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産 : 文藝創作 : 寫作常用詞 : 地理學教育 : 建築結構 : 建築城市 : 廣州公交站 : 莫斯科 : 巴黎 [顯示全部] > 凱旋門
目錄
凱旋門 Arch of Triumph
作者: 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剋 Erich Maria Remarque
  凱旋門(,馬剋文集)仁德」雷馬剋 著,朱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n月版。40萬 字。9.20元。長篇小說。主人公拉維剋因遭受納粹 迫害而逃亡法國。一天,他在塞納河的一座橋上遇到 一個漂亮女子瓊,兩人因境遇相同而彼此相愛。不 久,拉維剋在街頭偶然發現當年刑訊他並逼死他妻 子的納粹頭目哈剋。為報仇雪恨,拉維剋忍痛離開 瓊,在一個夜晚將哈剋編到森林裏並殺死了他。小說 敘述了德國流亡者在異國他鄉的悲滲遭遇,控訴了 法西斯對無辜人民的迫害。作者埃裏希·馬裏亞· 雷馬剋(1898一1970)是德國現代小說傢和劇作傢。 (裝勝利)


  Arch of Triumph (German: Arc de Triomphe) is a 1945 novel by Erich Maria Remarque. In it, he writes about stateless refugees' life in Paris before World War II.
  
  Plot summary
  
  It is 1938, and, despite having no permission to perform surgery, Ravic, a very accomplished German surgeon and a stateless refugee living in Paris, has been ghost-operating on patients for two years on the behalf of two less skillful French physicians.
  
  Unwilling to return to Nazi Germany which stripped him of his citizenship, and unable to legally exist anywhere else in pre-war western Europe, Ravic manages to hang on. He is one of many displaced persons without passports or any other documents, who live under a constant threat of being captured and deported from one country to the next, and back again (see Remarque's earlier novel Flotsam for an expansive treatment of this theme).
  
  Though Ravic has given up on the possibility of love, life has a curious way of taking a turn for the romantic, even during the worst of times, as he cautiously befriends an actress.
  
  Ravic's character makes a brief appearance in Remarque's last novel, Shadows in Paradise.
  
  The novel has been made into films twice: Arch of Triumph (1948 film) and Arch of Triumph (1985 film).
kǎi xuán mén kǎi xuán mén
  ①歐洲一種紀念戰爭勝利的建築。始見於古羅馬時期,當時統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績◇為歐洲其他國傢所沿用。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廣場上。用石塊砌築,形似門樓,有一個或三個拱券門洞,上刻宣揚統治者戰績的浮雕。著名的有羅馬的泰塔斯凱旋門(建於公元82年)和巴黎的雄獅凱旋門(建於1806-1836)。②長篇小說。德國雷馬剋作於1946年。外科醫生弗雷森堡因掩護過一個猶太作傢而被關入集中營,後越獄逃到巴黎。一次,偶見曾對他施行酷刑並折磨死他妻子的納粹軍官。為了報仇雪恨,他用盡一切辦法,最後殺死了這個軍官。
kǎi xuán mén kǎi xuán mén
  一種紀念性建築物至少有一個高聳的通道,典型的為一個拱門,通常為紀念勝利、人物或歷史事件而建
一種紀念性建築
  原為古 羅馬 統治者及以後的 歐洲 帝王為炫耀戰績而建的一種紀念性建築。用石徹成,形似門樓,門洞上刻有浮雕,通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或廣場上。後亦泛指為紀念戰功而建的門形建築物。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寫在凱歌聲裏》:“這就是祖國人民用雙手給你們編織起來的凱旋門。”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紅紅的太陽喲,紅紅的彩雲,高高的 陽關 變成了凱旋門。”
No. 5
  凱旋門節慶活動 俄羅斯人的聖誕節在元月7日,教堂會舉行隆重的祈禱活動。1月14日是東正教的新年,又稱瓦西裏節。瓦西裏神被認為是“豬神”,又稱豬節。復活節,春節後的第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日,一個具有濃重宗教氣氛的節日。勝利日,5月9日,是衛國戰爭的紀念日,也是戰勝德國法西斯的偉大日子。獨立日,6月12日,即國慶節。十月革命節,在11月7日 凱旋門購物 套娃、彩繪木碗、木勺、伏特加、軍表等
  莫斯科凱旋門與法國巴黎的凱旋門不相上下。因為是紀念同一場戰爭而修建的,是為紀念俄軍打敗拿破侖而建。門高28米,門頂是一尊手執月桂花環,背生雙翅驅駕六套馬車的勝利女神像。其下武士,手執利劍,或月桂花環和橄欖枝,象徵勝利和平。門柱之間,四尊俄軍士兵,身披盔甲,手執盾槍,手指上刻着“驅逐法蘭西,解放莫斯科”,整個造型氣勢宏偉。
