿裏與那些支持他的奧斯曼反對者有親密的關係,或證明阿裏引導他們。另一些資料則說阿裏透過製約,而不是直接反對來發揮影響力。馬德隆引述麥爾旺一世對阿裏的孫兒宰因·阿比丁(Zayn al-Abidin)所說的話:
  “ 對我主的態度,沒有人(在伊斯蘭名人當中)比你的爺爺更溫和。 ”
  哈裏發
  阿拉伯帝國在四大哈裏發時期不同階段時的領土。 阿拉伯帝國實際控製 阿拉伯帝國附庸 656年至661年內戰時穆阿威葉一世控製 658年至661年內戰時阿姆爾·伊本·阿斯控製
  當選哈裏發
  
  阿裏在656年至661年間出任哈裏發,這是伊斯蘭教史裏最動蕩的時期之一,可以第一次伊斯蘭內戰來概括。
  
  奧斯曼被刺殺意味着反對者須選出新一任的哈裏發。反對者已分成多個陣營,當中包括遷士、輔士、埃及人、庫費人及巴士拉人,三名候選人分別是阿裏、脫勒哈(Talha ibn Ubayd-Allah)及祖白爾(Zubayr ibn al-Awwam)。反對者接觸阿裏,要求他接受哈裏發之位,一些穆罕默德的同伴亦嘗試說服阿裏接受職位,但他拒絶了這個請求,認為自己應擔當顧問,而不是首長。
  
  脫勒哈、祖白爾及其他的夥伴也拒絶了反對者的提議。反對者警告,麥地那的居民必須要在一天內選出哈裏發,否則他們將會采取更激烈的行動。為求打破僵局,穆斯林在656年6月8日聚集在麥地那聖寺(Al-Masjid al-Nabawi)以委任哈裏發。阿裏起初仍不願意接受,因為他最有力的支持者都是叛亂份子,但當其他的夥伴及麥地那的居民都表態催促他接受時,他纔接納。據史學家阿布·米赫納夫(Abu Mekhnaf)引述,脫勒哈是第一個嚮阿裏發誓效忠的夥伴,另一些引述則認為他們是被迫嚮阿裏宣誓效忠的,脫勒哈及祖白爾都是不情願地支持他。阿裏駁斥這種說法,強調他們是自願承認他為哈裏發。維爾法特·馬德隆認為,阿裏沒有迫使人們要嚮他宣誓,他們是在清真寺裏公開宣誓的。
  
  絶大多數的麥地那居民及叛亂者都嚮阿裏宣誓,有一些重要的部落及人物沒有這樣做。奧斯曼的倭馬亞親族逃到纍範特,拒絶承認阿裏是正統的哈裏發。薩阿德·本·瓦嘎斯不在場,阿布德·阿拉·伊本·歐麥爾(`Abd Allah ibn `Umar)也沒有宣誓,但兩人嚮阿裏保證,他們不會對抗他。
  哈裏發的統治
  
  阿裏牽涉在內的爭執都保存在一些宗派史料裏,這些資料往往存有偏見。不過,史料來源都普遍同意阿裏是一個極度虔誠的人、獻身於伊斯蘭教的事務及據古蘭經及聖行而來的法律規則。因他所負的宗教職責,他毅然嚮犯錯的穆斯林開戰。這些史料也大量記載了他的樸素、嚴格遵守宗教職責及行事公正。有一些人則認為他缺乏政治手腕及靈活性。
  
  在阿裏當選為哈裏發之前,漢志等地區的局勢不穩,阿裏領導的阿拉伯帝國將領土擴張,疆域最大時西至埃及,東及伊朗高原。阿裏上任後,他撤走了奧斯曼委任的地方官員,以他可靠的助手取締。阿裏的顧問穆吉拉·伊本·舒巴(Mughira ibn Shu'ba)及阿卜杜拉·伊本·阿巴斯(`Abd Allah ibn `Abbas)都勸說阿裏要謹慎地統治,阿裏不從。馬德隆認為,阿裏對於他的權利及宗教使命深信不疑,他不願意因政治上的權宜之計而妥協,他已經準備與一些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敵人作戰。奧斯曼的親屬穆阿維葉一世及纍範特的統治者都拒絶執行阿裏的命令。
  
  阿裏成為哈裏發後嚮麥地那的群衆說,穆斯林政體受盡糾紛及不和的折磨,他想肅清所有邪惡。他請求全體人民的言行要像真正的穆斯林,並警告他不會容忍煽動叛亂及被定罪的叛亂分子。阿裏收回了奧斯曼封贈的土地,並誓言會收回所有在選舉前封贈的土地。阿裏反對首都中央集權控製地方的財政收入,他贊成所收取的稅項及戰利品平等分發給各地方,又會與它們分享國庫的收益。阿裏謹慎回避裙帶關係,包括他的兄長阿基爾·本·阿比·塔利卜(Aqeel ibn Abi Talib)。這些都是阿裏的穆斯林平等對待政策,以回饋穆斯林在早年為伊斯蘭教投身及戰場上的功績。
  
  在巴士拉戰役後,阿裏建立了一個廣泛的聯盟。稅收及戰利品平均分配的政策得到穆罕默德夥伴的支持,特別是輔士。輔士們在穆罕默德去世後由古萊什領導他們,他們正在尋求伊斯蘭宗教的領導。這個多樣性的聯盟得以建立似乎是由於阿裏的領袖氣質。這個聯盟被稱為“什葉阿裏”,指“阿裏的黨派”。不過,阿裏在成為哈裏發後,大部分支持他的人都是基於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因素而支持他,部分人也認可阿裏的宗教領導。
  第一次伊斯蘭內戰
  
  阿伊莎、脫勒哈、祖白爾及倭馬亞王朝的穆阿維葉一世想為奧斯曼之死報復,懲治殺死他的叛亂者。阿裏沒有懲治殺害奧斯曼的兇徒及叛亂者,他們因此而攻擊阿裏。不過,一些歷史學家相信,他們以此為藉口尋求政治上的利益,作為哈裏發的阿裏與他們的利益構成了衝突。另一方面,叛亂者稱奧斯曼是正當被殺的,他沒有按照古蘭經及聖行來管治,因此不存在報復的理由。史學家對阿裏在這事件上的處境意見不一。一些人認為阿裏沒有足夠的實力控製及懲處叛亂者,另一些人則認為阿裏同意叛亂者的觀點,也不認為奧斯曼是正當的統治者。
  
  在這種情況下,宗派分裂並造成伊斯蘭教史裏的第一次內戰。一些穆斯林被稱為奧斯曼尼斯(Uthmanis),他們認為奧斯曼是正統正當的伊斯蘭領袖,他被非法殺害,因此他們認為哈裏發之位仍待定,直到阿裏遭到報復並選出新的哈裏發,阿裏衹是異教徒的首領。支持阿裏的黨派則認為,奧斯曼犯了過錯,他拒絶改變他的行事方式及辭任,故他已經喪失了哈裏發之位,而且被正當地處死,阿裏纔是真正的伊瑪目,與阿裏作對的人就是異教徒。穆斯林不能解决正統哈裏發之位誰屬的紛爭,內戰使穆斯林永久地决裂。
  
  奧斯曼·本·阿凡被刺殺隨即爆發了第一次伊斯蘭內戰(656年-661年),在阿裏在位時一直持續,內戰在穆阿維葉一世就任哈裏發時告終。這次內戰(又稱菲特納)標志著伊斯蘭國傢的統一狀態完結。阿裏的敵人以脫勒哈、祖白爾及穆罕默德的妻子阿伊莎為首,他們被阿裏一方稱為違抗者。他們在麥加聚集,嚮巴士拉進發,希望能夠動員伊拉剋人民,以獲得必要的兵力及資源。叛軍攻剋巴士拉,殺害了許多人,他們拒絶嚮阿裏效忠。656年,兩軍相遇並爆發巴士拉戰役(駱駝之戰),阿裏得勝。
  
  阿裏委派伊本·阿巴斯管治巴士拉,將首都遷至庫法,庫法是伊拉剋城市,有穆斯林駐守。庫法位於伊斯蘭領土的中央,戰略地位重要。
  
  後來,阿裏又受到纍範特統治者、奧斯曼親屬穆阿維葉一世的反對,他拒絶嚮阿裏效忠,並呼籲為奧斯曼復仇。阿裏與他公開談判,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效忠,然而穆阿維葉一世堅稱纍範特是自治的,又動員他在纍範特的支持者,藉詞他的代表團沒有參與阿裏的哈裏發選舉而拒絶嚮阿裏宣誓效忠。兩軍在隋芬駐紮了超過百日,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談判上。雖然阿裏一直都與穆阿維葉一世有多次的書信往來,他既不能把他免職,又不能說服他效忠。657年,小規模的衝突終演變成隋芬之戰。一星期後發生了被稱為“喧鬧之夜”(laylat al-harir)的激戰。正當穆阿維葉一世的軍隊被擊潰之際,阿姆魯·伊本·阿斯(Amr ibn al-Aas)建議穆阿維葉一世讓士兵在矛頭上懸挂穆斯哈夫(寫有古蘭經經文的羊皮或副本),使阿裏的軍隊陷入混亂及分歧。阿裏雖然看穿了敵軍的計謀,但其部下裏衹有少數人願意繼續戰鬥。
  
