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境返回主頁
綿竹山四十韻: 何如當此境,終朝曠遐矚。
信州聞通寺題僧砌下泉: 此境未開日,何人初見時。
贈衡山麋明府: 任官當此境,更莫夢天台。
送清散遊太白山: 此境堪長往,塵中事可諳。
貽淨居寺新及第: 此境空門不曾有,從頭好語與醫王。
落日山照曜: 此境誰復知,獨懷謝康樂。
七言: 強居此境絶知音,野景雖多不合吟。
浣溪沙: 它應是與晚風同時送入此境與詞人之情相契相生的傳統意象。
浣溪沙: 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
寶積寺: 此境真難到,登臨暫適情。
禦街行(別東山): 即東坡亦無此境界。
採蓮(袞遍): 遍此境,人樂康,挾難老術,悟長生理。
浪淘沙: 但從此境、此情、此人的內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她想一想,就會覺得“無理”卻有
秋霽(己未六月九日雨後賦): 誰信此境,漸入華胥,曠然不知,誰是。
沁園春(壽六二叔父德光): 算此境神仙別一洲。
慶清朝: 此境此時此意,待移琴獨去,石冷慵彈。
菩薩蠻(送遊季仙歸東陽): 君行當此境
春日偕遊響應山觀瀑泉飲漱玉亭上分復磴擁危泉賦磴韻十四: 樂此境物勝。
行湘喜雨簡劉公度周明叔: 往者亦此境
廣陰亭詩: 此境中州亦衡遇。
草堂寺詩: 客□□臨來此境,僧□興廢指前山。
補陀山: 此境元非幻,人心隱顯中。
儀真諸公餞別: 此境亦深靚。
銀葫蘆: 人間有此境,定屬水府仙。
擬詠貧士七首: 兒曹處此境,四顧定復愁。
以詩句詠梅·疎枝的皪樽前影: 梅亦更此境
題嶽陽樓: 眼中未見此境好,他日扁舟吾未老。
禦風橋: 此境了不殊,沉檀藹飛揚。
曉乘大霧訪仲固: 此境易透亦難覷。
耕釣境: 此境最高妙。
題真仙岩: 我亦何為涉此境
明月歌: 此時此境誰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