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義返回主頁
次韻金鄉宰韓宗恕寺丞見贈三首: 閑中道義輕三事,醉裏文章敵八仙。
答李令: 道義惟添睡,功名衹有詩。
即事一首次韻祝朝奉十一丈: 功名與道義,熊掌偕魚灸。
歸到: 顧無道義論輕重,何處王公門可遊。
隆興書堂自警三十五首: 道義以榮親,古人所無斁。
隆興書堂自警三十五首: 苟非富道義,何異彼黔民。
敘趙守備學釋菜會餕: 禮遜興行道義充。
感懷二首: 道義年來勝,幽居興倍長。
純父傢池雙頭蓮: 相磨道義出,不覺辭螢爝。
讀書有感: 五鬼不磨吾道義,二秦長是此江山。
勸學歌: 獨以道義超衆形。
詠史上·董仲舒三首: 道義兩言擴古今。
輓湯桂橋: 白首譚經道義尊。
贈湖州使君李公擇: 自茲道義及生民,晚具纁黃起遺逸。
和趙忠州見寄: 道義雖同趣,窮通奈兩管。
潘傢山同章衡諸生飲次行令探得隱君子為章衡搜出故賦詩云: 道義充諸中,測度非在顔。
賀丘子從遷居: 道義交親無罣礙,妻孥慮遠自嗟籲。
謁韓祠: 道義長涵日月光。
次韻前人訪舊: 道義豈隨天地閉,風埃不放水雲閒。
次韻天台陳榆收: 道義要權衡。
次韻王聖傳自嘆: 道義相從自一宗,世人擾擾等雞蟲。
次韻翁古晚府判見贈二首: 道義濃香薫政譜,文章餘力到詩城。
段縣尉以兄約齋二詩求和因次韻: 道義終身為日用,功名外物等雲輕。
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爐亭勞餘出山且取子美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分韻賦詩韻不以及就成十絶: 如此道義何。
泌生日二首: 道義於人堪雋永,膏粱從古豢愚癡。
四月朔日鄉飲於邑董氏之依緑亭口占: 道義為鄉自不同,肯隨流俗唾衰翁。
送前人之董氏館: 道義之交無故新。
應吳伯秀縣尉教鄞學求詩: 道義在培植,身為枝葉根。
用前人代二子用前韻來謝韻: 道義不以規。
小亭: 道義日群居,間暇一遊息。
秋晚齋居: 肯為功名虧道義,常因課講費吟哦。
送李介甫赴官塘湯氏館: 道義結交全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