  雙方最終同意透過仲裁來解决關於哈裏發的爭議,阿裏軍中大部分人都拒絶再作戰,這是阿裏接受仲裁方案的决定性因素。不過,仲裁人代表阿裏抑或庫法人的爭論進一步使阿裏軍隊出現分化。阿什阿特·伊本·卡伊斯(Ash'ath ibn Qays)等人反對阿裏提名的阿卜杜拉·伊本·阿巴斯及馬利剋·阿斯塔(Malik al-Ashtar),堅持阿布·穆薩·阿沙裏(Abu Musa Ashaari)應成為仲裁者,但卻不被阿裏接受,因他在之前曾阻止人們支持阿裏阿裏被敦促接納阿布·穆薩為仲裁者。一些在後來被稱為哈裏哲派的阿裏支持者不滿於仲裁的决定並造反,使阿裏要在拿赫魯宛之戰(Battle of Nahrawan)與他們戰鬥。仲裁使阿裏聯盟瓦解,一些人認為這就是穆阿維葉一世的意圖。
  
  翌年,穆阿維葉一世的軍隊入侵及掠奪伊拉剋城市。阿裏部下的統治者無法製止穆阿維葉一世的攻勢,人民也不支持阿裏與他們戰鬥。穆阿維葉一世製伏了埃及、漢志、也門等地區。在阿裏擔任哈裏發的最後一年,庫法及巴士拉人民逐漸轉而支持阿裏,因穆阿維葉一世惡性的戰爭行為揭示了他的統治本質。不過,人們對阿裏的態度仍有所不同,衹有少部分人相信阿裏是繼穆罕默德後最優秀的穆斯林,是唯一具有統治資格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因不信任及反對穆阿維葉一世而支持阿裏
  施政方針
  
  馬利剋·阿斯塔被阿裏指派為埃及的統治者,從阿裏對馬利剋·阿斯塔的指示裏可得知他的施政理念。這指示被穆斯林、甚至是非穆斯林視為理想的伊斯蘭統治法規,內裏詳細敘述了統治者的權利義務、國傢的各種職能及當時社會的主要階層。
  “ 阿裏寫給馬利剋·阿斯塔的指示:
  
  以你的憐憫、慈愛及仁慈之心對待你的國民,不要像一頭貪婪的野獸面對他們,把他們當作軟弱的獵物。他們在宗教上是你的弟兄們,在構造上與你無異。過失會使他們失察,缺陷會打垮他們,他們會有意或無意地犯下邪惡的行為。原諒並寬恕他們,就像你希望真主原諒並寬恕你一樣。你在他們之上,任命你的人在你之上,而真主則在任命你的人之上。真主要你滿足及實現他們的所求,祂正在考驗你和他們。
   ”
  
  阿裏的國民大多是遊牧民族及農夫,故阿裏亦重視農業。他指示馬利剋要註意開發土地多於收取稅項,要開發了土地才能收取稅項。不開發土地而收取稅項的人會破壞這個國傢及人民。
  逝世
  
  661年賴買丹月的19日,阿裏在庫法的一所清真寺內進行禮拜,哈裏哲派的阿布德·拉赫曼·伊本·穆勒傑姆(Abd-al-Rahman ibn Muljam)以一柄淬毒的刀劍行刺阿裏阿裏被毒劍所傷,在兩天後去世。
  
  阿裏叮囑他的兒子們不要攻擊哈裏哲派,即使是哈裏哲派的一員殺害了他。阿裏嚮其子哈桑說,如果他能夠幸存,他會原諒伊本·穆勒傑姆並釋放他。如果阿裏去世,伊本·穆勒傑姆應被給予同樣的一擊,不管他會否因此而死,就正如他給予阿裏的一擊一樣。因此,哈桑履行吉薩斯(Qisas,等量報復),對伊本·穆勒傑姆給予同樣的一擊。
  喪葬
  位於阿富汗馬紮裏沙裏夫的哈札特阿裏神廟(藍色清真寺),少數穆斯林相信阿裏葬在這裏。
  
  據神學家謝赫·穆菲德(Al-Shaykh Al-Mufid)所述,阿裏不希望他的墓地被敵人褻瀆,因而要求他的朋友及傢人把他秘密安葬。秘密墓地在阿拔斯王朝哈裏發時期被阿裏的後裔、第六代什葉派伊瑪目加法爾·薩迪剋(Ja'far al-Sadiq)發現。大多數的什葉派穆斯林認為阿裏被葬在現今納傑夫伊瑪目阿裏清真寺裏。
  
  此外,一些阿富汗人卻稱阿裏的遺體葬在阿富汗城市馬紮裏沙裏夫的哈札特阿裏神廟(Shrine of Hazrat Ali)。
  餘波
  
  阿裏逝世後,庫法的穆斯林無爭議地嚮他的長子哈桑宣誓效忠,阿裏曾在多個場合表明衹有穆罕默德聖裔成員纔有管治穆斯林社會的資格。同時,穆阿維葉一世掌控著埃及和纍範特,作為穆斯林帝國擁有最強兵力的指揮官,他自稱為哈裏發,又驅軍挺進伊拉剋,進逼哈桑。
  
  穆阿維葉一世大灑金錢及作出虛假的承諾,逐漸策反哈桑麾下的將軍及指揮官,直至他們對哈桑造反。哈桑被迫委麯求和,將哈裏發之位讓予穆阿維葉一世,穆阿維葉一世終篡奪了伊斯蘭哈裏發,又以一切可行的方法壓迫阿裏傢族及什葉派。會衆禮拜例行的詛咒阿裏成為了重要的慣例,一直持續了六十年纔被倭馬亞王朝哈裏發歐麥爾·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Umar ibn AbdulAziz)廢止。穆阿維葉一世成立的倭馬亞王朝是一個中央集權的政體。
  
  馬德隆寫道:
  “ 倭馬亞王朝的高壓、暴政及鎮壓使支持阿裏的少數人變為多數人。在後世的記憶裏,阿裏成為理想的大主教。倭馬亞王朝僭稱伊斯蘭的正統主權國及地球上真主的副攝政,加上在倭馬亞那個變節、專橫及製造不和政府面前,人們皆理解到阿裏的忠誠、對伊斯蘭管治所作出的不屈貢獻、他的一片丹心、平等地對待所有的支持者以及寬容對待敵人的雅量。 ”
  知識學問
  
  阿裏不單因作為一名戰士及領袖而受人尊敬,作為一個作傢及宗教權威人士的他同樣備受尊敬。凱拉姆學(Kalam,教義學)、經註學以至書法及數秘術、由律法、神秘主義以至阿拉伯語語法及修辭學等衆多的學問都被視為是阿裏率先概括地說明。
  
  什葉派及蘇非主義都認為穆罕默德曾經這樣評價阿裏:“我是知識之城府,阿裏是它的大門……”穆斯林把阿裏視為伊斯蘭教的主要權威人物。阿裏曾經這麽說:
  “ 凡是真主的使者領受到的啓示都會口述給我,並且要我誦讀看看。我親自把經文寫下來,他就教導我關於經文的經註學(字義註解)、塔威爾(Ta'wil,宗教註解)、納西哈(Naskh,被取代的經文)、滿蘇剋(被廢止的經文)、穆塔薩比(Mutashabih,含糊的經文)及穆哈凱姆(Muhkam,顯而易見的經文),還有其他任何細微與粗略的教導…… ”
  
  著名伊斯蘭哲學家賽義德·侯賽因·納斯爾(Seyyed Hossein Nasr)認為,阿裏建立的伊斯蘭神學及他的語錄包含了認主學的合理求證。學者伊本·阿比·哈迪德(Ibn Abi al-Hadid)引述道:
  “ 神學及它的課題一直也不是阿拉伯的人文科學。這一類的課題從來沒有在阿拉伯的傑出人物及人民之間傳播,希臘的學者是神學的唯一解說者,阿拉伯第一位涉獵這方面的是阿裏。 ”
  
  在後世的伊斯蘭神學裏,穆拉·薩德拉(Mulla Sadra)及其追隨者如阿拉瑪·塔巴塔拜(Allameh Tabatabaei)等人的學說都把阿裏的語錄、說教視為伊斯蘭形而上學及宗教哲學的核心來源。超驗通神論(Transcendent theosophy)學派視阿裏為至高無上的形而上學學家。根據亨利·科爾賓所述,《辭章之道》(Nahj al-Balagha)在公元1500年後被什葉派思想傢視為最重要的信條之一,其影響力可見於阿拉伯語的專門術語,這些術語可在希臘語譯為阿拉伯語的文學及哲學譯本上找到。
  
  阿裏亦是阿拉伯文學的學者及阿拉伯語語法及修辭學方面的開拓者。他的言語、說教及信件為後世提供了文學措辭的示範。阿裏大量的短語成為伊斯蘭大衆文化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裏常被當作格言及諺言使用。這些語錄、信件成為文學作品的準則,被集結成多種語言的詩經。在八世紀,一些文學作傢如阿布德·哈米德·伊本·葉海亞·阿米裏('Abd al-Hamid ibn Yahya al-'Amiri)等指出阿裏說教及言語是無與倫比的修辭法,九世紀的查希茲(Al-Jahiz)亦作出類同的主張。倭馬亞王朝底萬的官員都背誦阿裏的說教以改善修辭技巧。《辭章之道》是從文學角度上節錄阿裏語錄的著作,正如編纂者在前言所說的一樣。除此之外,其他的文學、歷史及宗教文獻裏亦收錄了大量阿裏的語錄、禱文、信件等。
  
