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返回主页
逢友生言怀: 安亲非避地,羁旅十馀年。
望商山路: 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
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避地衣冠尽向南。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贤人避地初。
夕次鹿门山作: 远游非避地,访道爱童颜。
寄杜拾遗: 如今避地锦城隅,幕下英僚每日相随提玉壶。
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避地衣冠尽向南。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贤人避地初。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竹请客: 避地到南国。
避地
避地寒食
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 唯怀避地逃多难,不羡朝天卧直庐。
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
瑞鹤仙: )友人罗忼烈教授称“此词当是暮年避地睦州时纪事之作。
采桑子(彭浪矶): 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一萼红: 如唐末韩侂便曾避地于此,其《小隐》诗云:“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
八声甘州(雁): 今随阳避地,遍海南头。
桃源行(凤栖梧三首): 避地移家,□□□□□。
贺新郎(次韵昌甫雪梅曲): 问避人避地,其如楚之舆接。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待旦吟二首: 脱然避地能孤飞。
和孙倅见贻八首: 与公避地均休戚,天使诗人识漫郎。
用李参政韵并录寄舟峰师四首: 避地方图水石岩。
元丹歌赠会稽陈处士: 少年避地东海隅,架竹编茅剪荆棘。
赠李严州: 骨肉避地星散居。
避地
避地
将为枝江之行: 避地于我前。
自乐: 避地悠悠处处居,何妨涕泪作欢娱。
挽龚竹卿: 世换辽东避地回。
赠鸿宿洲淮士: 偷生避地子保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