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返回主页
古意: 褒贬都归竹帛中。
默记淮南王事: 如何褒贬两参差。
夜读杜诗四十韵: 麟经示褒贬,此物足懲劝。
对雪: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括苍陈与叟携所撰春秋义例见过书于卷后: 发挥褒贬勒成编。
挽徐县尹: 雄笔工褒贬,登科年少时。
暮春联句九首: 褒贬岂无公。
贺李微之兼工侍二首: 褒贬春秋赖洽闻。
寄孙之翰: 归来已绝褒贬笔,进用只调敖仓储。
读李憕碑: 末学褒贬多非是。
刘忠显挽词: 诸儒主褒贬,毫发未容讹。
芍药呈韩文: 试比姚花定褒贬
跋刘溪翁题韩府诗: 罕能褒贬似渠工。
龙泉项汝弼字唐卿卢溪书院: 是非褒贬乃枝叶,孝友忠信为本根。
经五丈原: 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诸将五首(其二): 不著议论而褒贬自明。
献长安君安仁诗十首∶三: 褒贬齐均。
咏怀诗八十二首∶六十: 烈烈褒贬辞。
诗选: 更不褒贬任何人。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春秋》主意如何?(普云)《春秋》以褒贬为辞,敦典庸礼,命德讨罪,世道之兴
西游记·第五本: 晋和峤也多褒贬,恰便是朱方聚歼。
十探子大闹延安府: 褒贬必当,激浊扬清,御书“方正忠良”四字,敕赐“怀忠”之碑。
套数: 评论着天下花无褒贬的孤高。
梅磵诗话: : "二诗褒贬皆当。
卷四: : "此段褒贬有至意。
全唐诗话: : 若无褒贬,侥幸者多。
彦周诗话: : 」此明远对面褒贬,而人不觉,善论诗也,特出之。
沧浪诗话: : 毋直致褒贬
卷第一: : 皆密布其中而寓诸褒贬,此史家祖也。
卷下: : 不待褒贬而是非自见矣。
石壕吏: : 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