  此外,一些隱秘的學問如伊斯蘭數秘術、阿拉伯字母的象徵意義等據說都是阿裏創立的。
  作品
  
  關於阿裏的講話、說教及語錄的編纂被匯編成以下幾本著作:
  
   * 《辭章之道》(Nahj al-Balagha;英語:Way of Eloquence)收錄了阿裏的一些具文學修辭價值的說教、信件及語錄,由謝裏夫·拉迪(Al-Sharif al-Radi)匯編而成。雖然文稿的真實性仍存疑,但近來的一些學者認為絶大部分的內容的確是出自阿裏的。此書在阿拉伯文學裏的地位顯赫,被視為伊斯蘭重要的知性、政治及宗教著作。一些《辭章之道》的評註作品出自什葉派及遜尼派,如伊本·阿比·哈迪德的評註及穆罕默德·阿卜杜德的評註。
   * 《祈求》,威廉·奇蒂剋(William Chittick)譯。
   * 《金玉良言》(Ghurar al-Hikam wa Durar al-Kalim),由阿布德·瓦黑德·阿麥迪(Abd al-Wahid Amidi)匯編而成,收錄了超過萬句阿裏短語。
   * 《阿裏·本·阿比·塔利卜詩經》(Divan-i Ali ibn Abi Talib)
  
  後裔
  
  阿裏有多名妻子,法蒂瑪是他的至愛。哈桑、侯賽因、宰納白及烏姆都是法蒂瑪所出。阿裏其他較著名的兒子有阿巴斯·伊本·阿裏(Al-Abbas ibn Ali)及穆罕默德·伊本·哈納菲耶(Hanafiyyah)。
  
  哈桑生於公元625年,是什葉派的第二代伊瑪目,擔任哈裏發一職長達六個月。在伊斯蘭歷50年,他被他的一名傢族成員毒殺,歷史學家認為那位傢族成員是被穆阿維葉一世指使的。
  
  侯賽因生於公元626年,是什葉派的第三代伊瑪目。他被穆阿維葉一世施壓及迫害。在680年穆哈蘭姆月的第十天,他與一些追隨者參與卡爾巴拉戰役(Battle of Karbala),對抗哈裏發的軍隊,侯賽因一方幾乎被全殲。他的遇難日被稱為阿舒拉節,是什葉派穆斯林的哀悼節日。在卡爾巴拉戰役被殺的還有阿裏的另一些兒子,塔百裏在他的著作裏寫下了他們的名字,包括出自烏姆·巴寧的四名兒子:侯賽因的持旗手阿巴斯、賈法爾、阿卜杜拉及奧斯曼。一些歷史學家又補充了其他在卡爾巴拉戰死的阿裏兒子,包括易卜拉欣、歐麥爾及阿卜杜拉·伊本·阿斯賈爾。
  
  出自法蒂瑪的子裔被稱為謝裏夫(Sharif)或賽義德(Sayyid),這是阿拉伯語裏的敬語,意指“高貴的”,賽義德則具有“大人”的意思。作為穆罕默德僅有的後裔,他們都受到遜尼派及什葉派的尊崇,差別在於什葉派更為重視他們。
  觀點
  穆斯林的觀點
  
  除了穆罕默德以外,沒有人在伊斯蘭歷史裏能夠像阿裏這樣書寫了這麽多的阿拉伯文。阿裏受到所有穆斯林的尊重,他是最初的穆斯林及阿訇(伊斯蘭學者),在宗教信仰、伊斯蘭法學及歷史上的知識非常淵博,又以勇氣見稱。
  什葉派
  
  什葉派把阿裏視為繼穆罕默德以後最重要的人物。據什葉派所說,穆罕默德在生前多次表示阿裏在他去世後應成為穆斯林的領袖,大量的聖訓證實了這一點,包括鬍木之池聖訓、兩個重大事物聖訓、筆與紙聖訓、邀請親族聖訓及十二繼承人聖訓。值得一提的還有鬥篷聖訓,這個聖訓經常被引用來說明穆罕默德對阿裏及傢人的想法:
  “ 一天早上,穆罕默德穿着一件以駱駝黑色毛發造成的條紋鬥篷,他將孫兒哈桑置在鬥篷之下,另一名孫兒侯賽因出現,他又將侯賽因置在鬥篷之下。接着陸續出現的法蒂瑪、阿裏也被穆罕默德置在鬥篷之下,穆罕默德接着說道: “真主衹要求你們遠離不貞潔,傢族的成員們!洗滌你們的身心,使你們達緻純潔吧。” ”
  
  這個觀點認為,穆罕默德的繼承者阿裏不僅公正地管治穆斯林,也闡釋了沙裏亞法規及它深奧的含義。阿裏因而被視之為不受錯誤、惡行所約束,真主是透過穆罕默德而任命阿裏。根據什葉派的見解,阿裏與穆罕默德都被稱為“完美的人”。
  
  什葉派朝聖者通常都會到納傑夫的聖地伊瑪目阿裏清真寺,在那裏朝拜並誦讀“吉亞拉特安拉至上”。在薩非王朝時,阿裏的墓地成為了焦點所在,如伊斯瑪儀一世前往納傑夫及卡爾巴拉的朝聖之旅。
  遜尼派
  
  當代的遜尼派穆斯林普遍都尊重阿裏為聖裔的一員及最後一任正統哈裏發,又認為他是伊斯蘭教其中一名最有影響力及最受尊重的人物。根據歷史事實,阿裏被倭馬亞王朝的清真寺儀式詛咒,這做法在歐麥爾·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時纔被廢止。阿裏又是十位被認為在極樂世界的人物之一。
  蘇非主義
  
  幾乎所有的蘇非主義教團都透過阿裏來追尋他們與穆罕默德的血緣關係,除了納黑希班底(Naqshbandi)通過阿布·伯剋爾來追尋。阿裏的曾曾孫加法爾·薩迪剋(Ja'far al-Sadiq)也是蘇非主義教團的一員。遜尼派及什葉派的蘇非主義都相信阿裏承繼了穆罕默德聖徒(Wali)的力量,得以與真主進行精神交流。
  神靈
  
  一些教派(如阿拉維)認為阿裏是一位神靈或真主的化身。他們被主流的伊斯蘭學者稱為“誇張者”。雖然這些教派將人類值得稱許的特性誇張化,但他們的傳統伊斯蘭思想都與一般的伊斯蘭教無異。據說阿裏在生的時候曾經禁止人們崇拜他。
  非穆斯林的觀點
  
  一些非穆斯林的學者如愛德華·吉本、威廉·繆爾(William Muir)都贊揚阿裏,而亨利·拉芒(Henri Lammens)則對阿裏持有負面的看法。
  
  詩人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則作出這樣的觀點:“我認為阿裏是第一位能夠與普世靈魂接觸及交流的阿拉伯人。他在禱告時死亡,可說是殉道而死。阿拉伯人一直不理解他的價值,直至什葉派波斯人的出現,他們深明寶石與石子的分別。”
  史學
  
  研究阿裏生平的一次文獻是古蘭經、聖訓及其他早期伊斯蘭歷史的文本。二次文獻包括遜尼派及什葉派穆斯林的著作、阿拉伯基督徒及印度人的著作、中東及亞洲地區一些非穆斯林的著作以及現代西方學者的一些著作。一些早期的伊斯蘭文獻出處被歪麯成某程度上對阿裏的正面或負面取態。
  
  較早期的一些西方學者有一種普遍的取嚮,就是不接受較後時期的記述,因這些記敘傾嚮於遜尼派或什葉派的主張。這些學者視他們的著作是後來捏造出來的,他們視這些記述為不可靠或無關緊要的。史學家萊昂內·卡埃塔尼(Leone Caetani)認為對阿卜杜拉·伊本·阿巴斯及阿伊莎歷史記述多數是虛假的,這些記述都沒有經過一些早期的歷史匯集者如伊本·伊斯哈格等人的傳述。維爾法特·馬德隆不贊同這種無差別地摒棄所有沒有包括早期來源文獻的做法,他認為萊昂內·卡埃塔尼的做法自相矛盾。馬德隆及較後期的史學家不會否定後期編纂的記述,他們嘗試去剖析歷史的背景及與事件人物的相容性來判斷。
  
  阿拔斯王朝崛起時,著作不多,而且大部分的記述都是口述的。在這個時期之前最著名的作品是阿裏的朋友蘇萊曼·伊本·卡伊斯所寫的《蘇萊曼·伊本·卡伊斯之書》。紙張被引入到穆斯林社會後,大量的專著在公元750至950年間涌現。據魯賓遜所言,至少有二十一部專著撰寫隋芬之戰。阿布·米赫納夫是這時期最著名的作傢,他試圖收集所有的記述。九世紀及十世紀的史學家收集、篩選及編匯這些可靠的記述,但大部分的專著都已失落,除了少數被一些後來的作品所采用,如穆罕默德·伊本·賈裏爾·塔百裏的《先知及國王的歷史》。
  
