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返回主頁
捲三十五襄二十二年,盡二十四年: : 宗廟禮樂之器,鍾磬之屬。
捲三十六襄二十五年,盡二十五年: : 用其禮樂,王者尊之深也。
捲三十九起二十九年,盡二十九年: : 有天子禮樂
捲四十二昭二年,盡四年: : 鄭玄雲:“邦器謂禮樂之器,及祭器之屬。
捲五十一昭二十四年,盡二十五年: : 華蟲象於禮樂文章,以禮樂文章潤於萬物,故以次竜也。
捲五十九哀十二年,盡十五年: : 考正禮樂,脩《春秋》,約以周禮,三年文成緻麟,麟感而至,取竜為水物,故以
盟會要第十: : 禮樂興,其心在此矣。
立元神第十九: : 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禮,不可一無也。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 : 製禮樂,一統於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人,通以己受之於天也。
隱公捲一(起元年,盡元年): : 器械禮樂之器及兵甲也。
隱公捲二(起二年,盡四年): : 行其禮樂,所以尊先聖,通三統,師法之義,恭讓之禮,於是可得而觀之。
隱公捲三(起五年,盡十一年): : 禮樂接於身,望其容而民不敢慢,觀其色而民不敢爭,故禮樂者,君子之深教也,
桓公捲五(起七年,盡十八年): : 序其禮樂,具其百官,散齊七日,緻齊三日,夫婦齊戒沐浴,盛服,君牽牲,夫人
莊公捲七(起八年,盡十七年): : 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序: : 其間禮樂廢壞”,明知通矣。
捲十一: : 以禮樂無高下之殊,故知通言之。
捲十八: : 唯復禮樂出自諸侯,諸侯猶有享覲之心,襄王雖復出居,猶賴晉文之力。
捲二十: : 天下資禮樂焉”是也。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 : 所教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首先是為了營造一種貴族性的精神氣質,其次纔是傳授技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 : 而且原先"禮樂徵伐自天子出"的盛周景觀不復存在;
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 國就成為除中央政府外惟一擁有"天子禮樂"的封國。
第39節:逍遙東海,尊王攘夷成霸業(3): : 雖然周公根據實際情況製定了禮樂政策,但齊國可以不執行這一政策。
第52節:宋襄圖霸,是是非非總成空(1): : 又被允許保留商朝禮樂和文化傳統。
第56節:宋襄圖霸,是是非非總成空(5): : "後來趙衰進一步提出"禮樂,德之則也",《左傳·文公元年》則說"忠,德之正也;
第86節:雪上加霜,宗室操戈徒嘆息(1): : "禮樂徵伐自天子出",進入春秋之後,王室衰微,鄭莊公率先抵抗王師並射傷天子
第109節:魯出聖人,東方之光破拂曉(1): : 恰恰是一個文質彬彬的禮樂之儒,人譏之為"五穀不分,四體不勤"。
第110節:魯出聖人,東方之光破拂曉(2): : 孔子對周公所製定的禮樂是充滿了嚮往之情。
第117節:魯出聖人,東方之光破拂曉(9): : 讀書習禮樂不休"這麽一個典故了。
第4節:第一章(4): : 人怎麽稱得上是夫子呢?而作為周代禮樂教化工具的《詩經》,正是貴族統治者用
第13節:第二章(6): : 由於禮樂崩壞,人而無信,戰亂頻仍,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是有史可鑒的。
第25節:第三章(10): : 們老祖宗用來言志、用來教化天下的禮樂文化,說它是“載道”一點也沒錯。
第40節:第四章(7): : 他們的禮樂不是後世那種“舞低樓心楊柳月,歌盡桃花扇底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