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review Collections

寒山石

?????17?

?????29 May 2006

?????Send private message

?????Send e-mail

?????寒山石的博客

Find all posts by 寒山石

评论鉴赏 Reviews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关于抗震诗歌热潮激荡的冷思考

关于抗震诗歌热潮激荡的冷思考

文/寒山石



五月的中国,痛断肝肠、悲情飞扬;五月的诗坛,激情四射、热潮激荡。“5•12”汶川大地震以来,诗歌的热潮再一次席卷并感染着这个诗歌几乎淡出人们视野的国度,网站、报刊、电视、手机短信无处无诗,一本本官办或民办的抗震诗歌专辑或诗集也以最快的速度纷纷推出,造就了沉寂多年后最为盎然的诗坛景象。或许,面对这一热潮,我们需要激情的关注和参与,但更需要冷静的审视和思考。笔者以为:

第一,抗震诗歌是民族精神的交响,它不只是诗人的激情吟唱。当大灾难来临时,人们最需要的是表达感情,而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歌因其形式短小、表达直接、节奏强烈、传播快捷而成为最适宜表达感情的载体。所以,面对灾难,诗歌既是温情抚慰并激励人们精神高扬灵魂向上的“心灵鸡汤”,也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一个共同引爆点和一种大众参与方式,正如著名诗人钱明锵所说:“这次的地震不仅造成物质上毁灭性的摧残,也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打击,情境是非常惨烈的,有许多状态是用语言难以描述的,尤其是失去亲人的哀痛,造成心灵的创伤更是久久难以敷平。于是‘悲情出诗人',以诗摹景,以诗抒怀,以诗言情,以诗铭志,这就是大灾后为何出现大量诗歌的原因。”正基于此,才形成了当下大众参与、且类似于“天安门诗抄”那种群情激昂、感天动地的“地震诗抄”景象。两者的区别或许仅仅在于,“天安门诗抄”是“政治地震”引爆的群体涌动,而“地震诗抄”则是无情的自然劫难引发的生命悲歌!可以说,不仅绝大多数诗人或者诗歌爱好者写了,更有亿万网友和读者也情不自禁,用喷薄而出的激情表达了对灾情的震惊与关注、对死难者的哀悼与痛惜、对救援者的崇敬和礼赞、对未来的期盼和信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诗歌成为大众表达感情的最好、也最为普遍的方式,那无数首源于国人被震惊、震撼和震动的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壮歌,汇成了一曲民族精神的交响。所以,尽管我们的诗人站在了大灾难的精神前沿,但这绝不仅仅是诗人的激情吟唱,而是中华民族在大灾难面前一曲既悲壮又雄壮的集体大合唱。

第二,抗震诗歌是人性复苏的自然奔放,是情感共鸣重于艺术表现的精神符号。抗震诗歌作为“快速反应”的精神产品,无论是表达关注、讴歌英雄、礼赞生命、思考生活、抒写希望,还是捕捉人性的光辉、谱写人间大爱的力量,绝大多数是直舒胸臆、语言朴素,但却荡人魂魄、催人泪下。比如《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宝贝啊,不要沉睡》、《孩子,天堂路上别走太急》、《妈妈!对不起我来不及了》、《最近我常常含着泪水》、《挺住吧兄弟挺住吧汶川》等等之所以广为流传,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着多么高的诗艺,而是因为他们有最朴素、最真挚、最浓烈的感情,诗作的内容与生活实现了震惊人心的对接、作者的感受与读者的体验得到了完整地契合。再比如:“宝贝,如果你活着,记住我爱你!”这句母亲的遗言,虽然只是一条短信,但它本身就饱含着一种生命的诗意和撕心裂肺的情感;温家宝总理那句掷地有声振聋欲聩的:“是人民在养活你们,你们看着办”,更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谁又能说,这不是激情饱满的诗句!所以,抗震诗歌是无需雕琢的真情袒露,是生命体验的本真宣泄。当然,因为艺术性的欠缺,这种“快速反应”的诗作大多将只是昙花一现,随着诗人的深入思考,我们期待着记录这场人类大灾难的经典诗作早日问世。