  伊拉剋的什葉派穆斯林都積極於參與專著的寫作,但大部分皆已失落。另外,在八世紀至九世紀,阿裏的後裔如穆罕默德·巴基爾(Muhammad al-Baqir)及加法爾·薩迪剋(Ja'far al-Sadiq)陳述阿裏的語錄及記載,這些語錄及記載被集結成什葉派的聖訓書籍。十世紀後的什葉派作品都是關於十四位不會犯錯的人及十二伊瑪目,這個範疇最早的現存作品及重要典籍是謝赫·穆菲德(Al-Shaykh Al-Mufid)的《導師之經》。作者在該書的第一部分詳細描述了阿裏的事跡。另有一些書籍從宗教角度描述了阿裏的角色,這些作品都是史學的一部分。
旅遊 Travel
阿里无限风光在险峰
阿里无限风光在险峰
阿里无限风光在险峰
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
唐卡
  阿裏旅遊投訴電話:拉薩市旅遊投訴電話:0891-66508080891-6324691
  西藏旅遊投訴電話:0891-68341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阿裏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5-7月初以及9-10月可以遊覽,7-9月初為雨季,道路非常難行.
  阿裏民俗節慶活動: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聖。帶着強烈而巨大的心願,沿着一條相對固定、充滿神跡啓示的聖路,嚮一個公認的聖地進發,這便是朝聖之舉。朝聖由來已久。在自然環境險絶卓著的西藏,朝聖尤其顯得精誠執着。
  轉山是來自不同地方朝聖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轉山道分兩條:外綫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山綫路,內綫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綫路。外綫總長32公裏,徒步需3天功夫,磕長頭則需15-20天。轉山人一般都是在轉足13圈外綫之後再轉內綫。每逢藏歷馬年,轉山的朝聖者最多,屬馬,馬年轉山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轉山13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
  因為有了“神山聖湖”,普蘭縣廣受旅遊者關註。普蘭縣城北距獅泉河鎮398公裏,南距中尼邊境約20公裏,且鄉鄉公路相連。由於該縣地處喜瑪拉雅山脈南側峽𠔌地帶,加上與印度、尼泊爾相鄰,境外朝聖者和商販多由此口岸(西藏自治區重要的出入境口岸有亞東、樟木和普蘭。歷史較為悠久,擔負通商、外交、民間往來等重責)入境,現今普蘭一綫已成為了西藏重要的國際通道,越來越多的旅遊者通過這裏來到神山聖湖旁,夢想能在這開放的神明世界中開放自身的心靈。阿裏城市地圖:阿裏特別提醒: 冒險固然刺激,然而安全更加重要。阿裏美食: 在阿裏用餐很貴,一碗麵條價格在10元左右,這麽偏僻的地方似乎不出奇,但還是令某些旅行者吃驚。沿着阿裏招待所直走到十字路口就可找到許多餐館,主要是四川風味,幾乎都讓到廚房點菜。普蘭因海拔較低,氣候好,出産青菜,因此能在這裏吃到較多的青菜。
  獅泉河鎮有由新疆人經營的多傢新疆風味菜館。阿裏購物:古玩、玉器奇石、雕刻、阿裏交通:從拉薩到阿裏有兩條道,北道1760公裏,南道1190公裏。北道車更多點,南道幾乎衹有旅行團纔走。拉薩-拉孜-桑桑-22道班:過了桑桑後是南北道分岔的22道班。公路在拉孜過後6公裏離開中尼公路嚮西行,大約235公裏到雙道班。路面情況相對好,卡車可平均開40公裏/小時。沒有班車走這條路,唯有租車或搭便車。租車最好在拉薩或日喀則,不過日喀則的旅行社比拉薩的旅行社要更關心旅行者的錢包多少,而在提供服務承諾方面稍差一些,因此要多方詢問纔行。
  旅行者想搭便車去阿裏,要先到日喀則或拉孜。拉孜更好些,去阿裏或尼泊爾的車都經這小鎮。一些旅行者會到拉孜前面6公裏的分岔口等車,過了分岔口便是一個大橋,所有去阿裏的運輸車都從此通過,是個搭便車的好地方。
  租車提示:在拉薩租東風卡車20天的話,1000元/人左右,一輛車可行,車主自會備好至少四桶油(到嘎爾加返程的油),十人以內可分灘費用,多備蔬菜。如是吉普車(價格也是1000元/人左右),則油料和渡河最成問題,單車司機不願開,如被睏就會有危險。包車的話,一輛東風車1萬元可以了,吉普車1.5萬元,都可以找到。
  旅遊提示:南綫帕羊的橋已修好,不用再走渡口了。東風最好,一路睡將過去,不過十人多了些,在車上最多睡六人,司機就睡駕使室。如果人多,衹好搭帳蓬,要花較多時間。在車廂內睡最好有防潮墊,一般的羽絨睡袋即可,至少六百剋/80%絨。沿途都有小村落(縣城也多似村落),可以解决住宿吃飯,吉普車走衹好如此。
  阿裏住宿:西藏阿裏的住宿條件不盡如人意,除獅泉河鎮以外,阿裏的其餘地方基本都無洗澡設施。
  瑪旁雍錯:住邊防武警部隊營房,衛生條件較好,用水缸水,每位一宿15元。可以在部隊伙房用餐,但價格較貴,一碗麵條10元。
  阿裏普蘭縣:住縣政府招待所,有開水供應,用水缸水。每人一宿25元。
  岡底期賓館(遊神山岡仁波齊處):每間4人,條件較差,每鋪位一宿30元。有開水及食品供應。
  阿裏紮達縣:住郵政招待所,每人一宿25元。
  獅泉河住宿:獅泉河賓館在拉孜過來的路的右面,80元/人,獅泉河賓館旁還有一傢私營賓館,但下有卡拉ok,因此較吵。對面是糧食局澡堂,10元/人。沿路直走,繞過花壇,走到路底是軍分區,軍分區旁有郵電局和郵電賓館,郵電賓館40-60元/人,旁邊還有一個不錯的澡堂10元/人。(註:賓館內一般無浴室),如不繞過花壇,在路口轉左是去崗仁波齊的路,路口有小餐館,餐館樓上是農牧商招待所,30元/人,左轉的路上有一傢藍天招待所40-50元/人。
  阿裏娛樂: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聖。帶着強烈而巨大的心願,沿着一條相對固定、充滿神跡啓示的聖路,嚮一個公認的聖地進發,這便是朝聖之舉。朝聖由來已久。在自然環境險絶卓著的西藏,朝聖尤其顯得精誠執着。
  轉山是來自不同地方朝聖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轉山道分兩條:外綫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山綫路,內綫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綫路。外綫總長32公裏,徒步需3天功夫,磕長頭則需15-20天。
  轉山人一般都是在轉足13圈外綫之後再轉內綫。每逢藏歷馬年,轉山的朝聖者最多,屬馬,馬年轉山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轉山13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
  因為有了“神山聖湖”,普蘭縣廣受旅遊者關註。普蘭縣城北距獅泉河鎮398公裏,南距中尼邊境約20公裏,且鄉鄉公路相連。由於該縣地處喜瑪拉雅山脈南側峽𠔌地帶,加上與印度、尼泊爾相鄰,境外朝聖者和商販多由此口岸(西藏自治區重要的出入境口岸有亞東、樟木和普蘭。
  歷史較為悠久,擔負通商、外交、民間往來等重責)入境,現今普蘭一綫已成為了西藏重要的國際通道,越來越多的旅遊者通過這裏來到神山聖湖旁,夢想能在這開放的神明世界中開放自身的心靈。
  位置:阿裏,位於西藏自治區西部,與印度、尼泊爾、剋什米爾地區接壤
  面積:全地區面積約30萬餘平方公裏
  人口:人口7.73萬
  行政區劃:共轄七個縣
  概貌:阿裏是喜馬拉雅興山脈、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脈和昆侖山脈相彙聚的地方,又是境內外幾條著名江河的發源地,故而,阿裏又被稱為;萬山之祖;百川之源。
  
  阿裏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最西部,北接新疆、青海,東為那麯地區、日喀則地區,西南分別與剋什米爾、印度和尼泊爾國接壤,邊境綫長達一千余公裏,是我國邊境綫最長的地區。
  
  全境為喜瑪拉雅山、喀喇昆侖山和崗底斯山所環抱,轄噶爾、革吉、改則、措勤、日土、紮達、普蘭七縣,總面積34萬平方公裏(其中含3、5萬平方公裏中印爭議區),比英國本土還大,相當於兩個德國之和,超過了三個浙江省的面積。由於生存環境惡劣,人口衹有七萬人,是世界上有人類生存的地方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
  阿裏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為青藏高原之最,因而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青藏高原的高原”。
  
  終年低溫嚴寒,年平均氣溫不足零度,獅泉河鎮鼕季極端最低氣溫-41度,夏季極端最高氣溫21度,晝夜溫差相當大,年溫差小,氣溫隨海拔高度呈垂直變化,一年四季可降雪;鼕季偶有降雪,但由於交通閉塞,人口居住分散,易形成重度雪災,其中近年來以1998年和2002年最為嚴重,2002年災雪最厚達三米,由於交通中斷,普蘭、札達兩縣斷糧達一周左右,人員、牲畜餓死、凍死現象嚴重,同時疫情泛濫;夏季降水十分集中,基本上從六月份一直持續到八月底,山洪、泥石流大規模暴發,河水猛漲,道路、橋梁衝毀,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災,其中近年來以2000年夏季最為嚴重,獅泉河、佳木河大堤兩天內五處决口,噶爾縣城一片汪洋,房屋大面積倒塌,二千多萬元的防洪工程被衝得無影無蹤,由於道路全部中斷,在無任何外援的情況下,當地群衆、駐軍在大堤上連續奮戰五晝夜,終於保住了獅泉河鎮。大風天氣達180天以上,是西藏自治區生存條件最惡劣、自然災害最頻繁的地區。
  