No. 6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星星戴高樂廣場。這裏是鄉賽麗寨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嚮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侖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
  
   根據拿破侖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衹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嚮鄉塞麗寨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徵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麯》。拿破侖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裏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裏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着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裏,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着綫,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鬥中陣亡的。
  
   巴黎有三座凱旋門:分別是卡魯塞爾凱旋門(亦稱小凱旋門);愛德華凱旋門(亦稱大凱旋門);大門塔(亦稱新凱旋門)。
  小凱旋門是為慶祝拿破侖·波拿巴1805年的一係列戰爭勝利而建造的,位於盧浮宮博物館對面。紅、白大理石圓柱之間是三個圓拱門,拱門上方布滿了紀念拿破侖皇帝戰績的淡浮雕。門的頂端擺放了四匹從意大利聖馬可教堂搬來的鍍金奔馬。原物於回815年歸還給了意大利,現在的是復製品,同時還添了一輛馬車與和平女神像。小凱旋門顯得很古樸。
  
   大凱旋門是為紀念法國軍隊的光榮和勝利而建造的,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它位於戴高樂廣場中央,建成於1836年,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衹有一個拱門,高50米,寬45米,長22米。門的每一面上都有一幅巨幅浮雕,內容取材於 1792—1815年的法國戰爭史。
  
   尤其以面嚮香榭麗捨大道一面右下側的《馬賽麯》浮雕聞名於世,上面描繪了 1792年義勇軍出徵的情景。拱門上方四壁的浮雕是慶祝拿破侖凱旋歸來的情景。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單一的顔色和精美的浮雕給人一種莊嚴、樸素的感覺。愛德華凱旋門為近代凱旋門的代表作,同時也是象徵19世紀初期法國的紀念。1920年在洪洞下建立了“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就燃起不滅的火焰。以凱旋門為中心,嚮外延伸着12條主要大街。
  
   大門塔位於巴黎西面的拉德芳斯區。它的形狀像大門,方型中空。整座建築用白色大理石與玻璃覆面。門內懸挂着一張叫做“雲”的巨大天幕,乘電梯可達到塔頂觀景臺。這座被稱為“前衛文化”的凱旋門是由丹麥建築師奧托·馮·斯普瑞剋森設計的,1989年7月竣工,在這個富有想象的城市裏更顯其浪漫。
名稱簡介
  凱旋門(Triumphal Arch)是歐洲紀念戰爭勝利的一種建築。始建於古羅馬時期,當時統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績。後為歐洲其他國傢所效仿。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廣場上。用石塊砌築,形似門樓,有一個或三個拱券門洞,上刻宣揚統治者戰績的浮雕。
  著名的凱旋門有:
  ●提圖斯凱旋門
  建於公元82年,高14.40米,寬13.30米,厚6.0米,上面裝飾有浮雕。羅馬帝國前期提圖斯皇帝為紀念他鎮壓猶太人的勝利而建立.。
  ●塞維魯凱旋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
  位於鬥獸場旁邊,有三個拱門。公元315年,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312年打敗一起執政的馬森奇奧(Massenzio) 而建造的。這個凱旋門裝飾繁多,飾物多數來自以前羅馬皇帝凱旋門或其它建築物。
  ●法國巴黎凱旋門
  位於巴黎戴高樂星形廣場的中央,面對香榭麗捨大街,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為紀念奧斯特利茨戰爭的勝利而建立,1806年8月15日奠基,1836年7月29日落成。設計師是沙勒格蘭CHALGRIN。為單一拱形門,高50米,寬45米,厚23米。門內墻壁上鎸刻着曾跟隨拿破侖徵戰的386位將軍的名字。門上有描寫歷次重大戰役的浮雕,主要的四幅是正面(面對香榭麗捨大街)的《出徵》、《凱旋》與背面的《抵抗》、《和平》。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國捐軀的法國官兵,1920年11月11日在凱旋門下增設了無名烈士墓,墓上點着永不熄滅的天然氣長明燈。在停戰紀念日等重大節日,法國總統在此為陣亡的法國烈士敬獻鮮花、默哀悼念。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節的閱兵隊伍都是從這裏開始的。廣場的周圍有12條放射形林蔭大道,廣場上幾乎總是車水馬竜,遊人可以登上凱旋門欣賞巴黎的美麗景色。
  A triumphal arch is a structure in the shape of a monumental archway, usually built to celebrate a victory in war. The arch is invariably a free-standing structure, quite separate from city gates or walls. In its simplest form a triumphal arch consists of two pillars connected by an arch, crowned with a superstructure or attic on which a statue might be mounted or which bears commemorative inscriptions. More elaborate triumphal arches have flanking subsidiary archways, typically a pair.
