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詩歌與音樂之美
第七渡
黄甲(宋)

仙源七渡更流長,鵝管瓶頭滴乳香。
觸處岩前如雨瀉,舉瓢挹處訝天漿。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曲:阮籍  
请输入更多乐曲
 
捣衣词曲沧海龙吟词曲
秋塞吟词曲孤馆遇神词曲
孔子读易词曲大胡笳词曲
龙朔操词曲秋水词曲
忆故人词曲幽兰词曲
天风环佩词曲佩兰词曲
酒狂词曲流水词曲
高山词曲普庵咒词曲
潇湘水云词曲长门怨词曲
胡笳十八拍词曲醉渔唱晚词曲

 
  晉 阮籍所作。
  
  一說係竹林七賢阮籍輩所作。在晉馬氏集團統治下,當時士大夫為免遭殺戮,便隱居山林,彈琴吟詩,藉酒佯狂,以潔身自保,並示不滿。《酒狂》反映的正是這一特定歷史環境中,士大夫階層的精神狀態。古琴譜是以記錄演奏技法和音位為主的一種記譜法。其中雖藴含着某些節奏型,但一首琴麯完整準確的節奏,卻要靠琴師口傳心授。現存六百多首古琴譜中,今人能演奏的僅有一百首左右,大部分則譜存絶響。古琴傢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把沒有師承的琴譜詳訂出節奏來,這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就叫“打譜”。此麯由古琴傢姚丙炎以《神奇秘譜》為藍本,並參照《西麓堂琴統》整理打譜的。他確定樂麯是重音在第二拍的三拍子。這種處理,在傳統琴麯中雖較奇特,但較符合譜中固定低音周期性出現,絶大部分為三字(音)一句的特點。同時他不着重在表面狂態的表現,而是通過描繪混沌、朦朧的情態,以泄發內心積鬱的不平之氣,音樂內在含蓄,寓意深刻。
  
  《酒狂》的作者阮籍是中國三國時代(公元220——公元280)著名的文學家和音樂傢。當時社會混亂,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使得報國無門、才能無處發揮,又不願意同流合污,因而感到苦悶,為了逃避現實他們常常藉酒澆愁、嗜酒長醉,在音樂裏尋找精神上的慰藉。
  
  《酒狂》這首樂麯采用了八分之三拍這個特定的節拍,音樂形象非常鮮明,比較準確的表現了一種醉意恍惚的神態和蹣跚行進、步履踉蹌的醉酒者的形象。
  
  樂麯的尾聲是一個散板樂句,並標有“仙人吐酒氣”的題解:它以逐漸下行的旋律,緩和那不斷增強的緊張感,然後運用同音反復的旋法,好象是滿腹酒氣在徐徐吐出。樂麯的結尾仿佛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酒狂”即便由醉而醒了,面對依然黑暗的社會現實,又該怎麽辦纔好呢?!
  (藝術中國)
後頁  [1] [2] [3] [4]5[6] ... [304] [305] [306]  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