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返回主页
卷九十七·志第七十三: : 《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成化中商辂等修
卷九十八·志第七十四: : 太祖《资治通训》一卷,凡十四章,首君道,次臣道,又次民用、士用、工用、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 : 上《资治八策》,曰:“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 : 资治钱谷有能称,仁宗尝以问杨士奇。
卷二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一: : 勤讲学以资治理。
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二百二: : 加授大中大夫资治少尹,以征麓川功也。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 帝以《资治通鉴》载前代兴亡治乱,命集贤学士忽都鲁都兒迷失及李孟择其切要者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 : 以《帝范》、《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进讲,复敕右丞相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 : 仍命译《资治通鉴》以进。
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 : 若《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王恂、许衡所述辽、金帝王行事要略,下至《武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五: : 进译语《资治通鉴》,帝即以赐东宫经筵讲读。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 : 进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因言国家当及斯时修辽、金、宋三史,岁久恐致阙逸。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 : 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 尤熟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
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一: : 命养直进讲《资治通鉴》,因陈规谏之言,诏赐酒及钞万七千五百贯。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六: :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
旧五代史: :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以及后来胡三省撰《通鉴注》”,皆从中取材甚多;
宋史: : 像南宋初年史学家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专记北宋一代史实;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 : 制《资治通鉴序》赐司马光。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 : 端明殿学士司马光上《资治通鉴》,以光为资政殿学士,降诏奖谕。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 : 刘恕同修《资治通鉴》,未沾恩而卒,诏官其子。
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 : 李焘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六百八十七卷。
卷二百三志第一百五十六: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三百五十四卷
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 : 司马光尝语人曰:"自吾为《资治通鉴》,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
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 : 预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
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 : 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 : 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龋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
卷三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 : 议毁《资治通鉴》,瓘因策士题引神宗所制序文以问,昂、自意沮。
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 手书《资治通鉴》凡三。
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 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断自建隆,迄于靖康,为编年一书,名曰《长编》,浩
卷三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 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
卷四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 "又尝读《资治通鉴》,至汉高祖入关辞秦民牛酒,因奏:"今日无以予人,反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