  ●勃蘭登堡門:
  位於德國首都柏林。
  ●平壤凱旋門
   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平壤之「牡丹峰區」(MoranbongDistrict)的「牡丹峰大街」(MoranbongStreet)及“凱旋大街”(KaesonStreet)的交界處,地處「牡丹峰」(MoranHill)的西麓,鄰近金日成體育館(KimIiShingStadium)及「凱旋青年公園」(KaesonYouthPark)。
  建立日期:1982年4月15日
  建立原因:慶祝朝鮮的領袖金日成兩次戰勝入侵朝鮮的日本及美國入侵者,使朝鮮獲得獨立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傢。
  建築特式:其規模居世界諸凱旋門之冠。它用了10,500多塊花崗石建造,高60公尺,寬52.5公尺,拱形門洞高27公尺,寬18.6公尺。4根花崗石枝柱上,刻有金日成先生投身抗日戰爭的公元1925年及凱旋歸國的1945年,並有浮雕。它的東面和西面的墻面有長白山的浮雕;南面及北面的墻面則被雕刻有朝鮮民謠:“金日成將軍之歌”的歌詞。
  ●法國奧朗日的凱旋門
  在普羅旺斯的邁出的每一步,都像走在極遙遠又極真實的過去,每一步都要用“百年”甚至“千年”這樣的時間單位來計算。
  這是一個可以任你自由穿越的黑洞洞的時空隧道,但這個隧道的每一個出口,都會有璀璨的光亮迎接你莫名的驚喜。
  我奔嚮的第一個出口,是聳立在奧朗日市從阿爾市(Arles)到裏昂的古阿格裏帕(Agrippa)道路上的凱旋門(L’Arc de triomphe),這個凱旋門當然沒有巴黎紀念拿破侖戰功的那個凱旋門聲名煊赫,但它的歷史可以一直上溯到巴黎凱旋門無法望其項背的公元前30年(30 avant J.C)。
  那時的普羅旺斯,還在羅馬的鐵蹄統治之下。
  早在公元前2世紀開始,羅馬人就開始入侵高盧[註1]。公元前154年,Massalie(馬西裏亞,即今天的馬賽)的希臘商團請求羅馬派兵幫助他們驅逐搶劫部落,前125年,羅馬軍隊應馬賽的要求捲土重來,而此時的高盧居民主要是在政治和經濟上結盟的一些小部族,史料記載這樣的小部族約有六十來個。第一個羅馬行省就建立在高盧南部,定名為Narbon(納爾榜行省),位置相當於今天的普羅旺斯-朗格多剋(Provence-Languedoc)。前58年至前52年,愷撒徵服高盧,前25年到前14年,奧古斯都收服了威脅道路安全的阿爾卑斯各部族,並且建立阿爾卑斯—馬裏蒂姆(Alpes-Maritimes)省,奧古斯都稱之為PAX ROMANA,這一名稱一直延用了幾個世紀。
  正是為了慶賀他們自己的城市、軍功的建立,古羅馬第二軍團的老兵們於公元前30年到前20年間竪起了這座代表勝利和榮譽的凱旋門。前17年,凱旋門被獻祭給梯貝爾(Tibere)皇帝,成為羅馬皇帝的權利和奧朗日殖民地成立的象徵。凱旋門高19.57米,長19.21米,8.4米深,正面是由堅固的石柱支撐的三道拱門,上端分為兩層,曾經精美的雕刻和裝飾經過漫長歲月的腐蝕還依稀可辯。
  18世紀末凱旋門部分被毀,1825年——1829年經過整修,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巴黎凱旋門
  巴黎著名建築物。位於巴黎夏爾·戴高樂廣場(原名星形廣場,1970年改今名)中心。為紀念拿破侖在奧斯特裏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於1806年始建,1836年落成。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外墻上有巨型雕像,以刻在右側石柱上的《出徵》浮雕最著名,是雕刻大師弗朗索瓦·呂德的不朽傑作。門內側刻有曾跟隨拿破侖出徵的386名將軍的名字。門下有無名戰士墓,並設有“長明火炬”,以資紀念。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延伸,使凱旋門更加雄偉壯觀。
