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百科書名 : 文學寫作 > 說文解字
目錄
說文解字 Shuo Wen Jie Zi
作者: 許慎 Xu Shen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中國第一部係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許慎著,成於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原書十四篇,敘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異體同文1163字,解釋十三萬餘字。此書在流傳中疊經竄亂,今本與原書頗有出入。本書首創部首編排法,為後世字書所沿用。本書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貢獻極大。在清代研究《說文》成為專門學問,給它作註的就有數十傢 。
  
  《說文解字》 - 基本資料
  
  書名:《說文解字》(簡稱《說文》)
  
  作者:(漢)許慎 撰,(宋)徐鉉 校定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4-2-1
  
  頁數:390頁
  
  《說文解字》 - 作者簡介
  
  許慎許慎(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現河南郾城縣)人,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贊賞。他是漢代有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於公元100年(東漢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說文解字》,是中國首部字典。
  
  許慎曾擔任太尉府祭酒,師從經學大師賈逵。他歷經21年著成的《說文解字》,歸納出了漢字540個部首。許慎另著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已失傳。許錦晶曰: 叔重者,名慎,汝南召陵人也。性純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 《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攻曺,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傢。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議》。永元十有二年(100),始作《說文解字》,序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為萌生。黃帝之使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公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夫”,“夫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朙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天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諸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卋,改易諸體。封於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建光元年(121),書成。收單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於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時,遣子衝獻書於帝。卒,葬郾城縣姬石鄉許莊村東。墓髙十有五尺,徑四十有八尺。鄉人曰:“日動一釐,夜長三尺。”謬也,豈有自拔之塚。《後漢書》贊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塗分流別,專門並興。精疏殊會,通閡相徵。千載不作,淵源誰澄。”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縣令、學官到許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禮。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郾城縣知縣溫德裕立“孝廉許公之墓”碑。光緒年間(1875-1908),郾城知縣王風森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新中國成立後三十七年(1985年),許慎研究會第一次會議時,立“重修許慎墓碑記”。植柏百八十有二株,今存百五十有三株,三九之數也。目前,許慎祠堂位於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許慎路,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旁。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歷史最長的象形文字。今天,人們發現,漢字輸入計算機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種文字所無法比擬的,當人們開始熱衷於研究漢字時,首先會想到許慎。
  
  許慎是東漢時期的經學家、文學學家,他編撰的《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以六書理論係統分析字形,解釋字義的寬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體以及漢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訓詁,反映了上古漢語詞彙的面貌,比較係統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論,是中國語文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辯識聲讀的字典,也是1800年來唯一研究漢字的經典著作,是中國人民今天研究古文學和古漢語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沒有這部書的流傳,中國人民將不能認識秦、漢以來的篆書,更不要說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時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過去對漢字研究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對現在和將來的漢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義。
  
  《說文解字》 - 圖書介紹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中國第一部係統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本書所收文字包括篆文(即小篆)、(古文壁中書)、籀文(大篆)、或體、俗體。“文”指的是整體象形表意字,“字”指的是結體有表形表聲的合體字,所以許慎以“說文解字”為書名,後代常常簡稱為《說文》。東漢許慎於安帝建光元年(121)寫成。它奠定了中國古代字書的基礎。
  
  原書十四篇﹐敘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又古文﹑籀文等異體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說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該書在流傳中﹐屢經竄亂﹐今本為宋徐鉉所校定﹐與原書頗多出入﹐徐氏以篇帙繁重﹐將每篇分為上下二捲﹐共三十捲﹐收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說十二萬二千六百九十九字。該書改變了周﹑秦至漢的字書的編纂方法﹐即將所收字編為四言﹑七言韻語的形式﹐首創了部首編排法﹐分為五百四十部。許氏又總結了以前的“六書”理論﹐開創了有係統地解釋文字的方法﹐先解釋字義﹐次剖析形體構造﹐再說明讀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書所未有的。該書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貢獻。但說解中也雜有主觀臆斷和迷信成份﹐需要參照甲骨﹑金石﹑竹木簡的文字研討審定。《說文》這樣一部巨著,是在經學鬥爭中産生的。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是漢代學術思想領域中最重要的一場論爭。秦以前的典籍都是用六國時文字寫的,漢代稱六國 文字為“古文”,用古文書寫的經書稱為古文經。秦始皇出於愚民政策的需要,把這些用古文字寫成的《詩》 、《書》等典籍付之一炬。西漢初年,一些老年儒生憑記憶把五經口授給弟子,弟子用隸書記下來。隸書是漢代通行的文字,稱“今文”,用今文書寫的經書,稱今文經。後來陸續發現用古文字寫的經書。 這樣在漢代經學家中就分成了今文經學家和古文經學家。兩派的區別不衹是表現為所依據的經學版本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現為怎樣使經學為封建統治服務上。今文經學家喜歡對經書作牽強附會的解釋和宣揚迷信的讖緯之學;古文經學家則強調讀懂經典,真正理解儒學精髓,為此側重名物訓詁,重視語言事實,比較簡明質樸。許慎屬於古文經學派,他編著《說文》是要以語言文字為武器,擴大古文經學在政治上和學術上的影響。
  
  《說文》早期傳本不得而知,有記載最早刊刻者是唐代李陽冰,他在代宗大歷年間 刊定《說文》,但其中摻雜李氏臆說頗多。該書現存的版本以徐鉉校定的宋刊本為最早﹐ 《四部叢刊》初編及《續古逸叢刊》有影印本。其次是徐鍇的《說文解字係傳》 ﹐有宋刊殘本及影宋鈔本﹐《四部叢刊》初編二次印本中有影印本。 南唐徐鉉、徐鍇兄弟二人精研《說文》,徐鍇的《說文解字係傳》是第一種《說文》註本,成書於南唐末年,世稱小徐本,徐鍇對 李陽冰謬說多有匡正。徐鉉於宋太宗雍熙年間奉旨校定《說文》,世稱大徐本。另外, 今尚存有唐寫本《說文》木部殘捲一捲,僅188字。清人研治《說文》,多以大徐本為基礎,同時參校小徐本。大小徐本今天均有中華書局影印本。
  
  《說文解字》 - 概念發展
  
  從歷史上看
  
  1,文字起源很早。儘管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像很早的文字的東西 ,但它究竟屬於什麽時代 ,怎麽去認識 ,還有待深入研究。因此 ,今日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有係統的記錄漢語的文字是甲骨文。從甲骨文發展到銅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有所謂六國古文 :秦早期的籀文、貨幣上的文字、陶器上的文字等等。到了秦始皇時代 ,簡易了秦的籀文 ,成為小篆。再發展成隸書、草書、行書、真書 (即楷書、正書 )。
  
  從書寫方式上看
  
  許慎紀念碑漢字的發展有形變和勢變。形變即字形有了改變 ;勢變即書寫的筆畫有了變化。形變如金文跟六國古文相差很遠
  
  ,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變化。篆書是圓筆居多 ,小篆已有點變化 ,隸書變化很大 ,把圓筆改成方筆。“大”、“日” ,字形由圓的變成方塊。這種發展一方面由繁復趨於約易 ,簡單化 ,如由大篆、籀文到小篆 ;另一方面又可看到由單體變為合體 ,加上不同偏旁則成為形聲字。書寫上由繁復趨於約易 ,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義嚮表音方向發展。最早先有圖畫代表形象 ,作為文字把圖畫簡化而成為象形字。還有指事 ,《說文》舉“上”、“下”為例 ,因為無物可象 ,所以有指事。又有會意 ,會意一般是合體的 ,如“相” ,是由兩個獨體合成的會意。此法還是有時而窮的 ,遂嚮表音方向發展 因此有了形聲。又有轉註、假藉 ,合前幾種為六書。轉註 ,《說文·敘》講“建類一首 ,..考老是也”。前人有各種不同的理解。比較準確的是劉臺拱的講法 :“從一義生數字謂之轉註 ,以一字攝數義謂之假藉 ;隨音立字 ,謂之轉註 ,依音記字謂之假藉。 ”戴震、段玉裁講轉註是互訓
  
