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歌与音乐之美
和续古谢送墨
洪咨夔(南宋)
黑月黳云脱太清,海风吹上笔头轻。 琐窗冷透芙蕖碧,定有新铭到九成。
|
|
|
|
最早的古琴谱《幽兰》
一八八五年,我国学者杨守敬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了我国唯一的、用文字记写的琴曲《幽兰》,这是一部由唐朝人手抄的琴谱,文字所记是左右两手在琴上演奏的指法。以后,驻日公使黎庶昌将它刊影在他编的《古选丛书》当申。古琴家们根据宋元两代许多解说唐代琴谱的文献,将它译成简字谱弹奏,证明它是一个完整的、唐朝人订为的琴曲曲谱。.全谱分为四拍,二百二十四行,每行二十到二十四字不等,共有四干九百五十四个汉字。从对《幽兰》谱的翻译到它的演奏,使我们能较其实地了解唐代琴曲的情况,因此文字谱《幽兰》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幽兰》琴谱是目前发现仅有的一首用文字记录的原始琴谱,它用文字标明琴曲演奏时左手用什么样的指法,按某弦的几徽几分,右手用什么样的指法进行弹奏。文字谱不但间接的记录了琴声发出的音高,也保留了某些节奏型,因此,我们今天才能根据这些文字谱将它译成琴曲。
在《幽兰》琴谱序言的说明里指出,此谱为六朝人丘明的传谱,序曰「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居于九嶷山,妙绝楚调,于《幽兰丫曲,尤特精绝……随开皇十年,于丹阳县卒,年九十七」。
乐曲的全名写为《碣石调幽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所描写的内容。「碣石调」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即陇西地方的歌曲。陇西在今甘肃天水西北,南为羌族、北为匈奴驰地,因此,《陇西行》的音乐很可能吸收了西北少数民族的乐曲风格。
《幽兰》曲相传为孔子所作,并不可信,但流传很久是无可置疑的。三国时期的曹操曾作有《碣石篇》的诗歌,其曲调被称为《碣石调》,晋代普有《碣石舞》。关于琴曲《幽兰》所描写的内容,汉末蔡邕在他所著的《琴操》申曾说:孔子周游列国,皆得不到重用,在归途中见到幽谷中盛开著兰花,于是很有感慨地说:兰花原是香花之冠,如今却与野草杂处,犹如贤德之人与鄙夫为伍一样,于是创作了《幽兰》一曲,表达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幽愤心情。
在《幽兰》原谱的序言中说:这首乐曲约音乐虽然轻微,但是表达了作者的远大志向。曲谱后面还特别注明:这首乐曲的速度不宜快弹,而应缓缓弹奏,说明对兰花的描写不应以它的外形取悦于人,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孤芳自赏的心理状态。现代的琴家为了研究唐代留下的《幽兰》琴曲,根据古代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和乐曲要表达的内容,加上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将它译成了带有节奏的现代乐谱,实际土是进行了音乐的再创造。这项工作称为「打谱」。古琴家吴文光根据文字谱译出来的琴曲《幽兰》共分四段。第一段的曲调深沉,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节拍较自由: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了泛音与按音交替出现的音乐旋律,在音色上有较大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第四段的音乐大部分都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象征著光明即将来临,表达了作者通过兰花的性格看到了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未来。
(文源于中国音乐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