  巴黎的凱旋門並非一座,但最為壯觀、最為著名的,是位於“夏爾·戴高樂廣場”中央的那座凱旋門。1805年12月2日,拿破侖·波拿巴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奧俄聯軍,翌年2月12日他下令建此凱旋門以炫耀自己的軍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築師夏爾格蘭的設計開始破土動工。但中間時停時建,斷斷續續經過了整整30年,纔於1836年7月29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凱旋門的四周都有門,門內刻有跟隨拿破侖·波拿巴遠征的386名將軍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其中最負盛名的是面嚮香捨麗榭田園大街、由著名雕刻傢呂德設計雕塑的《馬塞麯》。凱旋門的拱門上可以乘電梯或登石梯上去,石梯共273級,上去後第一站有一個小型的歷史博物館,裏面陳列着介紹凱旋門建築史的圖片。另外,還有兩間配有英法語言解說的電影放映室,專門放映一些反映巴黎歷史變遷的資料片。再往上走,就到了凱旋門的頂部平臺,從這裏可以鳥瞰巴黎名勝。
  在凱旋門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無名烈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着紅色的墓志∶“這裏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據說,墓中安放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一位無名烈士,他代表着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墓前有一長明燈,每天晚上都準時舉行一項撥旺火焰的儀式。
  每年的7月14日,法國舉國歡慶國慶節時,法國總統都要從凱旋門通過;每當法國總統卸職的最後一天也要來此,嚮無名烈士墓獻上一束鮮花。據說這座凱旋門還有一個奇特的地方,就是每當拿破侖·波拿巴周忌日的黃昏,從香榭麗捨田園大街嚮西望去,一團落日恰好映在凱旋門的拱形門圈裏。
  凱旋門的建造者
  1806年,拿破侖一世(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下令修建一個紀念帝國軍隊在奧斯特利茨(Austerlitz)戰役中所取得勝利的標志性建築。這個建築最終被定為凱旋拱門,它代表了拿破侖軍隊的戰無不勝堅不可摧。這個重要建築的設計建造被委托給著名建築師夏爾格蘭(Chalgrin)、汝斯特(Joust)和布魯艾(Blouet)及雕塑師科特 (Cortot),瑞德(Rude)、艾戴剋斯(Etex)和帕雷第耶(Pradier)。在建造過程中工程曾一度受拿破侖帝國的滅亡及舊君主製的恢復的影響而暫時停工,工程在1825年重新開工,最後由路易-菲利甫(路易十八)於1836年7月30日為 凱旋門舉行了落成典禮。
  凱旋門的建築結構
  巴黎凱旋門由三個拱形組成,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四扇門。它復古的全石質建築體上布滿了精美的雕刻。凱旋門中心拱頂內裝飾着111塊宣揚拿破侖赫赫戰功的上百場戰役的浮雕,它們與拱門四腳上美輪美奐的巨型浮雕相映成輝,使人感覺它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建築,更是一件精美動人的藝術品。
  在它面嚮香榭麗捨田園大道(Champs Elysées)的門楣上有兩個著名的花飾浮雕:右側門柱上的那個展翅的自由女神後跟隨着朝氣蓬勃前去出戰的戰士的雕塑是“志願軍出發遠征(le Départ des Volontaires)”即著名的“馬賽麯(La Marseillaise)”;另一個“拿破侖凱旋歸來(Le Triomphe de Napoléon)” (1810年由 讓-皮埃爾 科特(Jean-Pierre Cortot)雕造),表現了拿破侖大捷歸來後舉行慶祝勝利儀式的歡騰場面。這兩個不朽藝術傑作在世界美術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面嚮萬軍林蔭大道(Avenue de la Grande Armée )的門楣上是由昂圖瓦納 艾戴剋斯(Antoine Etex)雕塑的“共和國(La République)”(又稱“抵抗運動(La résistance)”)和“和平之歌(La Paix)”大型浮雕。
  在這些巨型浮雕之上一共有六個平面浮雕,分別講述了拿破侖時期法國的重要歷史事件:奧斯特利茨(Austerlitz)戰役,馬赫索(Marceau)將軍的葬禮,攻占阿萊剋桑德裏(Alexandrie),熱瑪卑斯(Jemmapes)戰役,強渡阿赫高樂(Arcole)大橋及阿布奇(Aboukir)戰役。
