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返回主頁
度石門山: 有異登臨賞,徒為造化功。
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陽三日述懷): 興來無處不登臨
登禪定寺閣(一作登總持寺閣): 登臨望八川。
宋中送族侄式顔(時張大夫貶括州使人召式顔遂有此作): 登臨多瘴癘,動息在風水。
同諸公登慈恩寺浮圖: 登臨駭孤高,披拂欣大壯。
登廣陵棲靈寺塔: 淮南富登臨,茲塔信奇最。
同群公題中山寺: 高閣復登臨
同房侍禦山園新亭與邢判官同遊: 夤緣事登臨
同呂判官從哥舒大夫破洪濟城回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 獨有登臨事。
哭單父梁九少府: 登臨賦山水。
同群公登濮陽聖佛寺閣: 落日登臨處,悠然意不窮。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詩一開始寫登臨覽景,勾起古今聯想,造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氣氛:六朝的繁
九日齊山登高: 不用登臨恨落暉。
題茶山: 登臨愴一杯。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 景物登臨閑始見,願為閑客此閑行。
和宣州瀋大夫登北樓書懷: 可惜登臨佳麗地,羽儀須去鳳池遊。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 今我忽登臨,顧恩不望鄉。
奉和盧明府九日峴山宴馬二使君崔員外張郎中: 登臨今古用,風俗歲時觀。
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 昔時風景登臨地,今日衣冠送別筵。
晚泊潯陽望廬山: 詩人卻不寫登臨拜謁,筆墨下到“空聞”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遠。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自古登臨處,非今獨黯然。
峴山送張去非遊巴東(一題作峴山亭送朱大): 送別每登臨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登臨今古用,風俗歲時觀。
登餘幹古縣城: 劉長卿這詩是登臨舊縣城吊古傷今之作,在唐代即傳為名篇。
酬鄭戶曹驪山感懷: 登臨起遐想,沐浴歡聖情。
義演法師西齋: 登臨散情性。
大茅嶺東新居憶亡子從真: 悵矣徒登臨
鼕日登城樓有懷因贈程騰: 賴此登臨暢心目。
江行無題一百首(選一): 本是極易登臨,說“不可登”,是什麽原因呢?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廬山腳下
望夫石: 同時也把思婦登臨的長久,想念的深切,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刻畫得淋漓盡致。
登鹹陽北寺樓(一作登感化寺樓): 下馬一登臨
湘南登临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