  ,非也 ,互訓不是文字孳乳的方法。假藉以不造字立字 ,同音假藉 ,拿一個字代表兩個不同的語詞。轉註是表音的
  
  ,假藉更是表音的 ,因此說是形以表義嚮表音方向發展。文字使用上 ,一字多形
  
  (或體 ,一個字的不同寫法 )慢慢趨嚮固定。從歷史上看 ,有古字今字之別。
  
  聲韻的演變。首先應理解聲、韻是一個係統 (system ) ,不是雜亂無章的。一種語言裏聲母、韻母各分多少類是有數的 ;聲韻的結合是有規律的 ,是係統的。比如 :現代漢語普‘..一定跟 iy (或有 iy介音的韻 )相拼 ,不跟 AO相拼。聲韻的演變就是在這一係統內部有些發展改變。演變或者由簡而繁 ,比如古代的“端透定”在一定條件下發展為“知徹澄”和“照穿床”。或者由繁而簡 比如“藍”是來母 而“監”是見母 ,古代有復輔音聲母 通話語音
  
  kl2。為什麽說古代有復輔音 ?這樣的事例不是個別的。比如 :“恕”從如聲。一個字也可以有兩個讀音 ,比如“率” shuài、lǜ,最早為兩個輔音 ,在一定條件下 ,發展為有的保留了前面的輔音 (如“監” ),有的保留了後輔音 (如“藍” )。除諧聲外 ,從漢藏語同源詞比較也可看出古有復輔音。人們不同意這種說法。閩、方音有不同。因政治、經濟、時代有不同。
  
  從漢語語音的聲韻係統發展來看
  
  可以分成幾個階段 (p eriod):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現代。上古又可以分成前期 (proto-Chinese)、後期 (archaic Chinese)。時
  
  代前後亦有伸縮 ,這是一個發展趨勢。,商代為上古前期 明、文化各方面交錯的關係,方音由分歧而逐漸融合,趨於一不要籠統。,都應在歷史上劃分不同的階段元、清是近代方音自古有之,而漢語是有一個最早的母語的,方言不過是其不同,周秦即為上古後期 ;若周秦以上為上古 ,現在為現代。研究任,則漢代也可說是上古的後期。魏晉南北朝為中古 ,唐、宋為近古分支而已。有些美國學者認為閩語跟早期漢語不是一回事
  
  ,有自己的原始閩語的母語。粵、吳、北方話都是由一種早期漢語演變來的。因為一種語言不能
  
  單從語音來比較 ,還要看它的語法、詞彙。閩語也是音節語言 ,沒有很多的形態 (p hono log2
  
  ical)變化 ,語法結構跟其他漢語方言基本一致 ,聲調也可以對應。詞彙上的證據就更多了 ,不過有些詞彙北方話沒有。這裏面有不同民族往來時互相影響的問題 ,吸收一些別的民族語言的詞彙。語言發展也是不平衡的 ,有的快一些 ,有的慢一些。方言的發展是交錯的 ,有的趨於一致。一致也是相對的 ,不是絶對的。北方話一般無入聲 ,但山西話還有入聲 ,聲調也不同 ,有的有五個、六個聲調。
  
  總之 ,關於聲韻演變要建立兩個觀念 :一個是古今時代的不同 ,一個是方音的不同。
  
  語義的發展
  
  文字的意義有本義 ,有變義。本義指從早期文字形體上所反映出來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詞義。變義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發展變化。變化又是多方面的,轉義、比喻義、藉義都是對本義而言的變義。研究語義 ,不能孤立地看。第一 ,要看這個詞在最早的文獻裏是怎麽講的 (the first appearance),有的不能單從字形來看。第二 ,要根
  
  據這個字 (詞)處於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來定 ,不是僅僅單憑古老的字書 (訓詁書 )來看的 ,訓詁書講的不一定是這個字的全面的意思 ,或是在某個句子中的意思。例如《爾雅·釋詁》第一條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亻叔、落、權、輿 ,始也。 ”這些字是不是都當開始講?其實開始衹是核心 (kernel)的意思 ,事實上用處不一樣 ,所指的方面也不一樣 ,要把語詞放到具體的句子中來看它是什麽意思纔行。就語言的總體來說 ,形音義三者是聯繫在一起的 ,要研究語言 ,就不能偏於一隅 ,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聯繫起來觀察分析 (古今 ,形音義 ),所謂“觀其會通”、“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就是要聯繫起來觀察分析。同時也要瞭解歷史的發展 ,所謂“探本求源”、“明其原委” 。
  
  《說文解字》 - 主要內容
  
  《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且對後代影響極大的一部字典,也是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中文字典。本書成書於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原作現已失落。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註釋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許慎寫完之後,獻給漢安帝。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說文解字》的書名許慎這樣解釋: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說文解字》書影(平津館叢書本)
  
  《說文解字》共15捲,其中包括序目1捲。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係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說文解字》的體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結實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的。
  
  全書以小篆為主體,分析字形結構,根據不同的偏旁,分立為514部,始於“一”部,終於“亥”部。凡字形偏旁或筆畫接近的字都歸於一部,舉偏旁居一部之首。部與部排列的順序大體以部首的筆畫和形體結構是否相近為準則,筆畫結構相近的就序列在一起。許書514部分為14篇,捲末敘目別為一篇,故為15篇。每部文字的排列主要本着3個原則:
  
  ①文字在應用上的意思屬於好的、善的列在前面屬於貶義的、不好的列在後面;
  
  ②一部之內屬於專名詞的列在前面,屬於普通事物名詞的列在後面;
  
  ③一部之內的字,義類相近的序次在一起,以便尋檢。每一篆文下先言義,後言形體結構,最後或說明讀若某。
  
  小篆之外,如有籀文、古文異體,則列其下,名為“重文”。全書共收篆文9353字,重文1163字。古書中所使用的文字大體具備,其中既有先秦所有的字,也有漢代新産生的字,為後代考查漢字的發展歷史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材料。許慎分析字形,根據相傳的“六書說”。象形、指事由字形以見義。會意、形聲則分別其組合成分。凡言“從某從某”或言“從某某”都是會意字;凡言“從某某聲”的都是形聲字。書中也有會意兼形聲的。也有言“從某某省聲”的。許慎做了這些分析,對國人理解篆書的結構大有幫助,下而考察隸書也可以知道其來竜去脈,不知篆書形體,就難以明其音義。《說文》中的訓釋,或因形以說義,或取書傳中的古訓,燦然具備,雖為字書,實際也是一部極為重要的訓詁書。後代的字書都援引《說文》訓釋,以為典要。
  
  《說文解字》 - 價值貢獻
  
  《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係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學源的字書,也是流傳最廣的中文必藉工具書。
  
  本書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學的成果,給國人保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訪不可缺少的橋梁。特別是《說文》對字義的解釋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詞義更有幫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文人整理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産的重要的階梯。《說文》包括各種含義的字的解釋,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等。如《說文》“車,輿輪之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根據《說文》的說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車”這種交通工具。又如“姓”字從“女”和諸如“薑”、“姬”、“姚”等一係列從“女”旁的姓,可以窺測到古代母係社會的痕跡。由此可見,《說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歷史情況和各種知識,有助於現在的中國人民博古通今。
  
  《說文》一書的突出貢獻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1.建立部首是許慎的重大創造之一。漢字是憑藉形體來表示意義的,因此,對漢 字義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漢字都按所屬義符加以歸類,這是漢字學家的工作,這項工作, 由許慎最先完成了。《說文》一共分540部,除了個別部首還可以合併與調整外,從總 體上說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圖。許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費苦心,把形體相 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這等於把540部又分成若幹大類,這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 義符,更正確地理解字義。 每部所屬的字的排列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依據以類相從的原則。具體說來有三 種情況:其一,詞義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詞義屬於積極的排在前邊,屬於消極的 排在後邊;其三,專有名詞排在前邊,普通名詞排在後邊。 許慎創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個字的排列方法,都是從文字學角度出發的,這 種排列方法更能體現部首與部首、字與字之間的意義聯繫,這與後世從檢字法角度的分 部和按筆畫多少分類迥然不同。
  
  2.訓釋本義。許慎之前的經學家為經典作註,都是隨文而釋,所註釋的字(詞) 義,基本上是這個字在一定語言環境中的具體意義和靈活意義。許慎在《說文》中緊緊 抓住字的本義,並且衹講本義(由於歷史的局限,個別字的本義講得不對),這無疑等 於抓住了詞義的核心問題,因為一切引申義、比喻義等都是以本義為出發點的,掌握了 本義,就能夠以簡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義,解决一係列有關詞義的問題。 此外,許慎在訓釋本義時,常常增加描寫和敘述的語言,使讀者加深對本義的理解, 擴大讀者的知識面,豐富本義的內涵和外延。
  