  門楣上還刻有由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指揮的所有大型戰役的名字及法國革命戰爭的名字。
  凱旋門內部還刻有558位拿破侖帝國時代英雄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着綫,那是因為這些人都是在戰徵中陣亡的。
  一個紀念性的標志建築
  隨着歲月的流逝,凱旋門,這個曾經的拿破侖帝國軍隊的標志已成為現今法國愛國主義的標志,同時也身兼紀念性建築的職責。這位許多重要歷史事件的見證人曾經親歷了以下事件:
  1840年12月15日, 法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勒拿(SAINT HELENE)島,將拿破侖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着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侖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穿過這個他生前曾經無數次經過的凱旋門,最後被重新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的園頂大堂。
  1885年,法國著名作傢維剋多 雨果(VICTOR HUGO)逝世,法國人民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作傢决定為他舉行隆重的國葬。他的遺體於5月22日在凱旋門下停靈一夜,隨後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PANTHEON)。
  1919年7月14日,由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官兵組成的隊伍穿過凱旋門以慶祝他們的勝利,這個日子同時也是法國的國慶節。
  1920年11月11日,一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名烈士的遺體在凱旋門下被安葬。隨後的1923年,一團紀念所有為他們的祖國捐軀的法國士兵的焰火在這位無名烈士的墓旁燃起,從此這團火焰每晚都在18點30分被點燃,徹夜長明,經夜不滅。每年的11月11日也成了一戰停戰節紀念日,紀念1918年法國從德國手裏收回阿爾薩斯(ALSACE)和洛林( LA LORAINE)地區。
  凱旋門同時也是每年國慶遊行隊伍的出發點。
  如果您想更多的瞭解凱旋門,您可以登臨它的頂部觀景平臺:盡目的奧斯曼(Haussmann)式建築會把您帶回那逝去的巴黎舊時光中,千年的巴黎歷史就這麽在您眼前靜靜流淌……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4月1日至9月30日,早上10:00至晚上11:00
  10月1日至3月31日,早上10:00至晚上10:30
  關閉時間:
  1月1日,5月1日,5月8日早上,7月14日,11月11日早上,12月25日。
  遊覽期間開放樓層:二樓
  地鐵1-2-6綫 :戴高勒星廣場
  鐵路綫RER(A):戴高勒星廣場
  遊覽中設有休息座位。
  館內設有旅遊紀念品商店。
  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門票價格
  旅遊團價格:5.50歐元
  成人:8 歐元
  優惠價:(18—25歲):5歐元
  18歲以下的兒童免費
君士坦丁凱旋門
  古羅馬時代共有21座凱旋門,但是現在羅馬城中僅存3座,君士坦丁凱旋門就是其中的一個。位於古羅馬角鬥場西側的君士坦丁凱旋門,長25.7米,寬7.4米,高21米,擁有3個拱門,其上的雕塑精美絶倫、恢宏大氣,千年逝去,已是殘跡斑斑,卻仍在風雨中,與古羅馬角鬥場共同見證羅馬的輝煌。
