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魯返回主頁
第04部·捲三百四十五: : 或采孤於鄒魯,或收浮磬於泗濱;
第04部·捲三百四十九: : 白以鄒魯多鴻儒,燕趙饒壯士,蓋風土之然乎?趙少公才貌瑰雅,志氣豪烈,以
第04部·捲三百六十四: : 人參鄒魯,闕裏之詩書斯在,奄中之禮樂不渝。
第04部·捲三百六十五: : 曷惟其已?皇上禮行鄒魯,思闡文明,則夫子乘通三之尊,袞公列惟五之長。
第04部·捲三百九十: : 戶有鄒魯,儒風濟濟,被於庶政。
第04部·捲四百: : 鄒魯之地,已識其前旌。
第05部·捲四百十九: : 泱泱乎鄒魯之風,盡在丞相府矣。
第05部·捲四百二十二: : 文學鄒魯,羽儀邦傢。
第05部·捲四百三十四: : 能傳鄒魯之學。
第05部·捲四百五十八: : 何迷鄒魯之風?習以見尤,其如城闕之刺。
第05部·捲四百七十八: : 宛若鄒魯
第05部·捲四百八十二: : 客有鄒魯之徒,為之頌曰:岩岩雙闕,上幹青,明於著令,煥乎成文,萬人承式
第05部·捲四百九十一: : 昔鄒魯之諺,以ぷ金不如者,蓋一經耳。
第05部·捲四百九十三: : 有鄒魯之風。
第06部·捲五百二十: : 亦鄒魯之洙泗。
第06部·捲五百四十六: : 遊藝鄒魯,觀光鹹鎬。
第07部·捲六百八: : 取之自鄒魯
第07部·捲六百九: : 介於鄒魯間,傳世三十有一,為齊所並。
第07部·捲六百十五: : 學頗師於鄒魯,君幸逢於堯舜。
第07部·捲六百四十八: : 豈君父之能捨?朕惟鄒魯之地,鄆實居多,俗尚師儒,人推樸厚。
第07部·捲六百八十二: : 鄒魯諸生,因功張皇。
第07部·捲六百八十八: : 靜則近鄒魯之士,講《詩》導《禮》;
第08部·捲七百二十七: : 發揮於鄒魯,恢張於洙泗。
第08部·捲七百七十二: : 鄒魯名儒,鏡納無私,山高不讓,而又循墻戒切,銘座規深。
第08部·捲七百九十一: : 其欲馴之也難矣哉!及公之化夷俗為鄒魯,使父子長幼,各得其宜,則知中庸清靜
第09部·捲八百十: : 裏如鄒魯
第09部·捲八百十三: : 傢本鄒魯,即闕裏之裔孫也。
第09部·捲八百十五: : 鄒魯庸儒。
第09部·捲八百四十: : 朕以鄒魯重鎮,兵革連年。
第09部·捲八百九十五: : 生以故東出鄒魯間,雖下第之緒,與將別之緒相煎,然鄒魯聖人之鄉,亦足以暖生
第10部·捲九百二十三: : 四時傳其鄒魯,著康成之韋簡,聽季長之絲竹,鑿藻三古,琴瑟百傢。
第10部·捲九百六十一: : 鄒魯儒生,文在茲乎?依稀兮翔集闕裏,仿佛兮詠歌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