  3.對漢字形音義三方面分析。許慎在每個字下,首先訓釋詞義,然後對字形構造 進行分析,如果是形聲字,在分析字形時就指示了讀音,如果是非形聲字,則常常用讀 若、讀與某同等方式指示讀音。漢字是屬於表義係統文字,是由最初的圖畫文字演變而 來的,這樣通過字形分析來確定、證實字義完全符合漢民族語言文字的一般規律。而語 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文字不過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許慎深知“音義相依”、“義傅於 音”的原則,所以在《說文》中非常重視音義關係,常常以聲音綫索來說明字義的由來, 這為後世訓詁學者提供了因聲求義的原則。
  
   4.以六書分析漢字。在許慎之前,有倉頡依據六書造字的傳說。現代文字學家認為,六書是對漢字造字規律的總結,而不是漢字産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許慎之前,僅有六書的名稱: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藉,沒有具體闡述,更沒有用來大 量地分析漢字。許慎發展了六書理論,明確地為六書下定義,並把六書用於實踐,逐一 分析《說文》所收錄的9353個漢字,這在漢字發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啓後、繼往開 來的重要意義,從而確立了漢字研究的民族風格、民族特色。
  
  《說文解字》 - 後世影響
  
  兩千年來,《說文解字》是文字學上的首創之書,也是最有權威之書,它的作者許慎的名字與他的傑作成為後人閱讀古籍,探討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橋梁和鑰匙。
  
  “說文”大傢段玉裁 《說文》問世以後,很快就引起當時學者的重視,在註釋經典時常常引證《說文》。 如:鄭玄註三禮,應劭、晉灼註《漢書》,都曾援引《說文》以證字義。《到了南北朝時代,學者們對《說文》已經有了比較完整、係統的認識。唐代科舉考試規定要考《說文》。自唐代以後,一切字書、韻書及註釋書中的字義訓詁都依據《說文》。
  
  《說文》問世以後,研究者蜂起。清代是《說文》研究的高峰時期。清代研究《說文》的學者不下200人,其中稱得上專傢的有數十人之多。清代《說文》之學,可分為四類:其一,是校勘和考證工作,如嚴可均的《說文校議》 、錢坫的《說文解字斠詮》等;其二,對《說文》進行匡正,如孔廣居的《說文疑疑》 、俞樾的《兒笘錄》等;其三,對《說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說文解字註》、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 王筠的《說文句讀》 ;其四,訂補前人或同時代學者關於 《說文》研究的著作,如嚴章福的《說文校議議》、王紹蘭的《說文段註訂補》等。其中第三種最為重要,這四人也並稱“說文四大傢”。近人丁福保持以往各傢研究《說文》的專著和其他論及《說文》的著述以及甲骨文、金文的材料匯集為《說文解字詁林》 ,後又搜集遺逸編為《補遺》,是該書註釋的總匯。
  