  首府位於獅泉河鎮,海拔4300米,有新藏公路(219國道)和拉獅公路通過。距新疆葉城1085公裏(一說1055公裏),距拉薩1800公裏,新藏公路除新疆境內80公裏的柏油路外,均為山土路,拉獅公路除拉薩到日喀則為柏油路面外,其餘均為土路,部分路段為自然路,山高路險,且經常變更路綫,這也導致了獅泉河距葉城和拉薩的里程數不十分確定,交通極為不便。被稱為“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距印控剋什米爾55公裏,與噶爾縣城分位於獅泉河(森格藏布)南北兩岸。城內有少量紅柳生長,城外為山脈環繞,山上無任何樹木等生命生存。
  境內山脈衆多、冰峰雪嶺舉目可見,異常壯觀,河流、湖泊遍地,較大的河流有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崗底斯山脈為分水嶺,西面的獅泉河、象泉河嚮西流出我國境內,獅泉河出境後稱為印度河,經巴基斯坦註入印度洋。東面的馬泉河流出阿裏地區後稱為雅魯藏布(江),由林芝地區流出國境,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以孟加拉國與恆河匯合後註入印度洋。較大的湖泊有紮日南木錯、位於措勤縣,班公錯(湖)、位於日土縣,瑪旁雍錯(聖湖)、位於普蘭縣,拉昂錯(鬼湖)、位於普蘭縣,其它河流、湖泊不計其數。這些河湖由於位於高海拔人口稀少地區,幾乎沒有污染,加之湖內的礦物質,使湖水清澈見底,呈現出各種顔色,配以雪山、草原,景象十分華美。
  古代阿裏地區呈一度氣候溫和,森林廣布,使阿裏地區形成了豐富的礦産資源,門士煤礦現已開採,改則金礦儲量驚人,目前處於勘探狀態,硼鎂礦更是十分豐富,其它稀有金屬、礦産廣布地區,但於由海拔高、條件惡劣,交通不便,開採難度很大,目前大部分礦産都沒有開採。
  由於後來地表擡升,河湖遷移,形成了今天的阿裏高原,森林無法生長,人類難以生存,湖泊遷走、幹涸地區裸露成地表,形成姿態萬千、變化多樣的土林,猶如在沒有水的海底行進,景象十分壯觀、優美,土林地貌尤以札達縣最為明顯,方圓幾百公裏。有人說“到過了土林,再去石林,便感覺無聊之極”。可見土林景色如何美麗,但由於札達位處偏僻,很少有人有緣涉足那裏。
  近幾年,由於世界交往的逐步密切,阿裏的神秘與美麗漸與外人所知,每年來阿裏旅遊的人員不計其數,其中絶大多數是外國人,中國人由於經濟、意識上的原因,衹有少部分人來阿裏。目前旅遊業已成為阿裏地區支柱産業之一,2002年是藏歷水馬年,馬年在藏族傳統中是最吉祥的年份,崗仁布仁(波齊)素有神山之王之稱,佛教信徒相信馬年轉神山,一圈相當於平常年份的十三圈,轉完後可消災免禍,得到所有佛教信徒的尊敬,死後還可以升天。阿裏地區及時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遇,把2002年定為阿裏地區旅遊年,並舉辦了新聞發佈會,在世界各大媒體上廣泛宣傳,並建立了阿裏之窗網站用於外宣,界時將在神山腳下和獅泉河鎮舉行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用於吸引世界各地的旅遊者。還有一點我想說的是:來阿裏旅遊絶對不存在社會治安和民族的問題,阿裏地區人民勤勞樸實,任何一位藏胞都很友好,社會穩定在全國屈指可數。
  
