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返回主頁
日汪在長江下遊地區推行“清鄉運動”: 分割和封鎖抗日根據地,然後對抗日根據地實施“掃蕩”;
延安整風運動: 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提供了思想和組織保證。
陳納德飛虎隊來華: 1941年7月來中國參與抗日,當時美國尚未對日宣戰。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部隊開始局部反攻,1945年8月,蘇聯出兵嚮中國東北出兵,
汪偽國民政府: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內部以汪精衛為首的反共親日派,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
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職: 抗日將領。
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 抗日戰爭時期,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總會慰勞視察團",回國慰問了抗日軍民。
英國封閉滇緬路對華運輸: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由於英國的這種強權、自私的外交政策的影響,中英關係一
百團大戰: 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根據地,由於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
國民政府定重慶為陪都: 攜手抗日
西康建省: 西康建省是抗日戰爭的形勢所需,但對於劉文輝來講,也是川戰失敗後重新崛起
日軍登陸海南島: 島上的抗日軍民,即以這些有利條件,進行了長期的抗日遊擊戰爭。
精神總動員會: 國抗戰的勝利是在中國共産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
深縣慘案: 張蔭梧對共産黨的抗日主張並不反對,但顯然不願讓共産黨來左右他的學生,因此
為抗戰兩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 1939年7月7日嚮全國同胞和全體抗日將士發出。
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對抗日遊擊根據地實行頻繁的掃蕩及“三光”政策,同時,推行所謂“施政躍進運
晉西事變: 發展了抗日武裝力量,鞏固了山西的抗戰局面,並爭取到閻錫山繼續留在抗日陣營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抗日戰爭時期為廣泛團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國性文藝團體。
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 規定發動群衆抗日,組織群衆 團體等內容。
臺兒莊戰役: 臺兒莊大捷是抗日戰爭時期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論持久戰: 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註的問題。
西南聯合大學: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花園口决堤: 為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利用黃河伏汛期間决堤的災
抗戰建國綱領: 規定抗日的外交政策為“聯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之勢力,製止日本侵略”
冀东抗日大起义
三民主義青年團: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推動下﹐各地愛國青年廣泛開展抗
中統局: 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為緩和國民政府情報組織內部矛盾,提出“合力對外”的
長沙大火: 中國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政府為實行焦土抗戰而縱火燒毀長沙的事件。
滇緬公路: 這是一條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國際通道。
五項要求、四項保證: 中國共産黨為了達到全國一致抗日的目的,願意作出如下四項保證:“
中國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 為了實現國共兩黨合作抗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提出停止內戰、實行民主自由
第二次國共合作: 為西安事變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實現,奠定了初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