  《說文》是中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同時,它創立了漢民族風格的語言學——文獻語言學,《說文》 就是文獻語言學的莫基之作。《說文》 對傳統語言學的形成和發展有巨大影響,後世所說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字,大體不出 《說文》所涉及的範圍,而《說文》本身則形成一個專門學科。《說文》完整而係統地 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國人認識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橋梁;《說文》的訓 解更是國人今天註釋古書、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據。所以《說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學術 價值和應用價值。
shuō wén jiě zì shuō wén jiě zì
说文解字 shuō wén jiě zì
说文解字 shuō wén jiě zì
  中國最早的文字學著作。東漢許慎撰。正文14,另有敘目1捲。收字9353個,又重文(古文、籀文異體字)1163個,解說133441字,首創部首編排法,按漢字形體偏旁結構分為540部。以通行小篆為主體,列古文、籀文等異體字為重文。每字均按“六書”(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藉)分析字形,詮解字義,辯識音調。書中保留大量古文字資料,對研究甲骨、金石等古文字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後代研究《說文解字》的著作很多,以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註》最為精審
概況 Overview
说文解字 概况
说文解字 概况
  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圖為中華書局影印本《說文解字》)
  簡要介紹《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獻給漢安帝)。《說文解字》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許慎根據文字的形體,創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形係聯歸併為14大類。字典正文就按這14大類分為14篇,捲末敘目別為一篇,全書共有15篇。《說文解字》共15捲,其中包括序目1捲。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係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說文解字》的體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解釋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的。
  《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采用這個方式。段玉裁稱這部書“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歷代對於《說文解字》都有許多學者研究,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註》、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傢”。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藉”的謂“六書”學說。並在《說文解字.敘》裏對“六書”做了全面的、權威性的解釋。從此,“六書”成為專門之學。
象形的定義 Definition of pictograms
说文解字 象形的定义
说文解字 象形的定义
说文解字 象形的定义
  象形是指用描摹詞所概括的客觀實體來表達詞義的一種造字方法,用這種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詞。如“日、月、水、山”等。許慎對此的解釋是:“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類別:根據形體構造方式,可分為兩類:獨體象形、合體象形。
  象形字的特徵:一是簡約性。象形字“畫成其物”不是作畫,是創造書寫符號,是寫詞,摹寫客觀實體時,衹勾勒輪廓,註重字形的簡約性。二是典型性,即註重突出客觀實體的典型特徵,以增強象形字寫詞表意的區別功能。
  象形字的局限性:象形的造字方法很難用於表示無形可象的抽象事物。
  象形為指事、會意、形聲字的構成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 About
说文解字 作者简介
  許慎 (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現河南郾城縣)人,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贊賞。是漢代有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
詳細介紹 Details
说文解字 详细介绍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係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學源的字書,也是流傳最廣的中文必藉工具書。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漢朝許慎編著,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原書作於100年到121年,現已失落,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註釋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說文解字》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學的成果,給我們保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訪不可缺少的橋梁。特別是《說文》對字義的解釋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詞義更有幫助。 書中關於秦漢時期全國各地方言的介紹使其成為瞭解中國古方言一本參考書籍。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們整理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産的重要的階梯。《說文》包括各種含義的字的解釋,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等。如《說文》“車,輿輪之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根據《說文》的說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車”這種交通工具。又如“姓”字從“女”和諸如“薑”、“姬”、“姚”等一係列從“女”旁的姓,可以窺測到古代母係社會的痕跡。由此可見,《說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歷史情況和各種知識,有助於我們博古通今。
  歷來有關《說文解字》的版本可謂汗牛充棟。本書以陳昌治刻本為底本,利用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實用”的校訂原則,在每個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簡帛文、貨幣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夠反映該單位漢字演進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並用漢語拼音字母標註今音,便於使用者比較研究。同時附有部首筆畫檢字表和音序檢字表,便於讀者檢索使用。
書名來源 Title Source
说文解字 书名来源
  《說文解字》的書名許慎這樣解釋: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現代版本 Modern version
  說文解字
  作 者: (漢)許慎 撰,(宋)徐鉉 校定
  出 版 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4-2-1 字 數: 版 次: 1 頁 數: 390 印刷時間: 開 本: 印 次: 紙 張: I S B N : 9787101002607 包 裝: 平裝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係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學源的字書,也是流傳最廣的中文必藉工具書。
  《說文解字》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學的成果,給我們保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訪不可缺少的橋梁。特別是《說文》對字義的解釋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詞義更有幫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們整理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産的重要的階梯。《說文》包括各種含義的字的解釋,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等。如《說文》“車,輿輪之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根據《說文》的說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車”這種交通工具。又如“姓”字從“女”和諸如“薑”、“姬”、“姚”等一係列從“女”旁的姓,可以窺測到古代母係社會的痕跡。由此可見,《說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歷史情況和各種知識,有助於我們博古通今。
