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返回主頁
捲四百三十五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 賜其子起居郎寅手札,令以上意催促。
捲四百三十七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 具手札入謝,因言崔與之帥蜀,楊長儒帥閩,皆有廉聲,乞廣加咨訪。
捲四百六十六列傳第二百二十五: : 上手札勞問。
捲四百六十八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 帝下手札,驛止貫毋西兵。
捲四百七十二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 徽宗以手札付詹度曰:"本朝與金國通好,信誓甚重,豈當首違?金人昨所以不即
捲五十七·志第二十六: : 手札給驛馬若幹。
舊唐書: : 還大段大段地引錄唐朝君臣的詔令、手札、奏章,這些原始資料後來有的已蕩然無
捲一百五十七列傳第一百七: : 翃乃以手札告諭義州刺史陳仁璀、藤州刺史李曉庭等,同盟約討賊。
捲一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 吾自枉手札喻師鐸,可令大將一人自行。
捲六十四: : 兵部尚書石星手札示疆臣趨應竜就吏得貫罪。
捲六十七: : 皇上以手札咨之錫爵,爵不能如李泌之委麯叩請,如旨擬敕,難以厭中外之人心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 : 別賜手札數幅,親授方略焉。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六: : 手札賜王欽若曰:『編修《君臣事跡》官皆出遴選,朕於此書,匪獨聽政之暇資於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十七: : 豈為盡美?』即手札疑互凡十九事,令五使參議釐正而行之。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五十一: : ?』琦曰:『此事安可中輟?願陛下賜以手札,使知出自聖意,必不敢辭。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五十七: : 上以手札賜知製誥、知諫院邵亢,趣進入陶學士誥。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六十: : 手札具存,無或食言,從此浩然長往矣。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六十三: : 賜手札曰:『今許卿暫臨藩服,朕將虛上宰之位,以待卿還。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六十八: : 手札諭安石曰:『詔中二語,乃為文督迫之過,而朕失於詳閱。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六十九: : 上以手札與文彥博曰:『太原重地,須諳知邊事之人[8],乃可寄委。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七十二: : 上夜降手札賜布曰:『聞市易務日近收買貨物,有違朝廷元初立法本意。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八十一: : 手札處畫,號令諸將,丁寧詳密,授以成算,雖千裏外,上自節制,機神鑒察,無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八十三: : 賜手札,趣令治裝,並封示蔡挺、李肅之所奏事。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八十七: : 上以手札問萵交人逆順之情。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九十五: : 皆手札論當世要務。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一百零四: : 手札付呂公著:『覽卿奏,以臺諫官供職日久,欲稍與優遷,令解言職,更擇有名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一百二十二: : 御筆手詔:『昨降手札,應上書、奏疏見編管、羈管人令還鄉裏,責親屬保任。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一百四十二: : 』以手札付良嗣等,曰:『約以我兵徑自乎地鬆林趨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趨白溝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一百四十七: : 手札褒諭,給內庫酒、銀碗、采絹等以頒將士,人皆歡呼。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一百四十八: : 上遣使以手札隨所止賜死,並誅其弟修及朱勔雲。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捲第一百四十九: : 上自青城以手札至雲:『此事豈口舌所能下?』
捲二五七 唐僖宗光啓三年~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7年~公元888年): : 以我手札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