  君士坦丁凱旋門因當年羅馬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而得名,君士坦丁大帝是羅馬歷史上的一位傳奇帝王,他在位時期統一了羅馬全境,他也是第一位公開信仰基督教的君王。君士坦丁凱旋門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戰勝了他的強勁對手——馬剋森提,統一了羅馬西部後修建的。這座凱旋門在公元312年後開始建造,用羅馬水泥建成,其上的雕塑多為浮雕,且多半是從當時羅馬帝國的其他建築上搜集而來,組合拼裝成了君士坦丁凱旋門。衆多浮雕中最為著名的是凱旋門頂端的八塊浮雕,他們是從馬剋·奧爾略皇帝紀念碑上拆卸而來,現在珍藏在卡匹托爾博物館。
  集合了衆多不同時代的羅馬雕塑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平衡了衆多風格的雕塑風格,在靜態中展現了自己的恢宏氣質,據說當年,拿破侖·波拿巴來到羅馬,見到了這座凱旋門,大為贊賞,而這座凱旋門也成為法國巴黎凱旋門的藍本。
  景點旅遊提示
  門票:無門票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到達方式:乘坐地鐵B號綫,在Colosseo站;或者乘坐75、81、85、87、117、175、186、204、810、850路公共汽車在Colosseo站下車,即可到達。
小說《凱旋門》
  德國雷馬剋作於1946年。小說主人公拉維剋(直到小說結尾,讀者纔知道他的真實姓名是路特維希·弗雷森布格),原來在德國一傢大醫院裏當外科主任醫生,受納粹秘密警察迫害和追捕,兩年前流亡到法國,在巴黎為一位醫術並不高明的法國醫生維伯爾和另一位上了年紀的時髦醫生杜蘭特充當“捉刀的”外科醫生。有一天晚上,他在塞納河上的一座橋畔遇到一個漂亮的女人瓊·瑪陀,從而演出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喜劇。有一次,他在街頭搶救一位在事故中受傷的女人,因為沒有身份證件而被法國警察拘捕,並驅逐出境,到了捷剋。幾個月後他潛返巴黎,瓊卻已經跟一個演員住在一起。出於嫉妒,那演員嚮瓊開了一槍,子彈打在她的頸椎裏,不容易取出來。拉維剋雖是一位技術高超的外科醫生,對此也無能為力。在瓊和拉維剋相互訣別,並明確表示彼此愛以後,拉維剋給瓊註射瞭解除痛苦的最後一針,從而結束了她無法輓救的生命。與這個愛情故事交織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復仇的故事。小說主人公拉維剋於1933 年在德國,曾經幫助兩個朋友逃出了納粹秘密警察的追捕。他和他的女友茜比爾卻被一個名叫哈剋的秘密警察頭目抓去審問,並施以種種酷刑。拉維剋給關進了集中營,後來好容易從集中營的醫院裏逃出來。到了巴黎,拉維剋又偶然碰上了哈剋,這就燃起了他的復仇之火。因為沒有被認出來,拉維剋便佯裝跟他交上了朋友,並帶他去冶遊作樂。幾星期後,拉維剋終於找到了復仇的機會。他把哈剋哄進一座樹林,謊稱那裏有一傢高級的幽會場所,可以找上流社會婦女來作樂。就在去叢林的路上,他把哈剋用活動扳手猛一下給打死了。
  跟雷馬剋的大部分作品不同,《凱旋門》的時代背景展示得特別清晰。小說開頭後不久,就寫到“探照燈安裝在凱旋門後面。它們照亮着無名英雄墓。一面巨大的藍、白、紅三色旗,在墓前迎風飄揚。這是1918 年停戰的二十周年紀念”。很明顯,這一天是1938 年11 月11 日。在小說的結尾,又寫到“維伯爾指着一張晨報的號外。德軍進占波蘭。‘我從政府方面得到消息。今天就要宣戰了。’”法國嚮德國正式宣戰,那是在1939 年9 月3 日。所以小說女主人公瓊在臨死前對拉維剋說:“從那個時候起——當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就不再知道該往哪兒去——是你給我的——這一年。這是時間的禮物。”在這一年裏,歐洲發生了很多重大的政治歷史事件,小說都有所反映或間接提到。拉維剋有個富有的女病人凱特·赫格斯特竜,就談起過她的前夫原是一個遊手好閑的浪蕩子,如今已變成一名搖旗吶喊的納粹衝鋒隊頭目。這很可能發生在1938 年3 月11 日希特勒軍隊侵占奧地利的前後。小說又多次提到並譴責慕尼黑協定。那是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同德國的希特勒、意大利的莫索裏尼於1938 年9 月29 日在慕尼黑舉行會議時簽訂的。協定規定捷剋斯洛伐剋將蘇臺德區和同奧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區割讓給德國,捷剋斯洛伐剋的其餘領土則由英、法、德、意共同“保證”不再受侵犯。捷剋政府在德國的軍事威脅和英、法綏靖政策的誘騙下,接受了這個條件。同年10 月、11 月,德軍占領蘇臺德區。不料於1939 年3 月15 日德國違反協定,又悍然出兵侵占捷剋斯洛伐剋的全部領土;9 月1 日,甚至還進攻波蘭。至此,英、法纔不得不對德國宣戰。幾天之內,所有居留在法國的德國人,都被逮捕,並給關進了拘留營,這中間就有小說主人公拉維剋醫生。