  歷來有關《說文解字》的版本可謂汗牛充棟。本書以陳昌治刻本為底本,利用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實用”的校訂原則,在每個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簡帛文、貨幣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夠反映該單位漢字演進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並用漢語拼音字母標註今音,便於使用者比較研究。同時附有部首筆畫檢字表和音序檢字表,便於讀者檢索使用。
《怎樣讀〈說文解字〉》 "How Reading" Shuo Wen Jie Zi> "
《怎样读〈说文解字〉》
  楊潤陸
  一、明確學習《說文》的意義
  “漢文字的一切規律,全部表現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為甲文金文以後的最後階段,它總結了漢字發展的全部趨嚮,全部規律,也體現了漢字結構的全部精神。”(薑亮夫《古文字學》59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有了《說文》,後人才得以認識秦漢的小篆,並進而辨認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的古文。
  利用《說文》考釋甲骨文金文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比較法”,即通過已識字和未識字的字形對比來考釋古文字。宋人釋讀金文就是從“比較法”開始的。“因為周代的銅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釋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這種最簡易的對照,就是古文字學的起點。一直到現在,我們遇見一個新發現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說文》,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續。”(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165至166頁,齊魯書社1981年版)
  “比較法”在運用過程中被逐步發展完善,一開始衹是籠統粗略地對照未識字和已識字的字形,以後認識到應該從文字可以分解為偏旁的角度去進行字形的分析比較。這種偏旁的比較不僅使字形的對比變得精密合理,而且在釋讀古文字時能夠起到舉一反三以簡馭繁的作用。如果要進行“偏旁分析”,就必須熟悉小篆的形體結構,就必須熟悉《說文》,因為《說文》的旨趣就在於“說文”、“解字”,即一方面闡述每個獨體字的字形的含義,一方面解析每個合體字的構成情況,指明合體字由哪些偏旁構成,以及第個偏旁在記錄語詞彙的音和義中起什麽作用。
  在考釋古文字的時候,有《說文》的正篆或重文可資對照,那麽釋讀起來就確鑿可信。如果是《說文》中沒有的字,哪怕已經認清了古文字的偏旁結構,甚至已經可以確定它的意義,比如說是人名、地名或祭名,但是音讀不明,還不能說完全認識了這些字。
  如果說,小篆不如甲骨文金文更能體現原始的造字意圖,這是《說文》的劣勢的話,那麽甲骨文金文缺乏大批有影響的文獻語言做根據,而《說文》的字義說解來自古代的經傳典籍,這又是《說文》的優勢。所以,如果要解釋古書上的疑難字詞或者進行古漢語詞彙研究,還要把《說文》作為主要依據。
  《說文》之學是根柢之學,它在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詞典學以及文化史上都占有顯著的地位。它與詞義的關係尤其密切。我們解釋古書上的疑難字詞之所以離不開《說文》,因為《說文》訓釋的是詞的本義,而本義是詞義引申的起點。我們瞭解了詞的本義,就可以根據本義的特點進一步瞭解引申義、以及和本義毫無關係的假藉義。我們瞭解了哪個字是本字,就可以進而確定通假字,並且掌握文字用法的古今之變。
  二、初步瞭解《說文》的編排體例
  《說文解字》四個字告訴讀者,這部書由“文字”和“說解”兩部分組成。對於文字部分,我們需要瞭解兩個問題:一是《說文》收了哪些字,二是怎樣把這些字編排起來的。
  許慎之所以把小篆作為收字和註釋的對象,有着深刻的歷史原因。因為小篆是一種經過係統整理的文字,是“書同文”的産物,它比籀文和古文都規範、完備;因為小篆從籀文脫胎而來,與籀文大部相同,不同之處僅僅在於有些字在籀文基礎上稍加簡化;因為小篆同六國古文固然有不同的一面,但是也有相同的一面,拿出土的石刻儒傢經典中的古文和《說文》中的小篆相對照,相同的占35%(曾憲通《三體石經古文與〈說文〉古文合證》,載《古文字研究》第七輯);所以把小篆作為字頭也就涵蓋了那些與小篆相同的古文和籀文。許慎在《說文·敘》中說:“今敘篆文,合以古籀。”指明的是所收的正字,而非指重文。據統計,《說文》重文中指明古文的有500字出頭,指明籀文的有219字,遠遠少於許慎所能見到的古文和籀文。這說明和小篆相同的古文、籀文决不在少數。
  把兩處(《說文·敘》、《漢書·藝文志》)記載參照起來看,可以肯定,許慎講的“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指的是漢初整理的《倉頡篇》(55章)及揚雄所作的《訓纂篇》(34章),共14篇,89章,每章60字,正5340字。如果再加上班固所作的《續訓纂篇》13章,總計102章6120字。那時六藝群書當中所能見到的文字大抵在這五六千字的範圍之內。
  作為供人查檢的字典,《說文》收字全面、係統,不僅包括難懂的字詞,而且包括常見的字詞,《說文》收正字及重文共10516個,可謂集漢代文字之大成。《說文》也有一些常用字沒收,甚至在《說文》的說解中出現的一些字也不見於《說文》的正文。其中有些字沒收並非是由於疏忽,例如“劉、由、希、趾、銘、志”等字。當然,我們這樣說,並不是要證明《說文》收字盡善盡美,而衹是說明許慎的收字原則。事實上,由於許慎輕視後起的俗字,所以儘管在說解中隨俗,使用這些字,但是堅持不把這些字作為正字收進《說文》。另外,由於疏忽或見聞不及,《說文》也遺漏了一些字。
  《說文》的重文即異體字,包括古文、籀文、篆文、秦刻石、或體、俗體、奇字、通人掌握的字、秘書中的字,共九類。《說文》以小篆作為字頭,與小篆不同的古文和籀文則作為重文。這是正例。有時為了立部的需要,把古文作為字頭,把篆文列為重文。這是變例。秦刻石即秦朝時在石頭上刻的文字,也是小篆。或體指另外的形體,多為小篆。俗體指在民間流行的字體,限於小篆。奇字指古代某種特殊的字體,屬於古文。通人掌握的字,指來源於專傢的特殊的字。秘書中的字,指那些講陰陽五行、秘密而不公開的書裏所用的特殊的字。這兩類字也限於小篆。在以上九類重文中,古文、籀文、或體三類占了絶大部分,其他六類為數很少。
  重文列在正字下面,不産生編排問題,而9353個形態各異的正篆怎麽編排,確實是一個難題。人們在長期使用漢字的過程中已經對漢字的分部有了一定的認識。許慎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分別部居,不相雜厠”(《說文·敘》)的編排漢字的原則。
  許慎把衆多的漢字按形體構造分成了540部,創造了一套成體係的“偏旁編字法”。
  這540部又是怎樣編排起來的呢?據《說文後敘》,是“立一為專”、“畢終於亥”,“雜而不越,據形係聯”。540部按“始一終亥”編排,表現了許慎的哲學思想,這是時代風尚所致,不必苛求古人的。
  “據形係聯”指的是根據字形相近來安排次序。
  部首排列也有“以類相從”的情況。
  除了“據形係聯”和“以類相從”之外,部首排列也有亳無道理可言的情況。南唐徐鍇曾專論《說文》“部敘”(《說文係傳》第三十一捲),試圖把每一部的次序都講出點道理。其實,在嚴格的檢字法部首問世之前,部首的排列不管從形體出發,還是從意義出發,必然具有不確定性,我們既不必苛求許慎,也不必強作解人。
  每部當中列字的次第,大致來說是按照意義排列,把意義相關的字排在一起。按照《說文》列字的體例,凡是與部首形體重疊或相反的,都列於該部之末,所以“禁”、“禫”二字或者是被後人顛倒了次序,或是是後人附益的字。
  許慎對於各部中字的排列都有一些安排,不過部與部之間因內容而異。
  總而言之,《說文》的“部敘”和部內收字次第雖然有一定的安排,但是並沒有嚴密的體例。初學《說文》,要查檢某個字,往往不知道它屬於哪一部。《說文》的部首是文字學的部首,與後代的檢字法的部首不同。要想順利地翻檢《說文》,必須逐步熟悉《說文》的540部及漢字的構形。這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連刊定《說文》的徐鉉也感嘆說:“偏旁奧密,不可意知;尋示一字,往往終捲。”(《說文解字篆韻譜》序)好在中華書局影印的大徐(鉉)本《說文》後邊附有部首檢字和正文的檢字,能夠幫助我們解决不少問題。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漢語大字典》來查檢《說文》。凡是《說文》所收的字、所作的說解,這部大型詞書都收錄了,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可供讀者參閱。
  三、仔細體會《說文》的說解方式
  《說文》說解文字的一般格式是:首先解釋字義,其次分析字形結構,然後根據情況補充其他方面的內容,如引經作為書證,用“讀若”標音,等等。對於部首,都要標明“凡某之屬皆從某”這樣一句話,而對於部首所轄的字都要標明“從某”來呼應。“從”表示在形體上和意義上的從屬關係。因為《說文》衹解釋字的本義,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衹列舉一個義項,如果有必要說明另外的意義,則用“一曰”表示。大致說來,說解的次序是先解釋字義,再分析字形,然後用說明形聲字聲旁及譬況讀音的方法說明字音。
  《說文》的釋義方式,或者用詞釋詞,或者用短語釋詞。用詞釋詞,在訓詁學上稱作單字相訓,又稱直訓。以上直訓可分四種類型。第一種是甲詞釋為乙詞,而乙詞不采用直訓方式進行解釋。第二種類型是甲詞釋為乙詞,而乙詞又釋為甲詞,這在訓詁學上稱作互訓。第三種類型是甲詞、乙詞、丙詞同釋為丁詞,這在訓詁學上釋作同訓。第四種類型是甲詞釋為乙詞、乙詞釋為丁詞,丁詞又釋為甲詞,這在訓詁學上稱作遞訓。
  以詞釋詞的優點在於簡潔明了,尤其是在溝通古今語言、對譯通語方言方面更是其他釋義方式所不能企及的。《說文》的用意在於把方言譯成通語。直訓的釋義方式重在以易釋難、以今釋古、以通釋別,係聯了相互訓釋的各詞之間的同義關係,展示了被釋詞所屬的義類。直訓的缺點是,對詞義缺乏細緻的分析,未能揭示出詞的內涵和外延,對同義詞衹求其同,不求其異,不能使人瞭解到同義詞之間的區別。
