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返回主頁
大壯卦(第三十四): : 故雖有孚而不免於兇者,其孚窮而不足賴也。
傢人卦(第三十七): : 行之有恆也!雖有悍婦、暴子弟,莫敢不肅然,而未嘗廢恩也,此所以為至也。
損卦(第四十一): : 故我雖有事,當且已之而遄往也。
夬卦(第四十三): : 雖有不知我心而“慍”者,然終必無咎。
升卦(第四十六): : 故雖有畏,“勿恤”也。
井卦(第四十八): : 則下雖有寒泉而不達,上雖有汲者而不獲,故“勿幕”,則“有孚,元吉”。
鼎卦(第五十): : 故雖有“雉膏”而不食也。
艮卦(第五十二): : 上雖有憂患而莫之救,則上之所不快也,以是為失其正矣,故曰:“艮其趾,未失
漸卦(第五十三): : 故六爻雖有陰陽之異,而皆取於鴻也。
既濟卦(第六十三): : 雖有好亂樂禍之人欲開其端,而人莫之予,蓋未嘗不旋踵而敗也。
未濟卦(第六十四): : 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故曰“不續終也”。
周易鄭康成註: : 雖有異傢之學,同以象數為 宗,數年後乃有王弼之說。
易緯乾元序製記: : 言王者雖有際會,安在其行之會。
卦二: : 陰雖有美,含之;
上經乾傳捲一: : 雖有萬物之象,於萬物變通之理,猶有未盡,故更重之而有六畫,備萬物之形象,
上經需傳捲二: : 言初時雖有小失,終久乃獲吉,故云“未大失”也。
上經隨傳捲三: : 雖有遇毒之吝,於德亦無大咎,故曰:“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也。
下經鹹傳捲四: : 雖有殊功,人不與也。
下經夬傳捲五: : 故雖有惕懼號呼,莫夜有戎,不憂不惑,故“勿恤”也。
下經豐傳捲六: : 雖有左在,不足用也。
係辭上捲七: : 雖有功用,本其用之所以,亦在於無也。
第6節:《乾》:相時而動的竜精神(2): : 這樣雖有危險的萌芽存在,但也可以避免災害發生。
第20節:五《需》:"越是難險越嚮前"宜忌(3): : 劉備雖有雄心大志,但在創業初期還沒有自己的地盤,有一段時間不得已依附於
論陰陽(1): : 然後雖有變化萬殊,贏肭無方,莫不結係於此而庳正焉。
周書•泰誓中: :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捲一尚書序: : 事雖有別,正是君言,言而見書,因而立號,以此之故,名異諸部。
捲二堯典第一: : 又伏生雖有一《虞夏傳》,以外亦有《虞傳》、《夏傳》,此其所以宜別也,此孔
捲三舜典第二 : : 五刑雖有犯者,或以恩減降,不使身服其罪,所以流放宥之。
捲四大禹謨第三: : 其篇雖有“夔曰”,夔言樂和,本非謀慮,不得謂之“夔謨”。
捲八太甲上第五: : 雖有心嚮善,而為之不固。
捲十一泰誓中第二: :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捲十二洪範第六: : 且“庶徵”雖有休咎,皆以念慮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