  阿裏古稱羊同,意為“大鵬鳥”之地,這一點與我的名子十分相象,要不我說我與阿裏有緣。由於古代阿裏氣候溫和,人口衆多,是藏族人類發祥地之一,形成了神秘奇特的高原文化,古象雄文明便是其中之一,古象雄文字更是今人難解之謎,如若有一天有人讀懂了古象雄文字,必然使古代阿裏文化昭然若揭。後象雄為吐蕃所取代,吐蕃滅亡以後,西藏經過四百多年的戰亂,阿裏地區建立了古格王國,古格時期的生産、生活已十分發達,人口數量達數十萬,與今天的阿裏七萬人口形成了鮮明反差,古格於七世紀滅亡,由於沒有文字記載,古格王朝的神秘滅亡、大量人口的神秘消失便成了千古之謎,令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為之神往,但至今仍無一個令人絶對信服的定論。
地域稱謂 Regional Titles
  中國西藏阿裏地區
  阿裏地處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稱謂,這裏地形獨特。該地區湖泊衆多,人煙稀少,有衆多美麗絶倫 的的雪山,且險峻多姿,氣勢磅礴;有着數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盡頭的寬闊草原,各種高原珍奇動物和名貴的植物讓您博覽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視為“世界 中心”的神山崗仁波欽和聖湖瑪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種角色去審視,都會産生一種無形的肅穆和敬畏。還有古格王國遺址 、 托林寺、斑公湖自然風景區、鳥島、科加寺、獨特的地貌紮達土林、東嘎皮映洞窟壁畫、“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歷史的“普蘭國際市場”等,都宛如一顆 顆璀璨的明珠,讓您顧盼流連。這裏有四條著名的河,即獅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馬泉河,分別是印度河、恆河、薩特纍季河、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在這片大約30萬平方公裏遼闊的高原上生存着六萬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從事牧業和半農牧業。阿裏地區共有七縣 一鎮,獅泉河是阿裏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裏的海拔高達4200米,距拉薩1587公裏,距新疆葉城1085公裏,空曠的大地上,幾十裏不見人煙。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裏則是屋脊上的屋脊。儘管阿裏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異常艱險,補給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風貌勢不可擋地吸引着無數探險者們去徵服它、體驗它、欣賞它。如今阿裏越來越成為到西藏旅遊,或者說時尚旅遊中最熱門、最時尚的一程。
  中國內蒙古阿裏
  王澤生版本:阿裏,地域稱謂,民間俗稱,範圍在今內蒙古境內。阿裏,是鄂倫春語“磷火”(另說為“鬼魂迷往人的地方”)。阿裏,曾是沼澤地,地形軟陷迷失,故為鬼魂作怪,名之也。磷火,所謂“鬼火”,與鬼說相聯也。阿裏,有人類聚集區---阿裏河鎮(鄂倫春自治旗縣城)。阿裏河鎮,在阿裏河與甘河之交匯處,鎮以河名。阿裏,或曰“鹿嶺”(“鄂倫春”意譯,鄂倫春,該詞屬鄂倫春語,意為“山嶺上的人們或使用馴鹿的人們”),或名碧火(“阿裏”意譯,碧火、避火同音)。
伊斯蘭教史上的第四任正統哈裏發 Orthodox Islam in the history of the fourth caliph
  阿裏(‘A1i,600~661):伊斯蘭教史上的第四任正統哈裏發。與艾布·伯剋爾、歐麥爾和奧斯曼並稱為穆罕默德的四大賢配。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全名阿裏·本·艾比·塔利卜·本·阿卜杜勒·穆塔裏布。出身於麥加古萊什部落哈希姆傢族。其父艾布·塔利卜是穆罕默德的伯父,曾撫養和保護過穆罕默德,其母法蒂瑪賢惠善良。幼年喪父後由穆罕默德撫養。610年穆罕默德傳播伊斯蘭教時,阿裏僅有10歲,同赫蒂徹、艾布·伯剋爾、栽德等首批信奉伊斯蘭教。是艾爾蓋姆秘密會的成員之一。據傳,622年9月,麥加貴族陰謀迫害穆罕默德,阿裏為掩護他安全遷徙麥地那,曾冒着生命危險睡在他的床上作替身,並辦完他委托的經濟事務之後,纔遷往麥地那。穆罕默德將其女法蒂瑪許配阿裏為妻,後生子哈桑和侯賽因。阿裏是穆斯林公社領導集團成員之一,並擔任穆罕默德的錄事,記載“啓示”和先知的訓示。聰穎篤學,通曉經訓、教法,酷愛文學,擅長軍事韜略和武藝。在穆罕默德領導的嚮麥加貴族進行鬥爭的白德爾、吳侯德、壕溝等歷次重大戰役中,衝鋒陷陣,多次負傷,屢立戰功,故有“安拉的雄獅”之稱。受穆罕默德委托到各地進行宣教活動。630年攻剋麥加後,奉命帶領穆斯林軍搗毀和清除了剋爾白殿內的多神偶像。631年隨艾布·伯剋爾到麥加朝覲,奉命宣佈麥加為禁地,非穆斯林不許進入剋爾白殿內。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後,為爭奪哈裏發權位,領導集團內部出現了分裂傾嚮,阿裏的追隨者支持他爭奪哈裏發位,但他沒有堅持其權力要求,對前3任哈裏發盡到了輔弼之責。此間,他集中力量按年代順序整理、匯集《古蘭經》,並搜集研究聖訓。656年6月,奧斯曼被害後,阿裏被穆斯林推舉為第四任哈裏發。在執政期間(656~661),伊斯蘭教領導集團內部離心力量增長,各派權力之爭激烈。為整頓內部、維護穆罕默德和前3任哈裏發已開拓的疆土,把首都從麥地那遷至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庫法城,重新任命了一批地方新總督,撤換了與奧斯曼有血親關係的軍政要員,削弱了伍麥葉傢族成員的權力,從而遭到各派政治勢力的反對。麥加古萊什貴族為要挾阿裏退位,以給“奧斯曼復仇”為由,要他懲辦殺害奧斯曼的兇手及幕後支持者,阿裏表示拒絶。從此先後爆發了3次內戰。656年10月,祖拜爾、泰勒哈聯合穆罕默德遺孀阿伊莎在巴士拉附近舉兵發動了反對阿裏的駱駝戰役,被阿裏擊敗。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拒不承認阿裏的哈裏發地位,於657年起兵反抗,雙方發生了隋芬之戰。阿裏在軍事上占優勢的情況下,接受穆阿維葉以《古蘭經》裁决的停戰和談建議,招致政治上失利,阿裏陣營中分裂出哈瓦利吉派。660年哈瓦利吉派舉兵反對阿裏同穆阿維葉議和,發生了納赫拉萬之戰。穆阿維葉乘此機會出兵占領了埃及和希賈茲,阿裏的力量遭到很大削弱。661年1月24日,阿裏在去庫法清真寺禮拜的途中,被哈瓦利吉派的阿卜杜·拉赫曼·本·穆勒傑姆殺害,葬於庫法附近的納賈夫。阿裏的被害標志着伊斯蘭教四大哈裏發時期的結束,導致什葉派的形成。後什葉派尊奉阿裏為第一代伊瑪目。其陵墓被稱為“聖墓”,其信徒經常拜謁。11世紀,什葉派的學者阿裏·本·侯賽因·謝裏夫·穆爾塔達將阿裏生前的言論、書札、禱辭及其有關資料整理匯編成書,命名《辭章之道》(Nahj al-Balaghah),被奉為聖訓經之一。 (楊剋禮)
美國男子拳擊運動員 U.S. Men's Boxers
  (Ali,Muhammad 1942~ ):美國男子拳擊運動員。原名卡修斯·馬塞勒斯·剋萊。12歲開始練拳擊。1959、1960年兩次獲金手套大賽冠軍。1960年在第十七屆奧運會上獲輕量級金牌。此後加入職業選手行列。1964年,22歲的阿裏擊敗了當時拳力最重的拳王利斯頓,奪得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1965年,阿裏再戰利斯頓,他衹用了1分42秒就將利斯頓擊倒獲勝。這一次衛冕成功轟動了世界拳壇。1965年1967年因拒絶應徵入伍,被判處5年徒刑。後雖經保釋,但仍被吊銷拳擊執照直至1970年。1974年再獲世界冠軍。1978年第三次獲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不久宣佈退役。1980年重返拳壇。阿裏拳法多變,步伐靈活,出拳快速有力,體力充沛,動作協調。在阿裏的職業拳擊生涯中,共進行60場比賽,56場。其中37場將對手擊倒在地,輸的4場中有3場是以點數少而負於對方。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阿裏被選為點亮開幕式火炬的運動員。他將他的餘生貢獻給了全人類,1998年,他獲得聯合國和平信使奬。
  1942年1月17號,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一代拳王卡休斯·剋萊,也就是後來的穆罕默德·阿裏就出生在這裏。和當時美國其他各州的情況一樣,種族隔離也是肯塔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這裏是供有色人種居民吃飯的地方,而他們是不允許進入專為白人開設的餐館的。儘管很多人為此遊行抗議,但這實際上,還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了。
  阿裏和他的弟弟魯道夫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而阿裏從小就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一切。對此,他的母親一直記憶猶新。阿裏的母親奧德薩·剋萊說:“他曾經是個快樂的小男孩,總是跑來跑去地幹着什麽,很愉快。他一直喜歡、也一直要和別人打鬥。他開始參加拳擊運動的時候總是對我說,早晚他會把奧林匹剋運動會的金牌拿回來,他做到了。還有一次,是他在四歲的時候,他曾經對我說,總有一天,他要成為世界冠軍,是的,他也做到了。”
  從12歲開始,阿裏就在當地的一傢健身房練習拳擊。阿裏的啓蒙教練喬·馬丁說:“就在下面的這棟樓上的體育館裏,每年這個地區的黑市商人都要在那聚一次,展示他們的服裝和各式各樣的商品,當然還有一些氣球、糖果之類小孩子們喜歡的東西。那年他12歲,騎着一輛自行車來的,但他買氣球或糖果什麽的時候,有人偷了他的自行車。他的心情很不好,說是要找警察,有人告訴他下面就有警察,他就直奔下樓去了。他說他原來不知道體育館在這兒,看一下纔行,還說要是找到偷自行車的人,就要拿鞭子抽他。我對他說‘你不如先學會打拳’,他說‘我願意學’,我說‘你可以從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晚上開始’。第二天天一黑他就來了,他很少不來,每次我到的時候他就已經來了,我走了以後他還在這兒練。”