  用短語釋詞,或用一句話、幾句話來闡明詞義的界限,對詞所表示的概念的內涵作出闡述或定義,古人把這種訓釋詞義的方式叫下義界。《說文》給詞下義界,簡明扼要,準確生動,具備了現代字典的特點。
  《說文》對於數目、度量衡、親屬稱謂的解釋和今天的解釋毫無二緻,這是因為古今的認識一致。對於其他事物,例如對於動物、植物、昆蟲等等,許慎儘管缺乏現代的學科知識,但是也能夠從生活經驗出發指出被釋詞的屬別。比如“蚤”是一種昆蟲,“雀”是一種鳥,許慎根據它們的生活習性分別釋為“蹌人跳蟲”和“依人小鳥”。在《說文》中經常采用這種類別式的下定義的方式,也就是說,在大類名的前面加上適當的限製或修飾成分。這種界說,一方面能夠表現詞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能夠把這個詞和鄰近詞區別開來。類別式的義界在《說文》中占很大比例。有些形容詞沒有適當的同義詞不好互訓,但是有相應的反義詞,所以往往用否定語作註解。如“假”為“非真也”,“旱”釋為“不雨也”。這樣做既省事又明白。《說文》有時對詞進行描寫、比況式的說解。在《說文》中,對於實物、對於行為或狀態,都可以描寫或比況,至於對於歷史和地理的敘述,也是一種描寫,如釋“館”時敘述《周禮》,釋“河”時敘述黃河的發源和流嚮。
  王力先生把《說文》用下義界說解字義的方概括為五種,即:天然定義、屬中求別、由反知正、描寫、譬況。(《理想的字典》,載《竜蟲並雕齋文集》第一册第350頁,中華書局1980年版)
  從釋詞方式着眼,有直訓和義界之分;從釋詞目的着眼,有義訓和聲訓之分。如果釋詞的目的在於說明詞的含義,這是義訓。如果釋詞的目的在於說明詞義的來源,即選用與被訓釋詞音近義通的同源字來作訓釋詞或主訓詞,這就是聲訓。義訓可以選擇直訓和義界方式,如上文所述,聲訓也可以選擇直訓和義界方式。
  以上情況是用訓釋詞說明被釋詞的語源,前人稱之為推因。還有一種情況,是用短語或一兩句話來說解被釋詞,並在說解中指明被釋詞彙的語源。如“韓”釋為“井垣也”,這是解釋詞義,而說解中的“垣”字與被釋詞“韓”在古音中既雙聲又疊韻(同屬迎母元部),意義也相通,所以實際上許慎是以“垣”釋“韓”的語源。我們把下義界時對被釋詞進行聲訓的訓釋字稱作主訓詞。讀《說文》的說解要特別留心找出主訓詞。有主訓詞而輕易放過,衹能算讀懂了說解的皮毛;找出了主訓詞,纔算懂得了說解的精髓。主訓詞都有實義,大都處於說解中的關鍵位置,衹要從音義兩方面去和被釋詞比較,並不難找到。拿上述例子來說,“斐”釋為“分別文”,“文”是主訓詞。“娶”釋為“取婦也”,“取”是主訓詞。“潮”釋為“水朝宗於海”,“朝”是主訓詞。“婢”釋為“女之卑者也”,“卑”是主訓詞。這些主訓詞自然貼切地指明了被釋詞的語源。
  有時《說文》的一條說解同時使用直訓和義界兩種形式,而目的都在於說明語源。如“媒”,釋為“謀也”,又進而說明“謀合二姓也”;“山”釋為“宣也”,又進而說明“宣氣散生萬物”。有時《說文》首先說明詞義,然後論述其得名的由來。
  在現代一般的語詞詞典中不進行語源的解釋,這個任務由專門的語源學詞典承擔,而傳統的訓詁則既包括義訓又包括聲訓。儘管聲訓還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語源學的探討,但是它所反映的古人對詞義的語源學的解釋有一些是可取的,我們在讀《說文》的時候應該潛心體會,適當取捨。
  《說文》分析字形結構有一套程式化的用語,簡而言之,對於象形字多使用“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從某,象某某”、“從某,象某某之形”這些用語。
  《說文》中除了指明“上”、“下”二字為指事以外,對其他指事字的說解用語與對象形字的說解用語大大致相同,多使用“象形”、“象某某”、“象某某之形”、“從某,象某某之形”等語。比較特殊的說解用語是“從某,某······”例如:“本,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木部》)“末,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 (《木部》)說解中的“一”是指事符號。
  《說文》對於會意字最經常使用的說解是“從某,從某”、“從某某”、“從······某”、“從某······某”;對於省形字使用“從某省,從某”、“從某,從某省”這些用語。《說文》中的異體會意字絶大多數是合二體會意,其中“從某某”及“從某······某”的形式可以連讀成文。
  《說文》對於形聲字的說解,多使用“從某,某聲”、“從某從某,某亦聲”、“從某某,某亦聲”、“從某省,某聲”、“從某,某省聲”等用語。形聲字多為一形一聲,“從某,某聲”是形聲字最通常的形式。“亦聲”字是聲旁有顯示語源功能的形聲字,古人稱為會意兼形聲或形聲兼會意。“從某省,某聲”,說解的是形旁有所省略的形聲字。“從某,某省聲”,說解的是聲旁有所省略的形聲字。
  六書反映在字的構形上衹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前四書。轉註是給同義詞造字的一種方法,除了在《說文敘》中許慎舉出“考”、“老”為轉註字外,在正文中從未提及,我們初學《說文》可以不必深究。至於假藉,因為是以不造字的方式來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所以許慎不可能指明哪一個字是假藉,但是許慎指出了一些字的假藉用法。許慎用“故為”、“故以為”、“故藉以為”、“故因以為”等用語說明假藉義與本義存在着引申關係。在《說文·敘》中,許慎說:“假藉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也是把不給引申義造字仍用原字作為假藉。後人講假藉比許慎又前進了一步,不僅講引申本義的假藉,而且講純粹藉音的假藉,而純粹藉音的假藉最能體現假藉的本質。
  《說文》解釋字音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對於形聲字都註明“某聲”、“某亦聲”、“某省聲”,從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聲係統。把若幹層次的主諧字和被諧字都係聯起來,這就是漢字的形聲係統。清代有很多人作過這種工作,其中嚴可均的《說文聲類》最完整、係統。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打破了《說文》原有的分部,按照形聲係統重新進行了編排。更值得提出的是段玉裁作《六書音韻表》,經過對《說文》形聲係統的研究,提出了“同聲必同部”的理論。比如上述從“工”得聲的字,以及從以“工”為聲旁的形聲字得聲的字,都屬於一個古韻部——東部(ong)。這個發現非常重要。從此研究古音不僅可以依靠《詩經》、《楚辭》等韻文,而且可以藉助於《說文》的形聲係統。
  《說文》解釋字音的第二種方式是用讀若比擬漢代的音讀。許慎在世時還沒有發明反切,當時註音使用譬況法,有的用一字擬音,有的用俗語註音,有的用方言註音,有的用成詞、成語註音,還有的以義明音。在用譬況法擬音時大多用“讀若某”,有時也采用“讀與某同”的說法。
  許慎著《說文》,多處引用孔子曰、韓非子曰、賈侍中(賈逵)說、劉嚮說、杜林說、揚雄說、司馬相如說、譚長說、官溥說、王育說······來說解字形、字義、字音,做到‘博採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說文·敘》),對於有些文字形音、義不清楚的地方,則標明一個“闕”字。
  最後我們講一講《說文》註釋的三種特殊格式。一是合釋聯綿詞。對於聯綿詞,《說文》將構成聯綿詞的那兩個字放在一起解釋。這說明許慎已經初步有了詞的觀念。二是“連篆為釋”。《說文》的正篆是被註釋的對象,但是有時候正篆一身二用,既作為被註釋字,又作為註釋字,要跟註文中的字連讀。例如:“離,黃倉庚也”,“參,商星也”,要讀為“離黃,倉庚也”,“參商,星也”。本來,《說文》收字每個正篆後附列一個隸書,後來把隸書刪去了,又誤把與正篆相同的第一個說解字也刪去了,所以纔造成這種費解的體例。三是“復句為釋”。《說文》的釋文一般是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句話,但是也有兩個詞、兩個短語的時候,我們把這種體例稱為“復句為釋”。《說文》在流傳過程中,有的“復句為釋”中間的“也”字被刪掉了,使說解變得晦澀難懂,如果補上“也”字,恢復成“復句為釋”,釋文就顯豁了。例如:“尋,繹(也)理也。”(《寸部》)“標,本杪(也)末也。”(《木部》)以上所講到的後兩個問題涉及到校勘。古書流傳過程中,不管是手抄還是刻版,都造成一些訛誤。如果我們能夠精心地體會《說文》的說解體例,自覺地訂正訛誤,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研讀水平,而且可以培養我們嚴謹的治學精神。
  四、深刻理解《說文》的釋義原則
  《說文》是一部古文字字典,它按照文字學的要求解釋本義,努力做到兩個統一,即:形和義的統一,文字和語言的統一。所謂形義統一,是說《說文》全面分析了小篆的構形體係,根據字形來解釋文字的本義。所謂文字和語言統一,是說《說文》的釋義是直接從文獻語言中概括出來的,是與文獻語言相符合的。
  古人說:“許書之要,在明文字之本義而已。”(江沅《說文解字註後敘》)所謂本義,指的就是體現在文字字形上的字義,它一方面反映出表彰文字初期的造字意圖,另一方面又確實是在古代典籍中被使用過的詞義。
  小篆的字形反映的是文字的造義,古籍中的用例反映的是詞的實義,在《說文》中二者大多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不一致的情況。
  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是由於文字的造意和詞的實義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儘管造意是以實義為依據的,但是它有時僅僅是實義的具體化、形象化的說明,語言中被使用的實義要概括、抽象得多。因為《說文》要緊密結合字形說解字義,限於體例又衹能用極簡單的話來訓釋,所以就難免遷就造意。我們在理解《說文》的這種訓釋時,衹需要除去那些形象的具體因素而加以進一步的概括,就能把字的造意和詞的實義一致起來。
  由於拘泥於字形,《說文》對造義也有解釋得不夠確切,甚至迂麯荒謬的時候。
  總的來看,儘管《說文》對於字義的訓釋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絶大多數釋義是有文獻語言作為根據的,是可信的。《說文》雖然沒有自覺地在每個字下都引用書證,但是這並不是說對這些字的訓釋沒有文獻的根據。
  由於《說文》的絶大多數訓釋是有文獻做根據的,所以對字義的解釋比對字形的解釋可靠性要大。往往有這種情況,《說文》把字形解釋錯了,但釋義並不錯。
