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huangReturn to the first page
第一章: : 罗振玉曰:景龙本、敦煌本“无”皆作“无”,下并同,御注石本作“无”。
第二章: : 谦之案:敦煌本、遂州碑本、顾欢本无“故”字。
第三章: : 罗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宝”。
第四章: : 敦煌本作“又”,乃“久”之讹。
第五章: : 敦煌本作“□”,均“刍”之别构。
第六章: : 谦之案:遂州、敦煌、御注三本与此石同。
第七章: : ”又案敦煌本与晋纪瞻易太极论引均作“长久”。
第八章: : 敦煌、遂州、御注、楼正、司马光、曹道冲、强思齐、李荣、室町本皆如此。
第九章: : 敦煌本、傅奕本同,河上、范应元本四十字,王弼本三十九字。
第十章: :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乙、丙、英伦诸本,均无‘乎'字,以后各‘乎'字
第十一章: : 罗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龙、广明本均作“卅”。
第十二章: : 罗振玉曰:“景龙、景福、敦煌乙、丙、御注诸本均作‘田'。
第十三章: : 振玉曰:河上、景龙、御注、景福、敦煌丙诸本均无“若惊”二字。
第十四章: : ”遂州本、敦煌本均误作“博”。
第十五章: : 景龙、御注、敦煌丙本无“焉”字。
第十六章: : 今据敦煌无注本及道藏次解本改正。
第十七章: : 敦煌本同,河上本四十字,王、范本四十四字,傅本四十七字。
第十八章: : 敦煌本、河、王本同,傅本二十八字,范本三十字。
第十九章: : 敦煌本同,河、王、范本四十五字,傅本四十七字。
第二十章: : 谦之案:敦煌本、遂州本“独”正作“欲”。
第二十一章: : 又敦煌本“惟恍”作“惟慌”。
第二十七章: : 谦之案:敦煌本、傅本与此石同。
第二十八章: : 敦煌本作“奚”,下并同。
第二十九章: : 谦之案:遂州、景福、敦煌三本均无“也”字。
第三十章: : 敦煌本“强”作“强”,下亦有“于”字。
第三十一章: : 罗振玉曰:景龙、敦煌二本均无“者”字。
第三十二章: :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敦煌、英伦诸本“莫能”作“不敢”,景福本作“莫敢
第三十三章: : 略者如景龙、遂州、敦煌诸本,字数与五千言古本相近,而详者实以意改之,不可
第三十四章: : ”景龙、御注、敦煌三本均无“兮”字。
第三十五章: : 罗振玉曰:敦煌本“口”作“言”,“淡”作“惔”,无“乎其”二字。
第三十六章: : 敦煌、景福、室町三本作“□”。
老子德经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 : 敦煌本,河、王本同,傅本一百三十一字,范本一百三十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