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Poetry
水调歌头(叔母生日同家人劝酒)
魏了翁(南宋)

涪右金华宅,上有蔚蓝天。
当年玉女何事,未摆世间缘,要把平夷心事,散作吉祥种子,春暖玉生烟。
回首生处所,更欲与周旋。

自归来,生处所,已三年。
山头白鹤候我,应讶久留连。
已作秋风归梦,忽递春风消息,吹我著泸川。
安得且归去,绵上饱耕眠。
抱歉, 该类数据暂时缺失......


请输入更多乐曲
 
捣衣词曲沧海龙吟词曲
秋塞吟词曲孤馆遇神词曲
孔子读易词曲大胡笳词曲
龙朔操词曲秋水词曲
忆故人词曲幽兰词曲
天风环佩词曲佩兰词曲
酒狂词曲流水词曲
高山词曲普庵咒词曲
潇湘水云词曲长门怨词曲
胡笳十八拍词曲醉渔唱晚词曲

 
  最早的古琴谱《幽兰》
  
  一八八五年,我国学者杨守敬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了我国唯一的、用文字记写的琴曲《幽兰》,这是一部由唐朝人手抄的琴谱,文字所记是左右两手在琴上演奏的指法。以后,驻日公使黎庶昌将它刊影在他编的《古选丛书》当申。古琴家们根据宋元两代许多解说唐代琴谱的文献,将它译成简字谱弹奏,证明它是一个完整的、唐朝人订为的琴曲曲谱。.全谱分为四拍,二百二十四行,每行二十到二十四字不等,共有四干九百五十四个汉字。从对《幽兰》谱的翻译到它的演奏,使我们能较其实地了解唐代琴曲的情况,因此文字谱《幽兰》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幽兰》琴谱是目前发现仅有的一首用文字记录的原始琴谱,它用文字标明琴曲演奏时左手用什么样的指法,按某弦的几徽几分,右手用什么样的指法进行弹奏。文字谱不但间接的记录了琴声发出的音高,也保留了某些节奏型,因此,我们今天才能根据这些文字谱将它译成琴曲。
  
  在《幽兰》琴谱序言的说明里指出,此谱为六朝人丘明的传谱,序曰「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居于九嶷山,妙绝楚调,于《幽兰丫曲,尤特精绝……随开皇十年,于丹阳县卒,年九十七」。
  
  乐曲的全名写为《碣石调幽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所描写的内容。「碣石调」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即陇西地方的歌曲。陇西在今甘肃天水西北,南为羌族、北为匈奴驰地,因此,《陇西行》的音乐很可能吸收了西北少数民族的乐曲风格。
  
  《幽兰》曲相传为孔子所作,并不可信,但流传很久是无可置疑的。三国时期的曹操曾作有《碣石篇》的诗歌,其曲调被称为《碣石调》,晋代普有《碣石舞》。关于琴曲《幽兰》所描写的内容,汉末蔡邕在他所著的《琴操》申曾说:孔子周游列国,皆得不到重用,在归途中见到幽谷中盛开著兰花,于是很有感慨地说:兰花原是香花之冠,如今却与野草杂处,犹如贤德之人与鄙夫为伍一样,于是创作了《幽兰》一曲,表达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幽愤心情。
  
  在《幽兰》原谱的序言中说:这首乐曲约音乐虽然轻微,但是表达了作者的远大志向。曲谱后面还特别注明:这首乐曲的速度不宜快弹,而应缓缓弹奏,说明对兰花的描写不应以它的外形取悦于人,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孤芳自赏的心理状态。现代的琴家为了研究唐代留下的《幽兰》琴曲,根据古代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和乐曲要表达的内容,加上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将它译成了带有节奏的现代乐谱,实际土是进行了音乐的再创造。这项工作称为「打谱」。古琴家吴文光根据文字谱译出来的琴曲《幽兰》共分四段。第一段的曲调深沉,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节拍较自由: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了泛音与按音交替出现的音乐旋律,在音色上有较大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第四段的音乐大部分都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象征著光明即将来临,表达了作者通过兰花的性格看到了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未来。
  
  (文源于中国音乐史)
Previous  [1] [2] [3] [4]5[6] ... [304] [305] [30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