  1960年初,剛滿18歲的阿裏開始參加業餘拳擊比賽。已經接受過六年訓練的阿裏剛一出道就讓人們眼前一亮。阿裏的啓蒙教練說:“我還記得他做過一些可笑的事情,那是一次他和芝加哥的重量級拳擊冠軍帶金拳套的拳擊手比賽。我們到了那兒,因為他是第一次出臺,要稱重量。那人是冠軍,先稱然後是他。他站在秤臺上轉嚮我問道:‘馬丁先生今天晚上你急着到哪兒去嗎?’我不明白他是什麽意思,我說:‘沒有啊!還沒有定,為什麽?’他說:‘我想要是你急着去哪兒,我就在第一個回合把這傢夥打倒,你就可以早些走了。’”
  果然,在比賽中,對方根本就不是阿裏的對手。穿深色短褲的就是阿裏。在第一回合即將結束時,阿裏連續用重拳將對手擊倒,提前結束了比賽,也實現了他在賽前嚮教練誇下的海口。
  憑藉優異的表現,18歲的阿裏成為美國代表隊的成員,出徵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在81公斤級的比賽中,阿裏三戰全勝,順利進入决賽。他的對手波蘭人皮埃茨剋斯基,是三屆歐洲冠軍,和1956年奧運會的銅牌得主。
  他在場上的精湛技藝令人嘆服,有人形容他的出拳,像蜜蜂刺人一樣的犀利,而他腳下的步法,又像飛舞的蝴蝶一樣輕盈、靈活。此外,年輕的阿裏不僅在場上表現突出,在生活中他也非常活躍。在奧運村裏,他嚮每個人問好,還和大傢開各種玩笑,成了那裏知名度最高的運動員。
  三個回合下來,阿裏以點數的優勢戰勝對手,獲得了自己唯一的一枚奧運會金牌。而他獨創的步法,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蝴蝶步。
  回國後的阿裏,從機場開始,就感受到了人們的熱情。一時之間,他也成了美國人追捧的對象。眼前的榮譽,讓阿裏誤以為,他已經用勝利改變了人們對有色人種的偏見,但依然殘酷的現實,打碎了他的夢想。阿裏的弟弟魯道夫·阿裏說:“1960年穆罕默德·阿裏從奧林匹剋運動會回來,他在羅馬贏得了奧林匹剋金牌。在他回國的那些日子,還沒有施行取消種族隔離政策。他把金牌挂在脖子上到鬧市區的一傢飯店吃飯,但是沒有人給他服務。他說:‘我是冠軍!我是金牌得主!’得到的回答是:‘我們纔不管你是誰呢!’”
  憤怒的阿裏將自己的金牌扔進了大海,他說,我再也不願意為這樣的國傢效力了。
  1960年10月29號,對阿裏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這一天,他參加了自己的第一場職業比賽,並獲得了勝利。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阿裏幾乎取得了全勝,其中有七次,是直接將對手擊倒在地而取勝的。
  通過一場一場的勝利,到了1964年,22歲的阿裏,終於贏得了與索尼·利斯頓爭奪重量級拳王稱號的機會。而這也將是他參加的第一場拳王爭霸賽。
  1964年2月25號,阿裏在邁阿密輕取利斯頓,成為新一代拳王,從此,職業拳擊進入了阿裏時代。
  說起職業拳擊,有一個場景您一定不會陌生,那就是選手們在賽場內外的唇槍舌劍。一方面,他們希望藉此給對手造成心理壓力,另外,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對外進行宣傳,也算是一種自我炒作的方式。但有一點您大概不知道,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拳王阿裏
  相對來講,當年的職業拳擊運動員都比較樸實,很少直接對外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與外界溝通最常用的渠道就是自己的經紀人。但阿裏卻不是這樣。年輕時的阿裏不僅拳頭硬,腳步快,而且伶牙俐齒,說起話來咄咄逼人,常常令他的對手,甚至采訪他的記者很難招架。
  1964年2月25號,美國佛羅裏達州的邁阿密。22歲的卡休斯·剋萊,也就是穆罕默德·阿裏在第七回合,戰勝了索尼·利斯頓,成了新的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但在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了這位自信得近乎狂妄的年輕人。
  在賽後新聞發佈會上,阿裏說:“誰最棒?(你下一個和誰打)誰最棒?你看他們都不說吧!不公道,哪兒都沒有公道!沒有公道!他們不給我公道!(你和誰打 你和誰打)(告訴他們你和誰打)我都告訴你們了,誰最棒?我再給你們一次機會,誰最棒?”
  2月26號,也就是剋萊成為新拳王的第二天,他嚮全世界宣佈,他已經皈依伊斯蘭教,並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穆罕默德·阿裏
  1964年5月,阿裏第一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在那裏,他受到了各國政府元首級別的接待,也感受到了當地人民超乎尋常的熱情。
  從非洲返回芝加哥後,阿裏與大他一歲的黑人女孩桑吉·羅伊相識。1964年8月14號,兩人舉行了婚禮。
  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記者問:“那麽你是不是認為在你取得了這個(拳王)稱號之後,你的個性改變了呢?”
  阿裏回答:“是啊,我有點放鬆了,或者說變得穩定了。你們能看到我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妻子,我不再像我過去那樣說話了,她不喜歡我說得太多。她告訴我要安靜,行動能說明一切。她說我不用再說什麽了,她自己也不喜歡說話,她衹喜歡聽。”
  桑吉·羅伊是阿裏的第一任妻子,她說:“我遇見阿裏好像是在一個星期三,還是那一天的下午,然後我就再沒有離開過他。他在我走進他傢的門後五分鐘,就要求我嫁給他。我沒有想過這個,我說‘好吧!’”
  5月25號,阿裏再次迎戰索尼·利斯頓,不過這一次,狀態正佳的阿裏沒有浪費時間,他僅用了一個回合,就將對手擊倒在地,首次衛冕成功。儘管取得了勝利,但場內的觀衆卻對阿裏發出了噓聲。在當時的美國,黑人作為少數民族,受到當局的歧視,而穆斯林黑人則成了弱勢中的弱勢,因此,從阿裏改名字的那天開始,他就成了當時美國主流社會的叛徒。
  阿裏接下來的對手是帕特森,他是當時唯一一位曾經兩次作為挑戰者,登上拳王寶座的拳手。
  在賽前電視采訪時,阿裏說:“我喜歡給我的對手起外號。你知道兔子是一種連自己的影子都非常害怕的動物,一旦被逼到角落,就僵住了、動彈不瞭瞭,所以我就叫帕特森“兔子”,因為他就有兔子的這種特性。”
  前重量級拳王弗洛伊德·帕特森說:“我衹想和他打,不是為了錢,就是想奪回冠軍,讓它屬於全美國,而不僅僅屬於穆斯林黑人。”
  根據當時的規則,每一場職業拳擊比賽15個回合,在頂住了阿裏前11回合的猛烈進攻後,帕特森在第12回合由於體力不支,失去了還手能力。裁判終止了比賽,阿裏再次蟬聯拳王的稱號。但全場的觀衆,幾乎都不站在阿裏這邊。
  就在實現了三連冠的阿裏傲視職業拳壇的同時,他的家庭出現了問題。由於感情不和,阿裏與羅伊在1966年1月10號離婚,結束了這場不到一年半的婚姻。
  60年代中期,越南戰爭爆發。隨着戰事的不斷升級,阿裏也面臨着服兵役的問題。而他在媒體上公開發表的反戰宣言,則震驚了全美國。2001年好萊塢出品的電影《拳王阿裏》忠實地再現了這一幕。
  阿裏說:“我絶不會跑到萬裏之外去謀殺那裏的窮人,如果我要死,我就死在這裏,咱們來拼個你死我活!如果我要死的話,你們纔是我的敵人,與中國人、越南人、日本人無關。我想要自由,你們不給;我想要公正,你們不給;我想要平等,你們也不給。你們卻讓我去別處替你們作戰!在美國你們都沒有站出來保護我的權益和信仰,你們在自己的國傢都做不到這些!”
  1966年2月,伊利諾伊州運動員委員會召開記者會,要求阿裏對自己地反戰言行公開道歉。
  此後,美國很多州都吊銷了阿裏的拳擊執照,於是,他連續參加了多場在美
  國國境外進行的拳王衛冕戰。在那裏,阿裏再次成了英雄。
  1966年5月21號,英國倫敦。阿裏在第六回合擊敗挑戰者庫珀。
  5月29號,加拿大多倫多。阿裏點數戰勝施瓦羅。
  8月6號,英國倫敦。阿裏第三回合擊倒布萊恩。
  9月10號,德國法蘭剋福。阿裏第12回合擊倒米爾登博格。
  11月14號,回到美國德剋薩斯州德休斯頓,阿裏第三回合擊敗挑戰者威廉姆斯,第7次成功衛冕。
  1967年1月17號,依然受到徵兵問題睏擾的阿裏,度過了自己的25歲生日。
  十幾天後,他將迎戰另一位挑戰者特萊爾。但在賽前的一次電視直播記者會上,阿裏的名字再次成了人們關註的焦點。
  阿裏:“你為什麽不叫我的名字,夥計?”
  記者:“那麽你叫什麽呢?幾年前,你告訴過我你叫卡休斯·剋萊。”
  阿裏:“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你我叫卡休斯·剋萊,我叫穆罕默德·阿裏。”
  記者:“你可以在比賽結束之前在全場中央宣佈,如果你現在不這樣的話,
  為了便於廣播,我就稱你為‘他’行嗎?”
  記者:“一周以前,你和特萊爾幾乎動了手,可有不少人說那是為了廣告而搞的噱頭。”
  阿裏:“他們有權這樣認為,因為過去我的確是為了廣告做過不少這類的事情。但是這一次是認真的,我差一點就動手了。”
  記者:“那麽你恨他嗎?”
  阿裏:“不不,我並不恨他!我不恨任何人,但我不喜歡他及他的所作所為,他一直叫我卡休斯·剋萊,儘管他知道我叫穆罕默德·阿裏。”
  比賽中,短褲上有紅色條紋的阿裏始終占有絶對的優勢,但他並沒有急於將對手打倒。他不停地嚮特萊爾大聲吼叫:“說!我叫什麽名字!!我到底叫什麽!!!”
  經過15個回合的較量,阿裏最終以點數取勝,第八次衛冕成功。
  1967年3月22號,美國紐約。阿裏在第七回合擊倒了挑戰者弗雷,再次蟬聯拳王稱號。但時隔不久,被阿裏連奪九次的拳王桂冠被強製收回,原因是美國地方法院,以拒絶服兵役的罪名,吊銷了阿裏在全美各州的拳擊執照,並沒收了他的護照,阿裏還將面臨5年監禁的處罰。從此以後,拳王阿裏賦閑在傢。
  在強大的壓力面前,阿裏並沒有屈服。他經常出現在各種集會,甚至電視節目當中,進行反戰宣傳。同時,他也沒有放棄訓練,終於,阿裏在1970年重出江湖,續寫了拳王的神話。
  1967年8月17號,25歲的阿裏與他的第二任妻子,17歲的比琳達結婚。
  一年後,阿裏的大女兒瑪麗亞姆出生了。這使得賦閑在傢的阿裏,享受了一段難得的天倫之樂。
  阿裏在傢逗孩子,說:“這個家庭衹不過多了一張大嘴,沒有別的,衹不過多了一張大嘴。把奶瓶給我!”
  六十年代末,美國國內的反戰呼聲越來越高,而作為反戰人士的代表,阿裏也獲得了更多的支持。1970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恢復阿裏的拳手資格,這位經過兩年多修整的前拳王,終於重出江湖了。
  但由於兩年多沒有參加正式比賽,加上年齡和體重的增長,復出後的阿裏表現得並不盡如人意,被人津津樂道得蝴蝶步法,也很難在比賽中施展了。
  1971年5月8號,阿裏作為挑戰者,在比賽中兩次被當時的拳王弗雷澤擊倒,挑戰宣告失敗。
  1973年5月31號,他以點數輸給了肯·諾頓,經歷了復出後的第二場失利。這使得人們開始懷疑,阿裏的時代真的一去不返了嗎?
