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返回主頁
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 暗中對抗清朝的文化。
第29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8): : 清朝乾嘉時期有位大學者叫阮元,成就很高,學者奉為“山鬥”。
引言: : 就像清朝末期,很多人留着長辮子卻穿西裝,到哪裏都顯得不倫不類。
學而第一: : 清朝末年,老一套的學者,大體上許多都是這樣的,他們讀了這句“君子不重則不
為政第二: : 誰做了呢?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八佾第三: : 大概是我們革命前輩老黨員駡清朝的傑作,改為“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
公冶長第五: : 歷史上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也是有名的理學家,他就不敢睡午覺,儘管忙成那個
雍也第六: : 一直到清朝被我們推翻以前,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述而第七: : 顧亭林雖然一生不做清朝的官,從事反清的地下活動,但為了同胞的福祉,還是叫
泰伯第八: : 清朝統治也兩百多年。
先進第十一: : 像清朝皇帝下命令,修明朝的歷史,而明朝許多大臣,最後投降滿清的,仍然把他
顔淵第十二: : 至於清朝,我們推開民族問題不談,在前一百五十年中,的確是文與質都很可觀
子路第十三: : 我們從清朝兩百多年的史實來看,多半成為雙料大員,縱不能成為國傢了不起的能
憲問第十四: : 把清朝的政治基礎奠定下來,可以說他是一個天才皇帝,不是職業皇帝了。
衛靈公第十五: : 但不像清朝考功名的規定,而是要先靠有名氣的前輩栽培,就如韓愈的上書之類。
陽貨第十七: : “異種也稱王”自然暗指清朝非漢人。
微子第十八: : 像清朝康熙時代,全國官吏,上自宰相,下至地方小吏,衹有一萬七千人,而做了
子張第十九: : 也未免太輕視清朝了,但是大體上是如此。
堯曰第二十: : 清朝進來,多少人一輩子不投降,清朝統治了中國三百年,可是漢民族的知識分子
第39節:第一節 進步源於好學(3): : 藩最後終於成為名震四方的大學者、清朝中興的重臣。
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 早在清朝庚子國難發生的前42年,馬剋思於1858年就已經從理論上預見了我們中華民
第2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5): : 就談清朝吧。
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 清朝人講修齊治平,可其實深究起來,戰國以後,基本上沒人再能修齊治平了。
29、儒傢思想與時俱進: : 除了清朝之外,歷朝歷代都收有文章,所以如果順着讀下來,還能讓人從中約略感
33、炫耀型消費: : 到了清朝,宮廷馬桶就已經先進到沒什麽臭味的水平了。
39、"永不加賦"不是善政: : 並不能說明清朝皇帝們做的不對。
81、《尚書》錯了還是《孟子》錯了?: : 我們要感謝清朝的幾代聖明君主大興文字獄,讀書人說話、寫字動不動就犯了忌諱
82、匈奴版秦檜: : 麽漢朝皇帝就不去迎娶匈奴公主呢(清朝的和親政策就是這樣的,其結果比漢朝成
95、孔乙己讀書法: : 清朝皇傢威嚴掃地,慈禧沒轍,好說歹說加上花銀子,這纔讓洋人搬了傢。
103、看誰讀書最仔細: : 清朝有人考據認為:《孟子》七篇裏所有提到齊王的地方,說的全是齊湣王,而不
132、盡孝實在不容易: : 一直傳到清朝都是這樣,就連現代中國人也有不少是知道這個規矩的,可是,滕國
講在前面: : 還承受清朝末年的遺風, 社會是舊式的社會,是典型的古老農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