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又:又早返回主頁
燕子來舟中作: 卻又一字不說出,讀之但覺滿紙是淚,世之相後也,一千歲矣,而其詩能動人如此
別薛華: 離別卻又是不可避免的。
於易水送人: 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捨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後思
除夜作: 卻又撇開自己,從對面寫來:“故鄉今夜思千裏。
新沙: 卻又那樣合乎情理。
河湟: 最後一聯卻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將滿腔抑鬱不平之氣故意以曠達幽默的語氣出之,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展現了時間上並不連續卻又每每使人難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時節的密雨,象給上千
邊詞: 卻又另換一副筆墨。
採蓮麯二首(其二):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
舟中曉望: 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
送杜十四之江南(一題作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卻又不著一字,造語洗煉、含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卻又與上半首緊緊相扣,不使讀者感到上下脫節。
聽穎師彈琴: 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却又各有特色,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清人方东树说韩愈写诗“
初春小雨: 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卻又能從痛苦中得到某種滿足。
重別夢得: 卻又再貶遠荒。
南澗中題: 卻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悶和煩惱。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卻又無處實有,無時實在,使詩具有一種深遠的意境,深沉的韻緻。
登樓寄王卿: 盘托出,而在用笔上,却又有委婉曲折之妙。一、二两句采用的都是节奏比较和缓的“二二三”的句
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 卻又覺合情合理,極富韻味。
水夫謠: 可故鄉卻又捨不得離開。
秋思: 卻又忽然感到剛纔由於匆忙,生怕信裏漏寫了什麽重要的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
燕子樓三首: 卻又被另外一種想頭壓了下去,即:打扮了給誰看呢?想到這裏,就衹有流淚的份
阿嬌怨: 此时思想上急于想听,却又十分怕听;十分怕听,却又不能不听。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都包含在“
鹹陽城東樓(一作鹹陽城西樓晚眺,一作西門): 卻又頗極錯綜輝映之妙,令人並無一絲一毫的“合掌”之感,──也並無組織經營
重過聖女祠: 之境,极富象外之致,却又带有不确定的性质,略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这是一种典型的朦胧美。尽
贈柳: 卻又順着長堤,嚮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見到青青的
正月崇讓宅: 然而卻又沒有見到妻子。
蘇小小墓: 卻又筆筆在寫人。
天上謠: 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
浩歌: 卻又把滄海桑田的“意”婉麯而又鮮明地表達出來了。
秦王飲酒: 卻又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無形跡可求。
2 1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