  與阿裏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年輕的喬治·福爾曼開始嶄露頭角。在同樣與這兩位拳手的交鋒當中,福爾曼取得了全勝。1973年1月22號,身穿紅色短褲的福爾曼六次將弗雷澤擊倒,僅用了兩個回合,就奪下了拳王金腰帶。
  1974年3月,他再次以絶對的優勢戰勝諾頓,衛冕成功。在取得了四十場連勝之後,福爾曼的下一個對手,就將是穆罕默德·阿裏
  這場比賽的組織者,就是當年初出茅廬,但現在已經在職業拳擊界呼風喚雨的經紀人唐·金。他把比賽安排在了非洲國傢,原紮伊爾的首都金沙薩。而人們也將這場比賽稱為叢林大戰。
  儘管阿裏當時並不是拳王,與福爾曼的實力對比也處在下風,但當地人將他敬若神明。阿裏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人的想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福爾曼即將面對的對手,將是阿裏和整個金沙薩。
  職業拳擊經紀人亨利·施瓦茨說:“當福爾曼到達紮伊爾,有人為他翻譯那裏牌子上的話,意思是:阿裏,殺了他!喬治變得比以前更愁眉不展了,並且也從那時起,喬治就想離開紮伊爾了。咱們換一個地方比賽,要麽幹脆索性就不比賽了,這是喬治當時的感覺這種感覺與日俱增。”
  1974年10月30號,金沙薩,阿裏挑戰拳王福爾曼。專門為這場比賽修建的體育場內座無虛席,而挑戰者阿裏也在拳臺上,指揮所有的觀衆有節奏地高喊:“阿裏,殺了他!”
  身穿白色短褲地就是阿裏。比賽開始後,福爾曼很快就將阿裏逼到了拳臺的角落,展開猛攻。而阿裏則完全放棄了移動,衹是被動地靠在欄繩上招架,伺機進行還擊。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七個回合。正當人們以為阿裏已經大勢已去的時候,轉機在第八回合出現了。以逸待勞的阿裏用組合拳,將體力下降的福爾曼擊倒在地,幹淨利落地贏得了這場叢林大戰地勝利,也奪回了闊別7年時間的拳王金腰帶。
  此後,阿裏又連續十次蟬聯拳王稱號,其中就包括1975年10月,在菲律賓馬尼拉戰勝弗雷澤的世紀之戰。
  1978年9月,阿裏點數戰勝斯平剋斯,最後一次獲得拳王金腰帶。此後不久,36歲的阿裏宣佈退出拳壇,這樣,他就以在20年中22次獲得重量級拳王稱號的驕人戰績,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此期間,阿裏與他的第二任妻子比琳達離婚。1977年6月,他第三次結婚,這一次的新娘是貝羅尼卡·波石。此後,阿裏被診斷患有帕金森綜合癥。儘管如此,他依然作為文化和體育的使者,穿梭於世界各國。值得一提的是,阿裏與夫人波石在1985年訪問了中國,受到我國人民的熱烈歡迎。而阿裏對中國也並不陌生,早在1979年,他就曾訪問北京,還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
  此後不久,阿裏結束了他的第三段婚姻,1986年11月19號,阿裏與他現在的太太朗尼結婚了。阿裏的妻子朗尼·阿裏 說:“穆罕默德·阿裏和我是好朋友,是丈夫和妻子,他還像是我的兄弟,所以這是個不同尋常的組合。”
  1996年8月2號,亞特蘭大奧運會男子籃球决賽中場休息。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將一枚特製的羅馬奧運會金牌挂在了阿裏的胸前。儘管當時的賽場內,雲集了衆多夢三隊的籃球明星,但人們依然把最為熱烈的掌聲,獻給了他們心中的英雄——穆罕默德·阿裏
  作為前奧運會的拳擊冠軍,阿裏因為反對以前美國政府施行的種族歧視政策,將自己的金牌扔進了大海。而這枚失而復得的金牌,不僅圓了阿裏的一個心願,更說明了人們對這位拳王不畏強權、扶危濟睏的贊賞與肯定。
  1999年9月,阿裏與他第三任妻子的女兒萊拉,進入女子職業拳壇,並很快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阿裏的女兒萊拉·阿裏說:“ 我不想拿自己和父親作比較,我們是完全不同的。但有一點,作為他的女兒,我自然會有一些獨特的拳擊技術,這是別人不可能具備的。在現階段,我認為自己棒極了!”
  一些商傢看中了這對拳壇父女的商業價值,最近,一傢運動品牌就利用電腦技術,讓阿裏父女在拳臺上同場競技。在這樣的比賽中,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勝負,而是一種生命力的延續。
西藏自治區展覽館美術師 Tibet Gallery artists
  (1958.10—)回族,拉薩人。擅長雕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現任西藏自治區展覽館二級美術師。作品《小學生》獲全國少數民族畫優秀奬;《攬月》入選全國體育美展;作品有《康巴女青年》、《敬酒》、《吹號手》、《天下第一道班》、《桑布紮》、《達娃央宗》、《白求恩》等。
散打運動員 Sanda athletes
  原名曹振 綽號 莊裏拽少
  級別 75公斤級 代表隊 陝西體院
  民族 漢族 出生年月 1980-10-24
  籍貫 身高 178CM
  臂展 180CM 臥推 110公斤
  深蹲 135公斤 48場
  負 6場 KO對手 5場
  愛好 看電視 教練 王保安
  座右銘:辛勤的汗水纔會澆灌出勝利的果實
  散打王戰績
  散打王戰績: 2000年5月27日第10周比賽中戰勝育英體校王新豐;進入八強後8月19日第22周比賽中負於北體苑玉寶,9月9日第25周中負於浙江鄭裕蒿。11月4日第33周比賽中戰勝武漢體院李明,但因積分少於同祖選手未能晉級四強。 2001年10月23日第31周比賽中戰勝廣西散打隊李成剛晉級八強;11月16日第33周比賽中負於解放軍堅美鋁材代表隊潘賢華。 2002年4月16日第4周比賽中負於佛山季華鋁業王濤,列75公斤級第5名。 2002年11月26日戰勝鄭玉蒿進入决賽。
  2002年12月31日獲得第三屆 “散打王”
  2003年10月3日分別擊敗潘賢華、郭允超獲得75擂主挑戰資格。
  2003年12月7日獲得世界自由搏擊IKF金腰帶
  其他戰績
  99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團體第5名,2000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個人第3名,2001年九運會暨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預賽第2名,决賽第4名
  2003年7月第四屆中美爭霸賽75公斤金腰帶。
行政區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 管轄7個縣)普蘭縣、札達縣、噶爾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
  阿裏地區位於西藏的西部,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高原形態最完整的地理單元。大部分地區海拔4600~51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之屋脊”。這裏土地遼闊,人口稀少,邊境綫長達1116公裏。
  藏西是古象文化的發祥地。象雄歷史悠久,早於雅隆部落崛起於青藏高原,以狩獵和遊牧為主,並兼營農業。象雄地處中亞和歐洲的第二條古絲綢之路邊沿,有人稱此路“麋香之路”。藏西旅遊資源獨具特色; 阿裏普蘭境內“神山聖湖”、神秘的古格王朝遺址、狀若叢林的紮達土林地貌、著名的鳥島班公湖及衆多的古代岩畫等。
  阿裏交通:從拉薩到阿裏有兩條道,北道1760公裏,南道1190公裏。北道車更多點,南道幾乎衹有旅行團纔走。都要先從拉薩經過拉孜到達桑桑後的22道班,分岔點就在過了桑桑後的22道班。一般北道車多點,南道通常是旅行團纔走,但是拉薩到阿裏,北道更遠更難走。藏羚羊班車“北綫”經省道運營,全年通車;每隔2~3天定點發出班車;“南綫”經國道219綫,為季節性通車,班次不定。從阿裏獅泉河出發到主要旅遊景區程數:獅泉河—古格遺址273公裏,老路;獅泉河—普蘭398公裏,主道;獅泉河—紮達255公裏,老路;獅泉河—日土120公裏,主道;獅泉河—神山294公裏,主道;獅泉河—聖湖324公裏,主道;獅泉河—班公湖136公裏,主道。
熱帶魚 Tropical fish
  中 文 名 阿裏
  地理分佈 原産地為非洲東部的馬拉威湖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熱帶
  習 性 喜好弱鹼性的硬水,對水中的亞硝酸非常敏感,所以需常常換水,以保持水質的清淨。
  體形特徵 體長13 - 15公分的中型魚,體型纖細狹長,魚身長到10公分左右,雄魚全身就泛起淡淡的金屬藍,閃閃生輝,非常美麗,深深地吸引魚迷,是目前極受歡迎的魚種之一。
  食 性 喂食以動物性餌為主
  飼養難度 較睏難
  水 溫 22 - 28℃
  硬 度 5-10dGH
  Ph 值 7.5-8.0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Ali
  阿裏
    伊斯蘭教史上的第四任哈裏發。出身於麥加古來什部落的哈申傢族,穆罕默德的堂弟。與艾卜·伯剋爾和栽德等人同時信奉伊斯蘭教。娶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為妻。自始至終參加穆罕默德的傳教活動。他很熟悉《古蘭經》的內容及降示背景,特別長於解釋《古蘭經》隱晦的經文。當穆罕默德被多神教徒攻擊時,他不顧個人安危,保護穆罕默德的生命安全;並參加穆罕默德領導的歷次武裝戰鬥。
    阿裏是在第三任哈裏發奧斯曼被殺後繼任哈裏發的。在他任職期間(656~661)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對外擴張戰爭。他把首都從麥地那遷到了經濟、文化、商業較為發達的庫法。並任命了一批地方總督,撤換了奧斯曼任命的大部分總督。在他執政期間爆發了駱駝之戰、隋芬之戰和討伐哈瓦利吉派的拿赫魯宛之戰;並開始出現教派之爭。他驍勇善戰,在穆斯林中有“安拉的雄獅”之稱;被認為是“高貴和豪俠的典型”。什葉派尊奉阿裏為該派第一代伊瑪目。661年1月24日,阿裏在去庫法清真寺禮拜的途中,被哈瓦利吉派的伊本·穆勒傑姆殺害,葬於庫法附近的納賈夫。
     (張廣麟)
    
英文解釋
  1. n.:  Ali (proper name)
近義詞
阿裏地區, 阿裏·本·阿比·塔利卜
相關詞
山東西藏人物共産黨員文化旅遊奇觀地理
高原行政土林地質自然土林地貌簡歷領導
班公湖交通旅行探險百科大全更多結果...
包含詞
阿裏瑪阿裏卡尼阿裏南阿裏北阿裏
分類詳情
張開措勤縣張開改則縣張開普蘭縣張開革吉縣張開日土縣張開札達縣
張開聖湖張開噶爾縣
獅泉河雅魯藏布大峽𠔌神山岡仁波齊班公湖鳥島
古格王國東嘎皮央馬卡魯峰章子峰
納木那尼峰普蘭“國際市場”科加寺溫泉湖溫泉
普蘭古格王國遺址聖湖瑪旁雍錯門土煤礦
雅魯藏布江源頭麥竜溝遺址東噶皮央石窟塔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