  作為一個沒有護照、沒有任何證件的難民,拉維剋在巴黎過的流亡生活是很不好受的。他無法租用公寓房間,衹能藉住在一傢擠滿了猶太人以及德國、西班牙等國難民的旅館內。他日夜擔心着法國警察的搜查和拘捕。一旦被發現,就要被押送出境,有一回他曾被驅逐到捷剋,與他所愛的瓊別離,從而釀成了一出愛情悲劇。但和其他許多流亡在法國的難民相比,他的生活應當說是穩定的。他從未遭受過凍餒的威脅。雖然作為一個醫術高明的“捉刀”醫生,他受到兩位法國同行的剝削是不難想象的,可他畢竟還能過相當優裕的生活,可以和瓊一起去度假勝地裏維埃拉談情說愛,演出一幕迥非一般難民所能搬演的愛情劇。所以說,拉維剋的痛苦,與其說是物質上的,毋寧說是精神上的。而除了一般難民所共有的精神痛苦以外,他還有衹屬於他一個人的痛苦。那就是他對幾年前在德國集中營裏折磨過他、折磨過他的女友的秘密警察頭目哈剋懷有深仇大恨,慘痛的往事時刻啃嚙着他的心,使他一直無法平靜。後來知道哈剋出現在巴黎,他又偵伺追蹤,一心想獵獲這頭嗜血的野獸,結果,終於把這個殺人的魔王消滅了。而同時,他對萍水相逢、橋畔邂逅的瓊·瑪陀則懷着摯愛深情。拉維剋原先對人生抱有一種消極、冷漠的態度,有點玩世不恭,自從與瓊相識又相愛以後,他的態度改變了,精神振作起來,生活有了勇氣,有了信心,正像他一再跟瓊說的,“你使我活着,瓊。你使我活着。我本來衹是一塊頑石,是你使我活着的”;“沒有了你,我便什麽都完了。你是一切的光明,甜蜜和苦澀——你震撼了我,你給了我你自己和我自己。你使我活着”。正因為愛得真摯,愛得熱烈,他就一直擔憂着會失去她,而事實上,一次生離,一次死別,結果還是失去了。殺死哈剋和失去了瓊,使他解除精神上的痛苦,得到了內心的寧靜。作者在小說結尾,以洋溢着詩意的筆觸,描繪了拉維剋最後離開巴黎時的心態:“一切都很好。那些已經過去的和仍然會到來的。這就夠了。即使是結局,這樣也很好。他曾經愛過一個人,卻已經失去了她。他曾經恨過一個人,卻已經殺死了他。這兩件事情,都使他解脫了。一個人復活了他的感情,另一個人消滅了他的過去。沒有一件未了的塵緣。沒有欲望;沒有憎恨,也沒有哀怨。”
香港著名樓盤
  凱旋門(The Arch)是香港一豪華住宅物業樓盤,由新鴻基地産及香港地鐵公司合作發展,位於香港西九竜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號。其名字意義與世界各地的凱旋門無直接關係,衹是參考巴黎凱旋門的外形概念而得名,事實上是由4幢住宅大廈組成的一個像拱門的建築群。
  凱旋門位於機場快綫九竜站上蓋,面臨維多利亞港,景觀優良,可以一覽維港及港島之景色,而鄰近是規劃中的西九竜文娛藝術區,因此未來可能成為交通與文化治動的樞紐區。其共有4座住宅大廈,合共1,054個住宅單位,2005年開始預售樓花,引起個別單位尺價3萬的炒作新聞。 凱旋門已經在2006年7月落成入夥。 這座造型獨特的建築物,在五百尺高層之上(即門廊位置),設置有摩天住客會所(Sky Club),廿五米長的“空中”泳池,也有健身室等設施,亦為其賣點之一。凱旋門由於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既位於市區亦有良好維港觀景,這樣的物業在香港這個地少人多的地方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引來不少置業人仕及富豪買傢之註目。
  凱旋門在其七十七至七十九層高樓頂上,有5個復式“天際獨立屋”,尺價高達32000港元,被喻為天價,售價超過兩億港元,是世界上最貴的住宅物業之一。該幾個高價單位亦牽起了一陣風波,引起了廣泛觸目而提高了樓盤的知名度,於是帶動該樓盤其他單位的銷售,在連帶關係影響下,香港的豪宅銷售市場曾一度被受刺激,甚至創出比1997年金融風暴之前的更高叫價。
同名電影 1948
  名稱 凱旋門
  外文名稱 Arch of Triumph (1948)
  國傢/地區: 美國
  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120 min / USA:133 min (restored version)
  分級: USA:Approved
  對白語言: 英語 / 德語
  發行公司: 聯美電影公司 ...
