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返回主頁
第04部·捲三百五十七: : 收復洛,掃殄兇徒。
第04部·捲三百七十二: : 乾元收復之際,兩都衣冠,多係於三司詔獄,御史中丞崔良器議事失入,時宰苗太
第04部·捲三百九十: : 收復宋鄭,誅後至者,以懲不恪。
第05部·捲四百十六: : 收復涇州,梟斬帥劉元等,傳送闕下,餘黨悉降,西陲底定。
第05部·捲四百四十: : 及收復兩京,特製拜朝散大夫太子右贊善大夫。
第05部·捲四百四十三: : 將期收復
第05部·捲四百五十八: : 肅宗之收復二都,皇帝這光有六合。
第05部·捲四百六十: : 應諸軍赴上都收復將士等,俱以純誠,奮其勇節,連年帶甲,百戰摧鋒,有忘身以
第05部·捲四百六十三: : ◇ 收復京師遣使宣慰將吏百姓詔
第05部·捲四百六十九: : 既未收復京城,恐遠路傳說過甚,所以欲得遣一大臣,往彼宣慰,以安遠近之情。
第05部·捲四百七十: : 待收復京城,即擬將葬送。
第06部·捲五百十三: : 以臣收復,聖旨褒揚,特為製《東渭橋碑文》,皇太子書,手詔賜臣及將士者。
第06部·捲五百十四: : 及哥舒曜收復汝州,擒檢校刺史周晃已下百人,希烈乃遣周曾、康秀林等領二萬人
第06部·捲五百三十: : 收復京邑。
第06部·捲五百四十八: : 以收復淮西,群臣請刻石紀功,明示天下,為將來法式,陛下推勞臣下,允其志願
第07部·捲六百十五: : 訖於收復,經啓自公。
第07部·捲六百二十: : ◇ 收復瓊州表
第07部·捲六百二十二: : 況乍收復州,士庶恐未安泰,須卿存恤。
第07部·捲六百二十六: : 李晟之收復京邑,皆以兵少將一,而建大功。
第07部·捲六百四十九: : 收復故地,俾爾以如和縣等捷書來上。
第07部·捲六百六十四: : 收復城邑,已令鎮備,兼務緝綏,威惠之方既明,吊伐之義斯在,永言倚任,彌註
第08部·捲七百二十四: : 收復倍難成功。
第08部·捲七百二十九: : 收復兩都,此皆應天順人,撥亂反正,至於廟號,亦但稱宗。
第08部·捲七百四十五: : 遂收復常住舊典賃田三各餘頃。
第08部·捲七百四十七: : 收復河隴。
第08部·捲七百五十: : 收復七關,爰披地圖,實得天險,遂使朝廷聲聞,聞於敦煌。
第08部·捲七百六十七: : 但屬收復之業,講求理化之基,自有長纔,同匡大計。
第08部·捲七百九十: : 得不謂之聖乎?收復舊疆,誅鋤梗驁,得不謂之武乎?好文樂賢,興善不倦,得不
第08部·捲七百九十三: : 以收復京師功加左僕射。
第09部·捲八百二: : 收復城池,掃殄妖孽。
第09部·捲八百六: : 上欲收復土疆,次欲誡勵臣下,琢頃以典郡贓穢,廷臣曾有論封,令狐比竟用之
第09部·捲八百十四: : 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兼指揮兵馬收復京城及租庸等使判延資庫事權知義成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