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Return to the first page
《大明日历》的编纂
《大统历法通轨》的编纂
朱棣即帝位: 编纂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类书《永乐大典》。
解缙死于狱: 主持编纂《永乐大典》,颇受成祖重视。
章敞逝世: 敞编纂洪武以来条格,使各衙门参酌,吏无能为奸。
杨士奇逝世: 士奇充编纂官,授吴王府审理副,仍供馆职。
王直致仕: 稽古代言编纂记注等事,多出其手,与王英齐名。
诏订《诸司职掌》: 或不重新编纂刊正,难于考据遵行。
《贤博编》撰成: 就是叶权根据遍游各地的耳闻目睹编纂的。
诏修《熹宗实录》: 与纂修官等同编纂
《圣武亲征录》书成: 编纂于元世祖至元年间,作者佚名。
颁行《农桑辑要》: 中国元代初年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
世祖诏颁《农桑辑要》: 即着手编纂农书,以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
何荣祖编《至元新格》奏准颁行: 只有在何荣祖奉命编纂《至元新格》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五月奏准颁行后,元
《大元大一统志》成书: 二年(1285)由札马剌丁﹑虞应龙等开始编纂﹐於三十一年完成初修稿七百五十五卷。
马端临撰成《文献通考》: 毕二十余年之功编纂《文献通考》。
英宗诏颁《大元通志》于天下: 英宗命继续进行该书的编纂工作,令枢密副使完颜纳丹、侍御史曹伯启、也可扎鲁
赵世延、虞集等纂《经世大典》: 编纂《皇朝经世大典》。
《金史》、《宋史》成书: 及金朝注重史书的编纂工作。
《至正条格》成: 其编纂始末,厘然可考。
董敦置那当寺: 君丹惹墀将寺藏的藏文佛经编纂为《甘珠尔》、《丹珠尔》。
《通鉴纪事本末》刊行: 对以后史书的编纂产生了很大影响。
西夏刊行《番汉合时掌中珠》: 党项人骨勒茂才编纂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刊行。
宋编《淳祐条法事类》: 是随事分类编纂的法典。
元好问野史亭著书: 编纂成金诗总集《中州集》和《壬辰杂编》若干卷。
薛居正监修《五代史》: 澹、李昉、刘兼、李穆、张九龄参加编纂,历时十八个月,于开宝七年完成。
开卷有益: 编纂大型类书、诗文总集、小说总集等。
李昉修《时政记》: 枢密院令副使一人编纂,每季送史馆,李昉将其所修的《时政记》,每月先送太宗
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
李肪等编纂《文苑英华》
宋太宗崩: 组织李昉等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
设置龙图阁: 分别执掌起草制诰诏书、整理典籍、编纂图书、教授生徒等工作,并有专门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