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固: 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命班固撰寫了著名的燕然山銘文,刻石記 |
盧照鄰: 武則天登封於嵩嶽,盧照鄰說到“後封嵩山”及其高宗鹹亨四年(673)所作《病梨 |
駱賓王: 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蕩着風雲之氣 |
楊炯:
初登詩壇,他們就表現出睥睨古今的銳氣和勇氣。 |
陳子昂: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
王衍: 在中原登臨遠眺,曾經感慨地說:“國傢破裂,百年來中原一片廢墟,王夷甫等 |
張九齡: 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 |
王之渙: 如《登鸛雀樓》①: |
洛夫: 比如《李白傳奇》、《登峨嵋尋李白不遇》、《與李賀共飲》、《走嚮王維》、 |
孟浩然: 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乡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 |
李頎: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登進士第,曾任新鄉縣尉。 |
崔護: 貞元十二年登第。 |
老子: 因此足以用一張報紙登載),但卻包含着許多精神食糧。 |
綦毋潛: 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由宜壽尉入為集賢待製,遷右拾遺,終著作郎。 |
王翰: 登進士第後,仍然每日以飲酒為事。 |
柳宗元: 像《登柳州城樓寄漳汀 |
高適: 如《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 |
李賀: 終不得登第。 |
李隆基: 對於隱瞞的農戶也進行登記。 |
劉長卿: 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 |
李益: 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 |
張籍:
登山收橡食”; |
杜牧: 《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
許渾:
許渾以登臨懷古見長。 |
馬戴: 送君登遠道。 |
崔顥: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 |
崔曙: 宋州(今河南登封) 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衹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 |
元稹:
(806)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歷仕監察御史,因觸怒宦官 |
賈島: 曾寫出《夏夜登南樓》詩:“水岸寒樓帶月躋,夏林初見嶽陽溪。 |
鄭畋: 後又登書判拔萃科。 |
令狐楚: 貞元七年 (791)登進士第。 |
皮日休: 懿宗鹹通八年 (867)登進士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