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保路運動: 由地方政府在稅收項下附加租股、米股、????股、房股等,來籌集築路的資
同盟會發動欽廉防城起義: 清政府對此地課以奇重糧,當地人民苦不堪言。
冠縣教案: 山東東昌府冠縣梨園屯士紳曾公義學坡地38畝,並在義學堂後面修建玉皇廟一
興中會: 比之頂子,買翎枝,有去無還,洵隔天壤。
第三次大沽激戰: 樂善力竭軀,守臺將士全部壯烈殉國,炮臺陷落。
清政府创设厘捐
瓦屋之盟: 鄭與宋、衛棄前嫌,表示友好。
子元伐鄭: 自己棄傢財以緩和楚國危難。
東方雜志: 麟刺殺恩銘、長沙搶米風潮、萊陽抗等,查考翻檢十分方便。
《國民報》創刊: 孫曾資一千元,以為印刷費用。
景廷賓率衆起義: 強令各村每畝攤派賠款四十文,再次激起民仇。
義和團運動: 官出身的漢裔旗人毓賢出任山東巡撫,提出“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對
戊戌變法: 洋務大員張之洞、劉坤一資支持,並在會中列籍。
張之洞撰成《勸學篇》: 金資助《時務報》,列名強學會。
南洋公學創設: 開辦經費由招商局、電報局紳商助。
北京強學會成立: 李鴻章表示要二千兩銀子入會,由於甲午戰敗後李的名聲不好,沒有被接受。
福建小刀會起義: 在其占領區內免除苛雜稅,並派人赴天京與太平天國聯繫,未成。
貴州楊元保起義: 因其父帶頭抗被捕,慘死獄中,遂領導當地布依族農民起義反清。
清廷開徵子口稅: 代替沿途所經各內地關卡應徵的稅、和釐金等。
貴陽教案發: 傳教士文乃耳唆使教徒拒繳春節賽會款之故,將文乃耳及教堂教士、教民四人
南昌教案發生: 資翻印湖南公檄,一晝夜印出數萬張,貼遍南昌城內外大街小巷。
中英訂立《煙臺條約續增專條》: 中途不再徵收任何稅。
孫、黃、章製定《革命方略》: 滿洲將士佈告》、《掃除滿洲租稅釐佈告》八個文件。
陕西民众进行抗斗争
徐錫麟刺殺恩銘: 適時陶成章主張籌款官,打入清政府,謀握兵權,相機起事之策,徐甚贊同,
成都血案發生: 抗糧抗活動遍及各縣。
湖北軍政府成立: 軍政府宣佈廢除清廷一切苛雜稅,頒布《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
武昌起義: 商人款,工人、農民、市民踴躍參軍,與革命軍並肩作戰,痛擊清軍。
順治帝頒發內帑賑濟饑民: 對於殷實之傢𠔌或減價出糶以濟饑民者,給予旌表;
鄭成功病逝: 遽人世,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吾有何面目
满汉官员捐助鸟枪
恢复纳例和招民垦田酌量录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