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軍返回主頁
楊守謙被殺: 諸軍乃以汝夔及守謙為辭,不發一矢。
張經被殺: 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專辦討倭,便宜行事。
趙文華督師江南: 為協調諸軍,兵部提出遣大臣一人督師。
南京振武營軍變: 諸軍始怨。
王邦瑞逝世: 欲節制諸軍,王邦瑞堅持灑可。
復議徵倭援朝: 統帥南北諸軍,出師朝鮮,徵剿日本侵略軍。
李如鬆戰死: 宗詔李如鬆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諸軍,入朝作戰,奪回平壤。
麻貴致仕: 統南北諸軍入朝鮮抗擊日軍,數有戰功。
後金軍攻剋遼陽: 撤奉集、威寧諸軍,合力共守遼陽,引水註濠,沿濠列火器,陳兵環守。
川軍復永寧: 於是盡撤諸軍會於長寧,連破麻塘坎、觀音庵、青山崖、天蓬峒諸寨。
官軍敗於織金: 朱燮元亦以尚書督四川、湖廣、陝西諸軍,故蔡復一節制不行於境外。
萊州解圍: 諸軍皆帶三天糧至沙河,孔有德迎戰,被打敗,二十日萊州城圍始解。
史可法巡撫安慶: 分巡安慶、池州、監江北諸軍
清兵入塞: 帝乃詔督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諸軍入衛。
朱燮元逝世: 命以兵部尚書兼督貴州、雲南、廣西諸軍
張令之死: 諸軍皆奪氣。
邵捷春下獄: 後在梓潼與應元諸軍戰,蜀將曹志耀等力戰,將義軍打退。
丁啓睿督師: 節制陝西、河南、四川、湖廣、江北諸軍
明軍潰於朱仙鎮: 襄陽諸軍皆潰。
丁啓睿下獄: 湖廣、河南、四川、山西及江南、北諸軍,仍兼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範志完伏誅: 總督遼東、寧遠諸軍
伯顔揮師滅宋: 伯顔大會諸軍於襄樊。
阿裏海牙攻降嶽州: 將高世傑會集郢、復、嶽三州及上流諸軍戰艦一千六百艘、兵二萬人扼守荊江口(
淮安之戰: 指揮諸軍攻城。
宋設禦曾使司: 統一編製諸軍為前、後、左、右、中五軍,稱禦營五軍,其首腦禦營使和副使由宰
秦檜罷相: 於紹興二年(1132)五月出督江淮諸軍
淮西之變: 復命呂祉往淮西廬州節制諸軍
王勝取海州: 又命諸軍分地而攻。
金徵兵備戰: 諸軍以漢及其他各族相雜。
耿京起義: 耿京乃遣諸軍提領賈瑞、掌書記辛棄疾等赴南宋行在奏事。
宋分兵備戰: 已令諸前諸軍都統製吳璘戍武興(今陝西路陽)、姚仲守興元(今陝西漢中)、王
瓜洲之戰: 權都統製李橫引諸軍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