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返回主頁
哀江頭: 杜甫離開鄜州去投奔剛即位的唐肅宗,不巧,被安史叛軍抓獲,帶到淪陷了的長安
雜詩之三: 早已離開深閨,隨着良人遠去漢傢營了。
贈孟浩然: 詩約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離開長安回到襄陽隱居之後。
送友人: 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
夜泊牛渚懷古: 客舟即將離開江渚;
旅夜書懷: 杜甫帶着傢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
送僧歸日本: 去世:離開塵世,這裏指離開中國。
送李端: 還是沒離開這個“悲”字。
涼思: 兩句意思是:離開長安已有兩個年頭,滯留遠方未歸;
詠懷古跡之三: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後,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
寄李儋元錫: 離開長安,秋天到達滁州任所。
無題·其四: 離開詩歌藝術形象的整體,抓住其中的片言衹語,附會現實生活的某些具體人事,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古人離開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情內傷。
寄揚州韓綽判官: 這首詩當作於他離開江南以後。
贈別·其一: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
梁園吟: 抒發作者離開長安後抑鬱悲苦的情懷。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謝浄在被排擠出京離開金陵時,曾寫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著名詩篇,描寫金
清溪行(一作宣州清溪): 詩人離開混濁的帝京,來到這水清如鏡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這對於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離開安陸,同經太行山到太原府(並州)去的。
寄東魯二稚子(在金陵作): 懷着抑鬱不平之氣離開長安,開始了生平第二次漫遊時期,歷時十一年。
南陵別兒童入京: 離開了他。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位大詩人在即將分手的日子裏捨不得離開
灞陵行送別: 友人在離開灞陵、長別帝都時,也會象王粲那樣,依依不捨地翹首回望。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 打算離開長安。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其三): 衹好離開江夏,出遊湘中。
憶東山二首(其一): 詩人在默算着離開“東山”(實際上指進京以前的隱居之地)的時日。
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衹好離開朝廷,象黃鵠那樣哀叫而無處可以投奔。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寫出了詩人離開塵囂的閑適心情。
送路六侍禦入朝:   路六侍禦這次離開梓州,回到長安去做官,顯然會勾起了杜甫滿腹心事。
宿江邊閣(即後西閣): 杜甫離開成都草堂東下,次年春末來到夔州。
發潭州(時自潭之衡): 是詩人在大歷四年春離開潭州赴衡州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