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返回主頁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3年): 《人民日報》報道: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在北京成立,趙紫陽任組長,國傢科委主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4年): 、綜合、工交、軍工、農林、財貿、科技、外事等10個口,以利對各部委整黨工作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5年): 會議對科技體製的改革問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6年): 相應地調整科技、 教育、文化、衛生等行政管理部門。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7年): 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體製改革的若幹規定》,肯定了科技體製改革所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8年): 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工作會議。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9年): 在着力於提高經濟效益、經濟素質和科技水平的基礎上,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率,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0年): 推動科技進步,改善經濟管理,調整經濟結構,加強重點建設,為下個世紀初葉我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1年): 科技興農是農業的希望所在,要在去年“科技、教育興農”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2年): 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3年): 雙方就兩岸經濟合作、兩岸科技文化交流、海協會與海基會的會務等問題交換了意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4年): 北京市長城機電科技産業公司總裁瀋太福因犯有貪污罪和行賄罪,被押赴刑場,依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5年): 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傢的科技實力及將科學技術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6年): 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含量;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7年): 江澤民最近在《國傢科技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紀要》上批示:基礎研究很重要,要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8年): 包括黨政領導人才、經濟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在內的人才大軍。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99年): 進一步擴大兩國的經貿和科技合作,以利兩國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0年): “長三甲”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起飛質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1年): 關鍵要通過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依靠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2年): 作為新世紀我國科技界最高學術團體的首次盛會,本次院士大會內容豐富,日程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3年): 兩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建立了合作關係。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5年): 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科技部、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近日聯合命名中國科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6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决定》。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7年): 原則批準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同意組建大型客機股份公司。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2008年): 科工委秘書長黃強在召開的2008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我國
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開始整頓: 大會議以及解决工業、農業、交通、科技等方面問題的一係列重要會議,采取了一
新世紀誕生的第一條鐵路新綫——西康鐵路通車運營: 同時堅持以科技領先,采用多種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
鄧小平訪美: 中美簽訂科技文化協定
鄧小平南巡: 鄧小平在亞洲仿真公司說: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 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
方勵之、王若望、劉賓雁先後被開除黨籍: 中共安徽省委作出開除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方勵之黨籍的决
何梁何利設立科學奬勵基金: ”各捐獻1億港元於1994年初成立的一項科技奬勵基金,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