  上映日期: 1948年2月17日 美國
  導演: 劉易斯·邁爾斯通 Lewis Milestone
  編劇:
  埃裏希·瑪利亞·雷馬剋 Erich Maria Remarque ....(novel Arc de triomphe)
  劉易斯·邁爾斯通 Lewis Milestone ....and
  Harry Brown
  Irwin Shaw ....uncredited
  主演:
  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 ....Joan Madou
  查爾斯·博耶 Charles Boyer ....Dr. Ravic
  查爾斯·勞頓 Charles Laughton ....Ivon Haake
  製作人 Produced by:
  Otto Klement ....associate producer
  David Lewis ....producer
  Charles Einfeld ....executive producer (uncredited)
  David L. Loew ....executive producer (uncredited)
  Joseph Henry Steele
  劇情
  In winter of 1938, Paris is crowded with refugees from the Nazis, who live in the black shadows of night, trying to evade deportation. One such is Dr. Ravic, who practices medicine illegally and stalks his old Nazi enemy Haake with murder in mind. One rainy night, Ravic meets Joan Madou, a kept woman cast adrift by her lover's sudden death. Against Ravic's better judgement, they become involved in a doomed affair; matters come to a crisis on the day war is declared.
  電影根據艾裏剋·馬裏亞·雷馬剋一部描寫30年代末期發生在巴黎的一個間諜和叛變故事的小說改編。影片基調悲哀而沮喪,路燈和細雨下的巴黎,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市民在不可知的命運中彷徨……
  英格麗·褒曼扮演一個性感而沒有什麽道德觀念的夜總會歌手。
英文解釋
  1. :  Arch of Triumph
  2. n.:  arch of triumph(,  a triumphal arch,  triumphal arch
相關詞
旅遊朝鮮建築名勝意大利羅馬著名建築俄羅斯
雕塑古跡惠靈頓
包含詞
小凱旋門新凱旋門凱旋門毛
凱旋門澳凱旋門肥凱旋門酒
法國凱旋門凱旋門蛋糕中國凱旋門
走出凱旋門恆基凱旋門澳門凱旋門
老撾凱旋門平壤凱旋門凱旋門大廈
第度凱旋門三拱凱旋門述聖凱旋門
京成凱旋門紅色凱旋門凱旋門廣場
中海凱旋門軍旅凱旋門華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巴黎大凱旋門莫斯科凱旋門
惠靈頓凱旋門從凱旋門出發提圖斯凱旋門
共和國凱旋門泰塔斯凱旋門凱旋門西餐廳
東莞凱旋門酒店哈德裏安凱旋門星形廣場凱旋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凱旋門商務中心凱旋門肥牛海鮮
凱旋門澳門豆撈傢比得凱旋門店安吉凱旋門大酒店
洛陽凱旋門大酒店紅色凱旋門大酒店衢州凱旋門大酒店
茵斯布魯剋凱旋門凱旋門回民大酒店凱旋門酒店浦東店
凱旋門酒店川沙店歌德咖啡凱旋門店紅色凱旋門軍博店
澳門豆撈凱旋門店格林豪泰(蘇州凱旋門店)武漢凱旋門華天大酒店
蘇州格林豪泰(凱旋門酒店)澳門凱旋門新世界酒店提圖斯凱旋門上的浮雕
提圖斯凱旋門內壁浮雕羅馬君士坦丁凱旋門甘肅凱旋門業有限公司
湖濱區凱旋門大酒店臺州椒江凱旋門大酒店臨武縣凱旋門大酒店
廣州增城凱旋門大酒店廣州增城新塘凱旋門大酒店四川省委黨校凱旋門
蘇州格林豪泰火車站店(原凱旋門店)華潤置地凱旋門瀋陽華強廣場敦煌市凱旋門餐飲娛樂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恆隆製衣有限公司凱旋門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