第三,抗震诗歌是对国人进行“灾难教育”的一部教科书,绝不仅仅是“心灵重建”的力量。灾难是国家和民族的伤痛,绝不仅仅是灾区的。灾难考验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意志;灾难中有无数的事例让人热泪盈眶;灾难让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生命的价值;灾难中包含着有关社会、民族、国家、生命的一切信息。所以,对待灾难的态度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而要提高国家的文明程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首先需要从普及灾难教育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发自内心的抗震诗歌无疑是对国人进行灾难教育的一部教科书。但遗憾的事,那些相继推出的诗集,主编者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宣讲大部分将捐献给震区,旨在帮助灾区人民跨越内心恐惧的障碍,重建心灵家园。比如明天出版社推出《中国:震撼5月——2008抗震救灾诗集》,该社社长刘海栖就对记者说:“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作家不会缺席,中国的出版人同样也不会缺席。我们将共同把这部作品献给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和受灾人民,尤其是那里的孩子们!”的确,面对灾难,我们的诗人不会缺席,但如果把我们的诗作仅仅偏狭地作为灾区“心灵重建”的力量,而忽视了对国人包括我们每一个人的灾难教育,毫不客气地讲,在下一次灾难降临时,我们还会回到原点,会成为下一个遇难者。

第四,抗震诗歌是特殊环境的瞬时景象,并不意味着诗坛由此走向繁荣。曾几何时,诗歌脱离了时代,疏远了社会,远离了生活,对大众失去了精神支撑和引领价值,以致有人因此感叹和惊呼:“诗歌死了!”但今天,诗歌的热潮再一次席卷而来,它记录了这场灾难,温暖或打动了人心,也呈现了诗歌独特的力量。于是,又有人说:“诗人震醒了”,“诗坛复苏了”,“它将震出诗歌的辉煌”。我以为,无论是辉煌还是沉寂、喧嚣还是平静,诗歌永远璀璨地闪烁在人类精神的领空。所以,当有人惊呼“文学死了”的时候,我想,不是文学该死、诗人该死,而是某些糟蹋文学、糟蹋诗歌的文人该死、诗人该死,死有余辜,死不足惜。今天,我同样丝毫不否认这场空前灾难对国人精神凝聚、价值构建和生命审视的强力推动,也丝毫不否认这种“抗震诗抄”对诗人灵魂震撼、观念重估和创作取向的深度影响,我也坚信我们的诗人会藉此反思中国新诗的命运和未来、反思诗人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我更坚信灾难已经并在继续改变着人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终将改变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但是,如果认为诗歌会因此“复活”,因此走向繁荣和辉煌,那不过是良好但却不切实际的愿望。因为,这种特殊环境下的瞬时景象,它背后反映的不是诗歌本身的勃兴,而是脆弱的生命在大灾难中迸发的呐喊。当下的诗歌热潮不过是大灾难掀起的潮汐,虽然会有很多厚重的精神元素和高贵质地沉淀入我们的灵魂,但潮汐过后,一切将复归平静。尽管我们希望在灾难之后还能看到诗歌热情的延续,但肯定地讲,诗歌的振兴与辉煌仍需要一个痛苦的、艰难的、甚至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2008-6-5



●寒山石,本名崔利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或合著作品多部,其中《当代青年论探》获陕西省首届青少年研究成果专著类二等奖、《滴水藏海——当代微型诗探索与欣赏》被誉为微型诗理论研究“弥补空白”之作。发表《网络诗人的精神缺陷》、《当下诗歌创作的十大流弊》、《精神的低迷与诗坛的低迷》、《拷问灵魂:当代作家的人格禁锢》、《对当下诗坛的集体审判——从“赵丽华现象”说开去》、《当下诗歌的语言困惑:“苦水”与“口水”》、《当下诗歌的欲望困惑:“情色”与“色情”》、《 “口语写作”的节制与滥用》等评论多篇。

邮箱:clm660523@sohu.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7596154

2008-06-06 05:34:20
Reply with quote
博弈 ?2008-06-06 06:09:52?? Reply with quote


置顶推荐。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博弈Collection
山城子 ?2008-06-06 21:31:16?? Reply with quote


但是,如果认为诗歌会因此“复活”,因此走向繁荣和辉煌,那不过是良好但却不切实际的愿望。

——我以为诗歌从它诞生的时刻起,从来也没有“死”过,而是一直在向前曲折地发展着!我觉得目前就是一种阶段性的繁荣与辉煌!不必以高深状之!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山城子Collection
杨光 ?2008-06-10 22:33:27?? Reply with quote


欢迎兄弟,再来欣赏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杨光Collection
网友论坛
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