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返回主页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随即提此诗于壁。
花非花: 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
放言五首(其一): 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杭州春望: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
冬至夜思家: 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
赋得古原草送别: 【按】传说写此诗时十六岁。
杨柳枝: 【按】此诗当指贤才不遇。
无题(一): 此诗之初关也。
无题(二): 白居易此诗是悼亡友,在真挚、深刻之外,又多了一重凄怆的色彩。
九章·悲回风: 于是私下写作此诗,来明白地说出其中的道理。
感遇十二首(其一): 而此诗的末句,看似从容超脱,实则饱含着无限的幽愤。
石头城: 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
望夫山: 此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
玄都观桃花: 刘郎因此诗恶相遭贬。
再游玄都观: 此诗仍用比体。
春词: 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此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
蜀先主庙: 此诗当作于此时。
竹枝词九首(其二): 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柳枝词(春江一曲柳千条): 是此诗的含蓄之妙。
秋兴八首: 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望岳(岱宗):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
登楼: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
登岳阳楼: 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此诗当与前诗并看,互为补充。
江南逢李龟年: 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
独坐敬亭山: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
蒹葭: ’此诗应以萋为正字。
鹿鸣: 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
巷伯: 作为此诗
文王: 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
棫朴: 所以《诗集传》曰:“此诗前三章言文王之德,为人所归。
旱麓: 道”(高诱注《吕氏春秋·知分》所引此诗),笔者以为已无关宏旨,不妨两存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