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返回主頁
和蘇著作麻姑十詠·魯公碑: 此書難再覩。
贈上官法師: 願子持此書,鑱石置通衢。
贈隱士: 半生活計此書田。
資中行奉寄臨邛守宇郎中: 搜盡蒼崖惟此書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顧歡: 應當寶此書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僧儒: 常常誦此書
遊後洞詩: 此書何媿人不知。
跋餘子壽所藏山𠔌書範孟博傳: 我聞此書久欲見,摹本尚爾況其真。
林德久秘寄楚辭故訓傳及葉音草木疏求序於餘病中未暇因以詩寄謝: 惜哉不早見此書,病中欲續神不寧。
詠宗統: 一閱此書一興嘆,令人千古仰餘光。
題琳老所攜二蘇書帖: 道人此書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隨身。
次韻和永叔夜坐鼓琴有感二首: 此書有深意,仁義世久虛。
涇尉徐絳於其廨得魯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於碑陰得二十八字寄予及吳正仲正仲有詩答亦答之: 中郎有孫能此書,要官木刻輸金帛。
壽趙仙尉: 未必人間有此書
次韻秦觀秀纔攜李公擇書相訪: 此書兼置昔年客,袖中秀句淮山青。
東方書生行: 自信此書傳父祖。
和陶贈羊長史: 此書久已熟,救我今荒蕪。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於板桥。仆嫌其地湫隘,移书使迁之文登,因古庙而新之,杨竟不从。不知定国何从见此书,作诗称道不已。仆不能记其云何也,次韵答之
得小兒書寄二陳學顔字有楷法: 兒作此書真識路,翁因憶汝念臨岐。
輓熊縣丞: 祖父傳來衹此書
送長兒盤赴金陵典斛: 集此書屏風。
謝查元吉藉示傃軒今是齋巢室三書: 誰能寫此書,長使雨我庵。
周氏敬榮堂詩: 此書君勿嗤,儻俟采詩官。
謝福建茶使吳德華送東坡新集: 卻寄此書來惱人,挑落書燈搔白發。
跋山𠔌書範滂傳帖: 此書豈但翰墨設,心事悢悢關百憂。
範忠宣南都帖贊: 我觀此書,公心尚可覿兮。
高宗皇帝蹙竜手札御書贊: 臣得此書,反其三隅。
高宗皇帝御筆臨吳皇象如鷹帖贊: 帝臨此書,獵渭懷望。
黃魯直食面帖贊: 今觀此書,自葉而荄。
寄李微之秘監三首: 從此書來訪生死,漢陽煙樹隔吳頭。
李西臺啓詩帖贊: 獨於此書,有感有思。
呂文靖亭候帖贊: 客謂此書,伐木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