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返回主頁
中國最早的歷史地圖集出現: 六體必須綜合運用,互相參考,否則就不能正確繪製出反映實際地貌的地圖來。
石渠論辯: 由太子太傅蕭望之綜合各傢意見上奏,最後由宣帝親自裁决是非,作為官方結論,
劉歆撰《七略》: 作為我國最早的綜合性圖書分類目錄,對後世目錄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程發揮了良好的引水、防沙、排洪等綜合作用。
嚮維基宣戰 大英百科全書推Web 2.0 版: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已有兩百四十年歷史的大英百科全書推出了新的綫上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指數、香港股市恆生指數、上海股市綜合股價指數等股市指數跌幅超過5%。
淞滬會戰: 綜合概括資料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0年): 而是綜合聯合和鬥爭兩方面的政策。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52年): 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逐步創辦函授學校和夜大學,並在機構上為大量吸收工農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56年): 大會堅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並根據毛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59年): 躍進”的重要教訓之一就是沒有搞好綜合平衡,這是經濟工作中的根本問題。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62年): 應該在綜合平衡基礎上全面安排。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79年): (三)現在的國民經濟是沒有綜合平衡的。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0年): 國傢計劃要搞好綜合平衡,有一部分指標是指令性的,這類指標將逐步減少;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1年): 建立農工商綜合經營的農業經濟體製,都是我國經濟建設中具有戰略意義的問題,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2年): 認真落實“綜合治理 ”的方針,務使社會風氣、社會治安在年內有明顯的好轉。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3年): 農工商綜合經營的道路。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4年): 關各部委分設為黨群、政法、宣教、綜合、工交、軍工、農林、財貿、科技、外事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5年): 中下遊防洪、發電、航運産生巨大的綜合效益。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8年): 三、以深化企業改革為中心進行綜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新的經濟體製的主導地位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9年): 是多種社會矛盾的綜合反映。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0年): 指出要狠抓綜合治理,搞好社會治安;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1年):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在煙臺舉行。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2年): 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傢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3年): 提高綜合改革試點水平,切實做好新體製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4年): 是一項具有防洪、發電 、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的工程,經過長達40年的論證,由七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5年):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6年): 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7年): 全國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8年): 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則是知識總量、人才素質和科技實力的競爭。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9年): 對提高我國的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解决我們面臨的諸多矛盾和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0年): 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這是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