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返回主页
许诰逝世: 有《通鉴纲目前编》。
皇史宬建成: 依《通鉴纲目》,每月一册,厚薄适匀,每朝为一柜。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
《读史管见》成书: 见《资治通鉴》事备而义少,乃作文以补,绍兴二十五年(1155)成《读史管见》
李焘上《续资治通鉴长编》
通鉴纪事本末》刊行
赵雄等上《四朝国史志》: 其余部分多采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修成
李焘卒: 所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用力近四十年,取材广博,考订精核。
宋禁私史: 仅留《续通鉴长编》、《东都事略》、《九朝道略》、《丁未录》及诸家传等书交
袁枢逝世: 撰有《通鉴纪事末》。
徐自明编成《宋宰辅编年录》: 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宋大诏令》三书为
陈均编《宋九朝编年备要》: 仿《通鉴纲目》体例,编著《皇朝编年举要备要》、《中兴编年举要备要》两书。
李心传修史: 为接续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嘉定三年(1210),撰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杨仲良攒《皇宋遁鉴长编纪事本末》: 他认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帙浩繁,于是将《长编》所记史事,分门编类,
江南、陕西檀棉: 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中木棉一物时说,木棉,江南很多,从闽广运来的棉布尤
刘恕逝世: 参与编撰《资治通鉴》,有《通鉴外纪》。
《资治通鉴》撰毕
司马光卒: 著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等。
刘攽逝世: 助司马光修《通鉴》,任汉代部分 。
乔知之冤死: 《资治通鉴》据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诗》系于神功改元之后,今从之。
吐蕃寇茂州: 按:《新唐书·本纪》及《资治通鉴》均系求和于九月,寇茂州于十月,《旧唐书
新罗金崇基继王位: 《资治通鉴》但讳“隆”为“崇”,而又不言改名“兴光”事,颇易滋误。
李繁撰《邺侯家传》: 《玉海》、《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宦官王宗实立郓王为皇太子: 通鉴于宣宗崩从旧纪,于立太子从新纪。
裴庭裕撰成《东观奏记》: 宋代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时,多采其说。
西魏通使于突厥: ”此为《通鉴》记载阿史那氏突厥之始。
《资治通鉴》编成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区: 《资治通鉴》等书记载,长沙地区最早的大雪记录当在二千年前,即公元前37年,
历史学家顾颉刚出生: 在北京主持标点《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的工作,并深入研究《尚书》、陆续发表
历史学家吴晗受迫害致死: 并标点《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诞辰: 其中他领导编撰的《资治通鉴》一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继司马迁《史记》以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