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返回主页
卷九·子罕第九: : 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丹穴。
卷七上·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 : 登乎昆仑之山,南望而归。
释地: : 有霍山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
释丘: : 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如乘者乘丘.如陼者陼丘.水潦所止
释水: : 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河
释名卷一: : 三成曰昆仑丘如昆仑之高而积重也
卷五·释器第六: : 》云:“皇帝使伶伦氏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断两节间而吹之,以
卷七·释地第九: : 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
卷七·释丘第十: : 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
卷七·释水第十二: : 河出昆仑虚,色白。
卷十·释鸟第十七: : 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丹穴。
醉古堂剑扫卷: : 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
卷九: : 喜跃何可言!昆仑之源,有时而伏流,终必达于海也。
卷十五(1): : 道昆仑而息驾,听王母之云璈。
上部经第一: : 子欲不死修昆仑
中部经第二: : 昆仑之上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
道基〔一〕第一: : 通义山泽篇:“四渎:河出炖煌塞外昆仑山,发源注海。
慎微〔一〕第六: : 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卷一至十: : 」后来又见先生说:「昆仑取中国五万里,此为天地之中。
八一至九十: : 「天竺国去处又却极阔?」曰:「以昆仑山言之,天竺直昆仑之正南,所以土地阔
一百三一至一百四十: : 他靠得昆仑山后,那里却暖,便是那些子也差异。
杂事一: : 岂能与之断天地之高哉!鲸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
卷十九 修文: : 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于嶰谷,以生窍厚薄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九寸而吹之,以为
卷九: : 登於昆仑
轻重甲第八十: : 请以白璧为币乎!昆仑之虚不朝,请以璆琳琅玕为币乎!故夫握而不见于手,含而
论管子轻重上 关于管子轻重的著作年代: : 昆仑之虚产璆琳琅玕,而其地距中国皆为八千里。
管子轻重六国蓄: : 请以白璧为币乎?昆仑之虚不朝,请以璆琳琅玕为币乎?’又云‘怀而不见于抱,
管子轻重十三轻重甲: : 昆仑之虚不朝,请以璆琳琅玕为币乎〔六〕。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 : 以昆仑山为代表。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 西至昆仑之巅而会见西池王母的传说,虽然后世学者多半疑作是伪造的文章,视为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一位乐师伶伦用昆仑山解谷所产十二根竹管并排起来,一端整齐,一端则阶次长短
第一篇 逍遥游: : 我们古代道家的神仙住在西方的昆仑山顶,这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