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返回主頁
夜上受降城聞笛: 前三句已經蓄勢有餘,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寫出。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餘”的名篇。
贈別·其一: 遊刃有餘,真俊爽輕利之至。
賈生: 仿佛給文帝留有餘地,其實卻隱含着冷雋的嘲諷,可謂似輕而實重。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
醉時歌(贈廣文館博士鄭虔): “慷慨有餘哀”也。
詠風: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稱此詩“最有餘味,真天才也”,這大概就是其“餘味”之
張好好詩並序: 十三纔有餘
春末題池州弄水亭: 隨時醉有餘
齊安郡後池絶句: 這樣的色彩配合也許素淨有餘而明豔不足,因此,詩的末句特以鴛鴦的紅衣為畫面
觀獵: 饒有餘味。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 離憂悵有餘
送楚十少府: 別鶴哀有餘
白湖寺後溪宿雲門: 畢景有餘興,到傢彈玉琴。
從軍行七首(其五): 又能見出唐軍兵力綽綽有餘,勝券在握。
送魏二: 更有餘韻不絶之感。
舟中曉望: 使篇中無餘字而篇外有餘韻,寫出了旅途中對名山嚮往的心情,十分傳神。
酬李穆見寄: 便饒有餘味,可謂長於用短了。
行舟: 讀後有餘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調。
觀刈麥(時為盩厔縣尉): 到年終還“有餘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釣魚詩: 竜陽恨有餘
苦晝短: 卻又能留有餘意,讓人玩味無窮。
再經鬍城縣: 因而也有餘味可尋。
達摩支麯(雜言): 含有餘音不盡的妙趣。
苦寒行: 苦哉有餘酸。
鼓笛慢: 有餘香在。
定風波令(再次韻送子瞻·般涉調): 吳謠終日有餘聲。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九昆山: 清越有餘聲。
甘棠梨: 但使甘有餘,何傷小而橢。
杭州修廣師法喜堂: 一堂收身自有餘
寄慎伯筠: 不肯裁縮要有餘
秋熱: 因有餘地蘇陪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