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返回主頁
菩薩蠻(新月): 此恨固應知。
潁州初別子由二首: 便知有此恨,留我過秋風。
送杭州杜戚陳三掾罷官歸鄉: 此恨終身恐難了。
鄧忠臣母周氏輓詞: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風流子: 此恨難休。
江城子(三之三): 此恨衹天知。
畫堂春: 此恨誰知。
踏莎行: 砌成此恨無重數。
謝池春: 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卜算子: 此恨何時已。
采桑子(席上送少遊之金陵): 此恨難同。
南鄉子(端午):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
洞仙歌(填盧仝詩): 此恨難說。
寄趙七侍禦: 此恨發吾衷。
哭張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 殲良從此恨,福善竟成虛。
衡州送李十一兵曹赴浙東: 此恨洞庭深。
遣悲懷三首: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和段校書鼕夕寄題廬山: 此恨蓄多時。
題永城驛: 從來此恨皆前達,敢負吾君作楚詞。
下第後夷門乘舟至永城驛題: 從來此恨皆前達,敢負吾君作楚辭。
棄婦: 此恨今告誰。
狂題十八首: 今日傢山同此恨,人歸未得鶴歸無。
比紅兒詩: 欲知此恨無窮處,長倩城烏夜夜啼。
見別離者因贈之: 曾嚮天涯懷此恨,見君嗚咽更凄涼。
題賈島吟詩臺: 此恨有誰平。
九日雨中: 去國逢秋此恨稀。
惆悵詩九首: 平生此恨無言處,衹有衣襟淚得知。
秋日潘述自長城至霅上與晝公、湯評事遊集纍日…以寄之: 復此恨離異。
惜分飛(富陽僧捨代作別語): 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最高樓(散後): 將此恨,到眉峰。
調笑: 此恨平生懷抱。
關河令: 雁聲哀怨”(風流子·秋怨》)“此恨音驛難通,待憑徵雁歸時,帶將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