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返回主頁
設立南書房: 他諭示大學士勒德洪、明珠:在翰林內選擇博學善書者二名,常侍左右,講求文義
舉薦博學鴻儒: 職銜均屬翰林院官。
京師等處發生強烈地震: 壓死內閣學士王敷政、掌春坊右庶子翰林侍讀莊冏生、原任總理河道工部尚書王光
朱方旦案發: 翰林院侍講王鴻緒疏參湖廣朱方旦以“邪教煽惑”民衆。
《平定三逆方略》始修: 內閣學士阿蘭泰、達岱、張玉書、翰林院掌院學士牛紐為副總裁官。
清廷纂修三朝《聖訓》和重修清《太祖高皇帝實錄》: 內閣學士席柱、王守纔、翰林院掌院學士陳廷敬為副總裁民。
《日講易經解義》刻成: 翰林院掌院學士牛鈕等人進呈已刻成《日講易經解義》。
纂修《一統志》: 翰林院侍讀彭孫遹等二十人為纂修官。
徐乾學學問卓著: 康熙帝命大學士等在翰林官員內推薦長於文章、學問卓著之人。
康熙帝評論理學: 在豐澤園召試翰林官,出“理學真偽論”題目。
尤侗一生勤於著述: 康熙帝擢升他為翰林院侍講,晉承德郎,再次賜御書予以嘉奬。
康熙帝重視《明史》纂修: 、明珠、李光地、王熙及部分內閣、翰林院學士,補充為監修總裁官及總裁官,標
曹寅奉旨刊刻諸書: 又命十名閑居江浙的在籍翰林參與校訂。
《古今圖書集成》初步編成: 康熙帝就曾令翰林院官員依照《唐類函》體例,從唐至明,輯成完書,以資觀覽,
《清文鑒》編成: 康熙帝把編書的任務交給翰林院學士傅達禮,令他將滿語照漢文字匯發明,某字應
《平定朔漠方略》編成: 翰林院掌院學士常書、張英奏請,將皇上徵討噶爾丹所記言行編成書,即可垂於後
張英居官有“安心之法”: 張英在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期間,正職是禮部尚書。
熊賜履在朝任職四十年: 三十七歲升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任康熙皇帝的經筵講官,四十一歲官至武
清政府審理《南山集》案: 戴名世當時是翰林院編修,他為諸生時,曾著《南山集》一書,書中關於南明永歷
王士禛居官之餘致力著述: 事、禮部儀製司員外郎、戶部郎中、翰林院侍講、侍讀,國子監祭酒,詹事府少詹
張玉書居官五十年: 康熙三年(1664)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左右庶子,日講起居註官。
學者毛奇齡逝世: 授翰林檢討,充任明史纂修官。
毛奇齡逝世: 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製科授翰林院檢討, 充史館纂修。
理學名臣李光地病逝: 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編修。
朱天保等因請立太子被斬: 翰林院檢討朱天保等奏請復立允礽為皇太子,疏中寫道:“皇太子雖以疾廢,但是
建立朝考制度: 於翰林之選,尤為慎重,必人品端方,學問醇粹,始為無忝厥職”,於是下令:“
興宗學: 由翰林院編修、檢討充任。
查嗣庭獄案發: 如翰林改授科道為可恥,以裁汰冗員為當厄,以欽錫進士為濫舉,以戴名世獲罪為
設鹹安宮官學: 以翰林官居住鹹安宮教之。
設宣諭化導使: 率領翰林院庶吉士、六部學習人員,以及國子監肄業的選拔貢生等,帶諭旨前往陝
張廷玉代子謙讓: 康熙末年任吏部侍郎兼翰林學士。
親試博學鴻詞: 分別授於翰林院編修、檢討、庶吉士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