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返回主頁
別洞庭維諒上人: 此物留君情最多。
雜興六首: 此物若無心,若何捲還舒。
城南感懷呈永叔: 此物近亦盡,捲耳共所資。
白鷗: 此物乖隔久。
悲哉孔子沒: 此物誰能珍。
傳神自贊: 此物非他物,今吾即故吾。
傳神自贊: 但知此物非他物,莫問今人猶昔人。
次韻酬微之贈池紙並詩: 當留此物朝上國,日侍帝側書新儀。
芙蕖: 南蕩東陂無此物,但隨深淺見遊鯈。
和崔公度傢風琴八首: 君知此物心何欲,自信天機自有聲。
鬍氏逢原堂: 此物安肯來庭除。
老樹: 但憂此物一朝去,狂風還來欺老樹。
驢二首: 由來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
鐵拄杖(並敘):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閩王餉吳越。
元修菜(並敘): 此物獨嫵媚,終年係餘胸。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 此物有嘉德,占年在麥秋。
次前韻謝與迪惠所作竹五幅: 此物抱晚節,君又潤色之。
次韻師厚病間十首: 真意付此物
古詩二首上蘇子瞻: 此物升廟廊。
和李文伯暑時五首之麈尾: 此物為解紛,吾常見不談。
己未過太湖僧寺得宗汝為書寄山蕷白酒長韻詩寄答: 此物可屢觴。
寄南陽謝外舅: 此物諒時須。
寄題安福李令愛竹堂: 我於此物更不疏,一官窘束何由到。
見諸人唱和酴醾詩輒次韻戲詠: 此物共春歸。
臨河道中: 可憐此物無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
乞鍾乳於曾公袞: 此物非碌碌。
聽宋宗儒摘阮歌: 君言此物傳數姓,玄璧庚庚有橫理。
銅官懸望五鬆山: 此物俱神王。
蕭巽葛敏修二學子和予食筍詩次韻答之二首: 此物於食殽,如客得儐介。
以小團竜及半挺贈無咎並詩用前韻為戲: 此物已是元豐春,先皇聖功調玉燭。
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 誰能乘此物,超俗駕長風。
用前韻謝子舟為予作風雨竹: 此物當更工,請以小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