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Return to the first page
送春: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
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凉夜有怀: 念别感时节,早蛩闻一声。
夜坐: 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何故沉吟亦感时
春尽日: 感时思事坐含情。
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 感时江海思,报国松筠心。
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 感时相别思悠悠。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感时伤别思悠悠。
浩歌: 诗人感时伤遇,悲抑万端,这种内在的思想感情也借助“咽”字曲曲传出,更是传
西施: 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奉陪颜使君真卿登岘山,送张侍御严归台: 感时芳易歇。
感时
少年游(双调): 感时愁绪,应解与人同。
寄蔡氏女子二首: 感时物兮念汝,迟汝归兮携幼。
浣溪沙(菊节): 感时怀旧独凄然。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 感时怀旧一悲凉。
张安道见示近诗: 感时意殊深。
次韵李公择梅花: 感时念羁旅,此意吾侪共。
浣溪沙(五之一):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望燕公楼下李花: 感时伤旧意难裁。
九月十日偶书: 感时心绪杳难平。
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感时兴盛作,晚岁共多伤。
息夫人(时年二十): 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
对酒赠故人: 感时将有寄,诗思涩难裁。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感时抚事增惋伤。
初去郡斋书怀(一作初去郡书情): 感时惟责己,在道非怨天。
听筝: 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
赋得月下闻蛩送别: 感时兼惜别,羁思自纷纷。
初去郡斋书怀(一作初去郡书情): 感时惟责己,在道非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