  我們說《說文》中的絶大多數訓釋有文獻根據,並不是說就可以迷信《說文》。由於時代的局限,《說文》的語言資料衹能取自周秦文獻,所收的文字不過是晚周、秦皇以至漢代的字體綜匯。至於甲骨文,因為出土很晚,許慎當然無從看見,就是金文也見的極少。這些都限製了他的眼界,在寫作《說文》時遺漏和謬誤之處自不能免。
  我們要在讀《說文》時堅持形義統一的原則,首先要瞭解、掌握小篆的構形體係及六書理論,此外還要註意學習一些古文字的知識,吸收古文字的研究成果,來補充、糾正《說文》。
  我們要在讀《說文》時堅持《說文》與文獻相結合的原則,掌握古人提倡的“以字考經,以經考字”的訓詁方法(陳煥《說文解字註·跋》)。
  我們要學會利用《說文》的材料去解决文獻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更準確更深入地解釋詞義,這就是“以字考經”。
  五、逐步掌握《說文》的構形體係
  漢字發展到小篆階段,其結構已經完全符號化了,這突出地體現在合體字上。在甲骨文中,圖畫性很強的會意字(唐蘭稱其為象意,薑亮夫稱其為象事),到了小篆,或者將其拆散分別變成有音有義的構件然後重新組合,或者廢棄不用另造形聲字。這些字的構形特點是“據事繪形”,即根據詞義以比形會意的方式分別造出一個個字來。這些字圖畫性強,符號性差;整體性強,分析性差;在字的內部,渾然一體,在字與字之間,缺乏整體的聯繫。這種造字方式是初級的,也是低能的。到了小篆,不僅已經完全拋棄了“據事繪形”的造字方式,而且對漢字體係中已經存在的這種字進行了改造。從甲骨文到小篆,這種圖畫性的合體字通過加強符號性,加強分析性,改造為由文字構件合成的會意字。這是一種情況。另一種情況是對甲骨文的形體進行更徹底的改造,變會意字為形聲字。“沬、何、隊、囿“等字就屬於這種情況。
  漢字結構到小篆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定型化了的科學體係。這個體係經過許慎的分析綜合,體現在《說文》的分部及說解之中。我們要瞭解小篆字係,首先應該從《說文》540個部首入手、去研究、把握小篆構形的普遍規律。這540個部首三分之二以上是獨體的文,也是小篆字係的文字構件,將近三分之一的部首是合體的字,可以進一步分解為若幹個文字構件的。《說文》之所以把包括同體會意的不少合體字作為部首,是因為《說文》遵循文字學的原則,按字的意義來歸部。
  因為《說文》要嚴格貫徹文字學的原則,所以儘管有些部所統轄的字極少,甚至有些部連一個統轄字也沒有,也要設立這些部首。《說文》全書共有36個部首沒有統轄字,但是仍然在這些部首字下註明“凡某之屬皆從某”。《說文》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小篆構形體係的完整。既然這些字有音有義,是最小的形體單位,並且絶大多數字曾經作為文字構件進入合體字擔任形旁或聲旁,那麽我們就應該承認它們的構字功能。有些沒有統轄字的部首字,即使衹作過形聲字的聲旁,如“燕”字,也應該承認它具備潛在的作為漢字形旁的能力。有些人之所以産生沒有統轄字就不應該設立部首的想法,是因為拘守於檢字法的原則,不瞭解《說文》的構形體係的緣故。
  《說文》分部從分不從合,衹要形體有別,哪怕意義完全相同,也要分為不同的部首。
  這個原則無疑是正確的。但是許慎由於拘於形體,也有分部不當的時候。也有分得過於瑣碎,把小於文字構件的筆畫作為部首的情況。
  《說文》分部根據的是意義,所以在部首字下標明“凡某之屬皆從某”,540部基本上堅持了這個原則,可是也有自亂其例的情況。
  在《說文》的構形體係中,每個部首都有形、有音、有義,每個文字構件都有形、有音、有義,這標志着小篆字係已經發展為一個嚴整的、定型了的科學體係。值得註意的是,在小篆字係中,有時小於文字構件的筆畫與文字構件形體相同。例如“一”這個形體,作為文字構件,是數字,表示最小的正整數,讀yi1。同樣是“一”這個形體,如果並不表示最小的正整數,那麽它就是小於文字構件的筆畫。許慎對這兩種情況基本上區分開了。試看以下說解:對於獨體的象形字,許慎有時也從正字法的角度去解釋字形。這僅僅是就小篆的形體而言,衹要我們認真對照一下小篆的字形就不難明白許慎的用意。有的搞文字學的人,竟據此痛斥許慎缺乏起碼的常識。這真有點讓人哭笑不得。我們並不是要迷信《說文》,衹是說應該尊重前賢,尊重民族的文化遺産,“使許氏說不可用亦必得其說然後駁正之”(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
  近年來對《說文》構形體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北京師範大學王寧教授主持完成了“《說文》小篆字係研究”,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對於“形位”和“形位生成法”的研究。所謂形位,指的是“從漢字字符係統中離析出來並納過的具有能生成新字符和區別造意功能的最小的構形功能客體。”它是組構漢字的基礎構件。
  經過初步整理和歸納,他們得出了小篆字係的全部形位,共284個(其中成字形位284個,非字形位62個)
  對《說文》小篆字係的研究對於我們學習《說文》的構形係統會有極大的幫助。
  六、學會綜合運用《說文》的資料
  《說文》是一部供人查檢的字典,同是也是一部供人通讀的有理論有體係的文字學著作。讀《說文》貴在融會貫通,能夠綜合運用書中有關形、音、義的各種資料。這主要包括:一是綜合利用《說文》正篆下的說解及旁見的說解,二是綜合利用《說文》的被訓釋字及訓釋字,三是充分利用《說文》的重文、引經的異文以及讀者。要做到綜合運用,最基礎的工作是把散見的形、音、義的資料一一係聯起來,互相參見,其中有些資料要集中起來,抄在本篆的書頭上。
  拿天幹地支字來說,《說文》受漢代風尚的影響,在解釋這些字的專科義時,不免陰陽怪氣。但是在分析合體字涉及到天幹地支字的語詞義時,有些見解非常精闢。
  旁見的說解很寶貴,有的能夠糾正本篆下說解的謬誤,如上例所述;有的能夠對本篆的說解起補充說明的作用。
  《說文》旁見的說解之所以重要:一是因為《說文》有的正篆下解釋有誤,而旁見的說解非常精闢;二是因為《說文》限於體例,在正篆下衹能解釋字的本義,而旁見的說解可以解釋字的語源義、引申義、乃至假藉義;三是因為造合體字時所用構件的取意不一定是字的本義,所以要另作說解。下面補充一例,說明如何利用《說文》旁見說解明假藉。
  《說文》在講到字的構意時,有時采取比附的方式,講“某與某同意”。段玉裁說:“凡言某與某同意者,皆謂字形之意有相似者。”(《說文解字·註》“工”字下說解)我們在讀《說文》的時候,要把這些構意相同的一組組字分別係聯起來,做到互見,從比較中深入瞭解這些字的形義關係。
  下面我們講一講如何綜合利用《說文》的被訓釋字及訓釋字。一般來說,讀《說文》是要通過訓釋字來瞭解被訓釋字,但是有時候訓釋字的詞義不好把握,被訓釋字的詞義卻很明確。這時,我們不妨倒過來,通過被訓釋字來瞭解訓釋字。
  《說文》9353個正篆都是被訓釋字,其中很多字還做過訓釋字。我們如果把這些做訓釋字的資料都抄錄在正篆的書頭上,可以互相參照,有利於我們更準確更全面地瞭解正篆的意義。
  研究《說文》的訓釋字很有意義,因為訓釋字和被訓釋釋字之間的音義關係很密切,這裏所講的通過被訓釋字瞭解訓釋字以及綜合利用正篆作為被訓釋字和訓釋字的材料,衹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黃侃先生曾經把《說文》的所有說解字一個一個地研究過,《黃侃論學雜著》中所收的《說文說解常用字》就是當時搜集的資料。我們應該藉用前賢的方法,註重對《說文》訓釋字的研究。從辯證的觀點來看,同一個字可以處於被訓釋字的地位,也可以處於訓釋字的地位,並且在多數情況下是處於訓釋字的地位,那麽要全面深刻地瞭解這個字的意義,當然應該把所有關於這個字的資料都集中運用起來。
  《說文》有1163個重文,讀《說文》時千萬不能忽視這批資料。《說文》中有不少省聲、省形字令人懷疑,如果有不省的重文,那麽對於字的省聲、省形就無可懷疑了。通過《說文》的重文,可以瞭解到文字嚮簡化、形聲化發展的趨勢。由此可知,《說文》中的重文具有歷史性,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通過重文的分化可以瞭解到文字的孳乳情況及字用的變化。重文中的古文、籀文對於我們識讀甲骨文金文,進而糾正正篆的訛誤的字形及說解極有幫助。
  重文中還藴藏着極為豐富的語音材料。清人錢大昕證明《古無輕唇音》、《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就大量徵引了形聲字的異文。形聲字由於聲旁不同而構成異體字,前人稱之為聲母互換,訓詁傢通過聲母互換的事實來溝通音義聯繫的綫索,找出造字時的通藉字。
  《說文》引經典1083條作為書證,對於這些材料也應該註意綜合運用。一方面要註意對《說文》所引經文的異文進行比較,另一方面要註意對《說文》所引經文與現今經典文本的比較。由此看來,通過《說文》引經的異文可以明通假,這對於渾入瞭解字義,正確地釋讀古籍大有幫助。
  最後我們講一講如何利用《說文》的“讀若”。《說文》用“讀若”的辦法為800多個字註音,其中衹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讀若”專擬音讀,其他四分之三左右的“讀若”不僅註音,而且連帶解釋了古代典籍上的文字訓詁問題。我們在讀《說文》時應該從四個方面去註意領會“讀若”中藴含着的文字訓詁材料。所以這一類“讀若”標明了通行的異體字。《說文》的這一類“讀若”標明了通行的後出字。標明了它們之間存在的同源通用的關係。《說文》用“讀若”的辦法標明了典籍中通行的通假字。這種情況在“讀若”中所占比重很大。如果我們能夠熟練地掌握這此通假用法,對於閱讀古籍會有很大的幫助。(參見陸宗達《〈說文〉“讀若”的訓詁意義》,載《訓詁學的研究與應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七、註意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初讀《說文》,要藉助一本好的註釋。大徐本和小徐本《說文》衹有簡單的校語或案語,對於初學者理解原著裨益不大。清人的註釋當首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註》。當年黃侃先生指導他的弟子學習《說文》就是從點讀段註開始的。點讀完第一遍以後,還要換一套書點讀第二遍(據陸宗達先生面述)。陸宗達先生指導他的研究生學習《說文》,仍然遵循這個傳統,一入學首先用兩個月時間點讀一遍段註,完成之後,再用一個月時間點讀第二遍,兩遍段註通讀之後,纔開始進一步學習《說文》。《說文》博大精深,體例繁富,文字簡古。段玉裁的,說文解字·註》是指點學習《說文》門徑的最好教材。
  讀段註要註意幾個問題。要註意的第一個問題是,看段玉裁如何校訂《說文》傳本的訛誤。段氏非常擅長校書,他一方面以大小徐本《說文》作為底本,參閱衆多古籍,對《說文》進行嚴格的校勘;另一方面又根據《說文》通例,以本書證本書,决定今本的是非。儘管段玉裁的校勘也有過於自信,近於武斷的地方,但是總的來說,訂正了《說文》傳本的許多訛誤,對於我們正確地理解原文有很大幫助。
