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之返回主頁
捲十五洛誥第十五: : 周公於時令成王坐王位而以政歸之,成王順周公言受其政也。
捲十六無逸第十七: : 以此民歸之
捲十七蔡仲之命第十九: : 惟愛己者則歸之
捲十七立政第二十一: : 亳民不應歸之
捲十八周官第二十二: : 則民其信歸之
(五)查案不難,判案纔難: : 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
(十一)、於吉之死的三個版本: : 天下雄俊觽儒皆歸之
附錄:董仲舒“天人三策”(摘自《漢書•董仲舒傳》): : 天下之人同心歸之,若歸父母,故天瑞應誠而至。
莊公十二年: : 」衛人歸之
閔公元年: : 衆歸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
閔公二年: : 莒人歸之
僖公三年: : 歸之,未之絶也。
僖公十五年: : 」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
僖公二十八年: : 歸之於京師。
文公七年: : 可以歸之
宣公十一年: : 而以貪歸之,無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
成公三年: : 」重為之禮而歸之
成公八年: : 歸之於齊。
成公九年: : 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
成公十年: : 」厚為之禮而歸之
成公十一年: : 晉人歸之施氏,施氏逆諸河,瀋其二子。
襄公十一年: : 皆禮而歸之
襄公十三年: : 不猶愈乎?」楚人歸之
襄公十五年: : 固請而歸之
襄公十九年: : 自漷水歸之於我。
襄公二十一年: : 士多歸之
莊公六年: : 則齊人曷為來歸之?衛人歸之也。
莊公十二年: : 數月然後歸之
僖公二十八年: : 十八、晉人執衛侯歸之於京師。
文公十五年: : 脅我而歸之,筍將而來也。
成公八年: : 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
成公九年: : 脅而歸之也。