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返回主页
卷三十五襄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 宗庙礼乐之器,锺磬之属。
卷三十六襄二十五年,尽二十五年: : 用其礼乐,王者尊之深也。
卷三十九起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 : 有天子礼乐
卷四十二昭二年,尽四年: : 郑玄云:“邦器谓礼乐之器,及祭器之属。
卷五十一昭二十四年,尽二十五年: : 华蟲象於礼乐文章,以礼乐文章润於万物,故以次龙也。
卷五十九哀十二年,尽十五年: : 考正礼乐,脩《春秋》,约以周礼,三年文成致麟,麟感而至,取龙为水物,故以
盟会要第十: : 礼乐兴,其心在此矣。
立元神第十九: : 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礼,不可一无也。
三代改制质文第二十三: : 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
隐公卷一(起元年,尽元年): : 器械礼乐之器及兵甲也。
隐公卷二(起二年,尽四年): : 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圣,通三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於是可得而观之。
隐公卷三(起五年,尽十一年): : 礼乐接於身,望其容而民不敢慢,观其色而民不敢争,故礼乐者,君子之深教也,
桓公卷五(起七年,尽十八年): : 序其礼乐,具其百官,散齐七日,致齐三日,夫妇齐戒沐浴,盛服,君牵牲,夫人
庄公卷七(起八年,尽十七年): : 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序: : 其间礼乐废坏”,明知通矣。
卷十一: : 以礼乐无高下之殊,故知通言之。
卷十八: : 唯复礼乐出自诸侯,诸侯犹有享觐之心,襄王虽复出居,犹赖晋文之力。
卷二十: : 天下资礼乐焉”是也。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 : 所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首先是为了营造一种贵族性的精神气质,其次才是传授技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 : 而且原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周景观不复存在;
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 国就成为除中央政府外惟一拥有"天子礼乐"的封国。
第39节:逍遥东海,尊王攘夷成霸业(3): : 虽然周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礼乐政策,但齐国可以不执行这一政策。
第52节:宋襄图霸,是是非非总成空(1): : 又被允许保留商朝礼乐和文化传统。
第56节:宋襄图霸,是是非非总成空(5): : "后来赵衰进一步提出"礼乐,德之则也",《左传·文公元年》则说"忠,德之正也;
第86节:雪上加霜,宗室操戈徒叹息(1):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进入春秋之后,王室衰微,郑庄公率先抵抗王师并射伤天子
第109节:鲁出圣人,东方之光破拂晓(1): : 恰恰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礼乐之儒,人讥之为"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第110节:鲁出圣人,东方之光破拂晓(2): : 孔子对周公所制定的礼乐是充满了向往之情。
第117节:鲁出圣人,东方之光破拂晓(9): : 读书习礼乐不休"这么一个典故了。
第4节:第一章(4): : 人怎么称得上是夫子呢?而作为周代礼乐教化工具的《诗经》,正是贵族统治者用
第13节:第二章(6): : 由于礼乐崩坏,人而无信,战乱频仍,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有史可鉴的。
第25节:第三章(10): : 们老祖宗用来言志、用来教化天下的礼乐文化,说它是“载道”一点也没错。
第40节:第四章(7): : 他们的礼乐不是后世那种“舞低楼心杨柳月,歌尽桃花扇底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