  讀段註要註意的第二個問題是,看段玉裁如何闡發《說文》的體例。古人著書不明言凡例,但是實際上有統一看體例。段氏對於許慎著書的種種條例,寫作的旨意,融會貫通,所以能夠在註釋中發凡起例,詳加闡述。諸如此類有關《說文》體例的說明在段註中總計有五六十處之多,對於我們讀遍《說文》有極大的啓發和指導作用。
  讀段註要註意的第三個問題是,看段玉裁如何把《說文》的註釋和群書的訓詁貫串起來,互相闡發。《說文》的訓釋大都是根據經籍訓詁而來的。書中原有例證1083條,段玉裁補充了大量的例證來推求《說文》的根據。段註引用的材料極廣,自先秦到唐宋,幾乎所有的重要的古書都涉獵到了。下面僅舉兩例:這種“以字考經,以經考字”的訓詁方法,能夠使《說文》的註釋和群書的訓詁相得益彰,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說文》,而且有助於提高我們閱讀古漢語的水平。
  讀段註要註意的第四個問題是,看段玉裁如何疏通字義。這主要包括以下10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出本義,二是指出引申義,三是指出假藉義,四是指出古今義的不同,五是辨析同義詞,六是指出俗語詞和方言詞,七是辨析名物詞,八是指出同源詞,九是辨析詞素義,十是指出用字的古今之變。
  讀段註要註意的第五個問題是,看段玉裁如何註明每個字在上古的韻部。段氏精通古音,他吸收了顧炎武、江慎修等人研究古音學的成果,分古韻為17部,著《六書音韻表》。段玉裁說:“考周秦有韻之文,某聲必在某部,至嘖而不可亂,故視其偏旁以何字為聲,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也。許叔重作《說文解字》時未有反語,但雲某聲某聲,即以為韻書可也。”(《六書音韻表》二)我們對於字的古韻分部,不必一個一個地死記,衹需要根據段氏提出的“諧聲者必同部”的理論,記住聲符字的歸部就可以了。這個辦法可以說是執簡馭繁。
  段註也有一些缺點,例如:校勘過於自信,有時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擅改《說文》;拘泥於本字,把《說文》的說解用字都改為本字;受材料局限,有時偏襢《說文》的錯誤。但是總的說來,暇不掩瑜,在《說文》的所有註釋當中,段註被推為衆傢之冠。王念孫曾在《說文解字註·序》中推許段註,認為自許慎之後,“千七百年無些作矣”。晚近《說文》名傢章太炎、黃侃也非常推崇段註。陸宗達先生尊師從教,一生中通讀段註達9次之多(據陸先生面述)。
  學習《說文》除了要藉助於段註外,還要註意吸收其他諸傢的研究成果。與《說文解字·註》同列為《說文》四大傢的,有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的最大優點是材料豐富,經史子集無所不包,我們可以從中翻檢古書中的例證。王筠的《說文句讀》是作為初學者的普及讀物來寫作的,書中刪繁舉要的采用了段玉裁和桂馥兩傢的註釋,又加上自己的心得。王筠研究《說文》的主要成果反映在《說文釋例》中。這部書對於瞭解《說文》體例、研究詞義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嚴格地說,並不是註釋《說文》的著作,其寫作的旨意在於闡述作者關於文字、音韻、訓詁的觀點。所謂“說文”,是疏證丁義,從字形來說,是講象形、指明事、會意、形聲。所謂“通訓”,講的是轉註、假藉。朱駿聲把引申作為轉註,把定義改為“轉註者,體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長是也”。把通假作為假藉,把定義改為“假藉者,本無其意,依聲托字,朋來是也”。所謂“定聲”,指明的是把文字按古韻分類,打亂540部,綜合形聲體係,共得1137個聲符,歸納成為古韻18部。18部的名稱取自《周易》的卦名。這部書打破了《說文》專講本義模式,不僅解說文字的形體,而且通釋字詞的義訓,闡述詞義的係統,確定每個字在古音係統中的聲韻地位,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好書。其他有關《說文》的著作還有很多。例如:專門分析《說文》形聲字聲旁係統的著作,有姚文田的《說文聲係》;專門研究《說文》收字的著作,有鄭珍的《說文佚字》;專門研究《說文》各種版本差異的著作,有瀋濤的《說文古本考》,等等。集《說文》註釋及研究成果之大成的,是近人丁福保於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編纂的《說文解字詁林》及《詁林補遺》。《說文》的最新註本,是張舜徽先生於1981年出版的《說文解字約註》。這部書綜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運用了不少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資料,對《說文》學有新的開拓。
  最後我們講一講學習《說文》應該怎樣吸收古文字學的成果。《說文》學與古文字學的關係非常密切,二者互相補充,相得益彰。古文字學需要藉助《說文》來考釋出土古文字。學習研究《說文》的人需要藉助古文字學的研究成果來印正和糾正《說文》。陸宗達先生在指導他的研究生學習《說文》的時候非常重視引導學生自學古文字。他讓學生多準備幾部大徐本《說文》,其中有一部專門用來比較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字形。研究生們根據《古文字類編》(高明編,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1年出版),及《甲骨文編》、《金文編》等古文字工具書,把已有定論的甲骨文、金文摹寫在相應的小篆的書頭或行間。如果對甲骨文金文的構形有疑問,再去查閱《甲骨文字集釋》(李孝定編述))和《金文詁林補》(周法高主編)。這樣做,既藉助《說文》學習了甲骨文金文,又藉助甲骨文金文促進了對《說文》的深入瞭解,可以說,是一箭雙雕。下面我們着重舉例說明學習古文字學對於學習《說文》的幫助。
  由於字形訛變或思想認識的局限,《說文》對相當一部分字的字形分析有錯誤,比如說省聲字,段玉裁曾經指出:“許書言省聲多有可疑者,取一偏旁,不載全字,指為某字之省。”(《說文解字註》“哭”字下說解)
  利用甲骨文金文糾正《說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可以印證《說文》,加深我們對小篆字係的瞭解。
  用出土的古文字材料糾正、印正《說文》的字形衹是利用古文字材料的一個方面。另外還可以用卜辭、銘文以及其他出土的古文字材料為《說文》補充例證。
  近幾十年來,古文字學有了長足的進步,地下出土文物屢屢發現,往往為古文字學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考釋對象,這一切對於《說文》學的發展都具有直接的或間接的推動作用。所以我們學習《說文》時,要把眼光放得更開闊些,既不鄙薄《說文》,又不固守《說文》,要勇於並善於吸取古文字學的成果,來豐富和發展《說文》學。
同名付費頻道 Premium channels with the same name
  說文解字數字付費電視頻道,致力於打造中國管理培訓第一頻道,聚集強大師資、聚焦市場一綫、傳播管理思維,為您和您的企業擊風破浪、開拓商機,是董事長、總經理、企業中高階主管及相關管理人士、學習型個人的真正私人才智顧問。 頻道每天4個小時節目更新,24小時滾動播出,欄目設置包括:
  《前沿講座》係列:以傳播前沿思想,啓迪商務智慧為理念,以管理之道、經營之術、自修之法為主體內容。
  《贏傢大講堂》係列:分享贏傢智慧,走進商務前沿。
  《執行力》係列:由表及裏、點石成金,讓您把脈企業一綫核心問題,遊刃有餘操控市場風雲變幻。
  《領導力》係列:傳播管理思維,積纍商業智慧沉澱,讓您足不出戶上MBA。
  《學習力》係列:兼容並包,致力於實用前沿傳道、授業、解惑。
  頻道特邀餘世維、曾仕強、翟鴻燊、李強、洪生、李踐等有多年專業企業管理和咨詢經驗的講師團隊為您答疑解惑,介紹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運營理念,同時頻道輔助播出歷史文化類節目,為現代管理者積澱文化素養的同時,開拓管理思維,談笑間讓您仰觀天地、俯察內心。
英文解釋
  1. n.:  Shuowen Jiezi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相關詞
漢字思想字典中華文化醫學生僻中醫詞典
人物學者文學家名人百科大全語言學家訓詁學百科辭典
金壇人漢字解釋語言詞典佛教百科詞彙康熙字典歷史
解說更多結果...
包含詞
新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註
說文解字夜說文解字頻道
道德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詁林
說文解字義證說文解字篆韻譜
吳老師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現代版
精校本許慎與說文解字漢字字源:當代新說文解字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英語詞奇想妙記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夜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說文解字
許氏說文解字雙聲迭韻譜一捲淸鄧廷楨撰景後知不足齌叢書本說文解字篆韻譜五捲附錄一捲南唐徐鍇撰景小學匯函本
許氏說文解字雙聲迭韻譜一捲淸鄧廷楨撰據後知不足齋叢書本影印說文解字舊音一捲淸畢沅輯據經訓堂叢書本影印
說文解字篆韻譜五捲南唐徐鍇撰據小學匯函本影印說文解字索隱一捲淸張度撰據靈鶼閣叢書本影印
說文解字係傳四十捲附錄一捲校勘記三捲南唐徐鍇撰淸苗夔等撰校勘記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一捲淸莫友芝撰據許學叢書本影印
說文解字十五捲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據平津館叢書本影印說文解字註段玉裁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
分類詳情
張開北部張開幹部張開支部張開品部張開音部張開盾部
張開有部張開田部張開金部張開鬥部張開水部張開四部
張開史部張開工部張開面部張開子部張開鼻部張開二部
張開土部張開足部張開火部張開耳部張開手部張開尾部
張開文部張開左部張開日部張開八部張開比部張開皮部
張開小部張開一部張開三部張開士部張開屮部張開口部
張開行部張開十部張開白部張開刀部張開入部張開冂部
張開囗部張開黍部張開冖部張開黹部張開人部張開方部
張開兒部張開後部張開色部張開鼠部張開黑部張開大部
張開交部張開立部張開民部張開丿部張開匚部張開力部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