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秋江渔乐图为邑人宗正纯撰
姜德明(宋)

楓樹蕭蕭霜葉紅,蘆花瑟瑟鳴西風。
漁翁舉網秋江上,輕舟一葉波溶溶。
群魚遊泳影相續,密網收來心易足。
赤鱗素質影跳空,玉尺金梭光炫目。
鼓枻歸來日未斜,腥風吹入比鄰傢。
傢人出戶歡相迓,笑舉魚筐還自誇。
老妻汲泉嚮江口,稚子攀條折楊柳。
汲泉炊水待烹鱗,貫柳攜魚去沽酒。
黃昏燈火羅盤餐,妻兒笑語娛團欒。
況值時清少徵稅,一生未解愁饑寒。
卻笑商人輕遠別,寒帳孤眠怨妻妾。
更憐農父在西疇,年豐則喜荒則憂。
何如漁者生涯寄江水,取之無窮用不已。
朝復暮兮醉復醒,長年嘯傲煙波裏。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行云流水词曲行云流水词曲
行云流水词曲小霓裳词曲
湘妃泪词曲香山射鼓词曲
夏有凉风词曲下楼词曲
西厢词词曲西江月词曲
西楚霸王词曲望月词曲
枉凝眉词曲完美词曲
苏武牧羊词曲四段锦词曲
双星恨(声声恨)词曲双声恨词曲
上楼词曲三潭印月词曲

 
  廣東音樂,此麯又名《聲聲恨》,作者不可考。本世紀二十年代首先由伍日生介紹出來,是廣東音樂譜子中最早的分段體式作品。樂麯旋律幽怨,麯調取材自《粉紅蓮》、《殺雄雞》等民間樂麯。樂麯取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樂麯表達了一種在哀怨纏綿之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按明張紅橋大江東詞有"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句,則所恨乃聲聲玉漏,時留短促也。後有人將"聲"、"星"同音,諧聲附會為《雙星恨》,是為嘆述銀河"商"、"參"(亦雙聲之諧音)二星七夕一相逢之怨恨,亦恨時留短促也。樂麯主調為"乙反"調,中段轉用"正綫"再轉回"乙反"調,末段以催板收結。
  
  據黃錦培說:“早在一九二五年,這首樂麯就已經由陳日生首先介紹出來。”過去傳抄譜中配有歌詞:“愁人怕對月當頭,綿綿此恨何日正當休,悔教夫婿覓封侯······唉呀,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遍灑春江都是淚,流不盡,別離愁......”。
  
  樂麯開始的慢板段落,色彩暗淡,麯調哀怨纏綿,多段旋律的重複如泣如訴,深沉悱惻,凄愴之情可見一斑。
  後面快板樂段的反復加花演奏,速度漸快漸強,明朗有力,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藝術中國)
後頁  [1] [2] [3] ... [7]8[9] ...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